随附性

✍ dations ◷ 2025-11-17 00:12:50 #随附性

哲学中,随附性是指性质与集合间的依存关系。根据标准的定义,一个由性质所构成的集合A和一个由性质所构成的集合B之间具有随附性,当且仅当对于任何两个东西x和y来说,如果x和y都具有B所包含的所有性质(即,x和y相对于B是不可区分的),那么x和y也会具有A所包含的所有性质(即,x和y相对于A是不可区分的)。也就是说,一组性质A随附于一组性质B,当且仅当相对于B的不可区分蕴涵相对于A的不可区分。在这种情况下,B所包含的性质称为;A所包含的性质称为。如果两个东西所具有的随附性质不同,它们所具有的基本性质也不会一样。给一个简化的例子,如果人的心理性质(如特定的情绪、信念或欲望)随附于人的物理性质(如特定的脑部状态),那么当两个人在物理上是不可区分的的时候,他们在心理上也会是不可区分的。而当两个人在心理上不同时,他们在物理上也不会一样。重要的是,随附性的定义并不蕴涵与上述相反的例子会成立(即,随附性不是对称的):即使心理性质随附于物理性质,也不蕴涵两个拥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的人会拥有不同的心理性质,亦不蕴涵两个在心理上不可区分的人在物理上也会是不可区分的。因此,即使心理性质随附于物理性质,基于物理性质上的心理性质的多重实现依旧是可能的。

传统上,当随附性被应用于描述性质所构成的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并不蕴涵这两个集合之间具有化约关系。例如,有些人主张经济性质随附于物理性质,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世界在物理层次上完全相同,它们再经济层次上也会一模一样。然而,这并不蕴涵经济现象可以被物理现象所化约解释。所以,虽然随附性允许我们主张某些高阶的现象(例如经济、心理、美感)最终被物理状态所决定,这并不蕴涵借由物理途径对那些高阶的现象所作的研究和解释是可行的。


随附性在当代文本中有两个主要但互不相容的定义:

例如说,如果A代表心灵性质所成的集合;B代表物理性质所成的集合,论域中包含一些人。那么(1)说的就是如果两个人在物理上无法区分,他们在心灵上也会完全相同。而(2)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些心灵性质,那么他一定也会拥有一些物理性质使得所有拥有物理性质的人都会拥有心灵性质。

相关

  • 铁路铁路是铁路运输的媒介列车]]利用铁轮在两边铁路轨上行走的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在语境上,有时候会当成铁路运输的概念。铁路的运行还包括铁路轨道、铁路站、铁路道口及铁道机车
  • 生长素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3-吲哚乙酸。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在幼嫩的芽、嫩
  • 值得关注的小行星列表以下列举了太阳系中一些值得关注的小行星,此列表也包括木星轨道以外的小行星。如需更完整的列表,请参见依编号排列的小行星列表。备注:任何小行星要在其轨道数据被准确得知以后
  • 莫多克国家森林莫多克国家森林(英语:Modoc National Forest)是一座1,654,392英亩(6,695平方千米)的国家森林,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东北部。森林的行政中心位于加州的阿尔图拉斯,此外在埃丁(英语:Adin, C
  • 亚磺酰卤亚磺酰卤(英语:sulfinyl halide)是由亚砜官能团分别与烃基和卤素原子通过单键相连产生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S(O)-X(R为烃基,X为卤素原子)。亚磺酰卤是合成如亚磺酸酯(sulfinic
  • 仝云龙仝云龙(1866年-1921年),字天池,山东金乡县胡集镇仝庙人,清末将领,光绪年间武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乡试中式第二名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授花翎侍卫。
  • 神奇女侠神奇女侠(英语:Wonder Woman,也译作神力女超人)是一名出现于DC漫画的虚构超级英雄角色。该角色由美国心理学家和作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创作,她首次登场于《群星漫画》#8(1941年
  • 孙翔林孙翔林(?-?),字梧喈,陕西府谷人。清朝翰林。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 1971年2月10日月食1971年2月10日月食为一次在协调世界时1971年2月10日出现的月全食。该次月食半影食分为2.429、全影食分为1.313。偏食维持了113分,全食维持41分。这次月食的食分是9.56,偏食维持了113分,全食维持41分。
  • 拿破仑·沙尼翁拿破仑·沙尼翁(Napoleon A. Chagnon,发音: /ˈʃæɡnən/ ,1938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奥斯丁港,美国人类学家。沙尼翁生于密歇根州的奥斯丁港,在家中十二个兄弟姊妹当中排行老二。他就读密歇根大学,1961年获学士学位,1963年获硕士学位,1966 年在怀特的指导下,取得博士学位。沙尼翁因着有1968年出版的民族志《亚诺玛米人:残暴的人群》()而出名。这本书出版超过五版,经常用在大学部的人类学导论课程的文本,成为长销不坠的人类学文本。沙尼翁也是视觉人类学领域的先驱。他与民族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