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证据法

✍ dations ◷ 2025-08-28 15:40:18 #二重证据法
1925年,由王国维提倡,“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意思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陈寅恪曾经概括二重证据法在二十世纪初的发展:“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二重证据法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和考据学的重大革新。后来又有人在二重证据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三重证据法。

相关

  • 胆管胆管为胆汁由肝脏传送至十二指肠的一个管道。肝内的胆小管逐级合并成左、右肝管,出肝门再合成为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肝细胞持续不断的制造胆汁浓缩并储存于胆
  • 心跳过速心跳过速(tachycardia、tachyarrhythmia),也称心动过速、心跳过快。是指心跳速度超出了正常范围,达到每分钟一百次以上的现象。剧烈的体育运动、紧张、焦虑或服用某些药物等可能
  • 轴突轴突(Axon)由神经元组成,即神经细胞之细胞体长出突起,功能为传递细胞本体之动作电位至突触。于神经系统中,轴突为主要神经信号传递渠道。大量轴突牵连一起,以其外型类似而称为神经
  • 唐本草《新修本草》,因成书时主持修撰的是英国公李
  • 逼尿肌舒张 - hypogastric n.(英语:hypogastric nerve) (T10-L2) 收缩 -逼尿肌(英语:detrusor urinae muscle,或detrusor muscle),是膀胱内壁上的平滑肌。逼尿肌在舒张时可使膀胱存储尿液
  •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英文:action potential),指的是静止膜电位状态的细胞膜受到适当刺激而产生的,短暂而有特殊波形的跨膜电位搏动。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被称为兴奋性,有这种能力的细胞如
  • 总目/超目目(英语:order, 拉丁语:ordo)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个分类级别,是位于纲和科之间的级别:物种属于和不属于每个目是由生物分类学家决定的,和是否应该认可一个特定的目。 通常没有确切
  • 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清末自强运动期间中国政府官办的外语人才学校,以教授西方语言为主的官办教育机构,也是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新式教育机构。京师同文馆成立于1862年8月24日,1900年停办,1
  • 专性厌氧生物,或称厌气生物,是指一种不需要氧气生长的生物。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即专性厌氧生物、兼性厌氧生物及耐氧厌氧生物 。人体内的厌氧生物多存在于消化系统中,有些种类
  • 夜丘产区尼伊丘产区(法语:Côtes de Nuits),亦被广泛误译作夜丘产区,是位于法国东部勃艮第地区科多尔省中部至南部的葡萄酒产区。尼伊丘产区北起马尔萨奈拉科特,南至尼伊圣乔治,长度约20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