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痣性错构瘤病

✍ dations ◷ 2025-04-02 19:02:10 #斑痣性错构瘤病
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es)又称为神经皮肤综合征(neurocutaneous syndromes)是一类涉及到皮肤和眼睛的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遗传病。发生斑痣性错构瘤病的组织在胚胎时期都起源于外胚层。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希佩尔-林道综合征,外胚层的作用很小。斑痣性错构瘤病的英文名字Phakomatoses来自希腊φακός(phakos、“斑痣”的意思)和表示病变状态后缀词-osis组成,在1920年由荷兰眼科医生扬·范德霍夫(Jan van der Hoeve)首先提出。那时候,研究者并不清楚这类疾病拥有不同的遗传学基础。斑痣性错构瘤病的定义不一致,目前也没有对斑痣性错构瘤病所包括的类型达成共识 。斑痣性错构瘤病可以包括:^ Arthur Rook; Tony Burns (FRCP.) (2004). 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 Wiley-Blackwell. pp. 5–. ISBN 9780632064298.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t2tERO4tAg8C&pg=SA5-PA69. Retrieved 27 October 2010. ^ vi_1/p/PHAKOMATOSIS article at GE's Medcyclopaedia ^ Enersen, Ole Daniel. "Jan van der Hoeve". Who Named It?. http://www.whonamedit.com/doctor.cfm/792.html. Retrieved 2007-07-13. ^ Myron Yanoff; Jay S. Duker (2009). Ophthalmology.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pp. 937–. ISBN 9780323043328.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u43MTFr7-m8C&pg=PA937. Retrieved 27 October 2010. ^ Sandra Bellezza, MD: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Phakomatos

相关

  • 毒理学毒理学(toxicology, /ˌtɒksᵻˈkɒlədʒi/)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及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有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进而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的严重程度,为确定安
  • 兔热病兔热病(拉丁语:Tularemia),又称野兔病(rabbit fever)、鹿蝇热(deer fly fever)、大原病(Ohara's fever)、法兰西斯氏病,一种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通传染病。病原为土伦病法兰西斯氏
  • 菌柄菌柄,又称蕈柄,指位于伞菌类菌盖下面中央地子实体地柄。有的菌柄偏生,少数侧生。支持菌盖展开于空间,适于孢子的发散。福建晋江安海镇东南方有一个叫“菌柄村”的村庄。
  • 药物过量药物过量(英语:drug overdose或overdose,简称OD)是指因个人或经他人蓄意、无意或误认下,摄取或服用超过医师指示用药量、或超过建议用药量、或超过常规用药量,而产生中毒或导致死
  • 收入越不平均贫富差距(亦称为贫富不均、经济不平等和国民收入不均等)是指一个群体里面每个人之间的经济资产(财富)及收入的分配不均等。本用词一般是指一个社会里面个人或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 台中火力发电厂台中发电厂,又称台中电厂、台中火力发电厂,简称中火,是位于台湾台中市龙井区的火力发电厂,隶属于台湾电力公司,以煤炭为燃料。厂址位于台中港南端,于1986年开始兴建计划,紧邻大肚溪
  • 闪电闪电,一般是专指对流层大气放电,是静电放电现象的一种。当空气作为一种介质时,空气中的各种微粒互相碰撞和摩擦便会使该空气介质两面的正负电荷的量持续积累,这时加于该空气介质
  • 真皮真皮层(拉丁语、德语、英语、西班牙语: Dermis、法语、葡萄牙语: Derme)是位于表皮与皮下组织之间的一层皮肤,其由两层组成——乳头层与网状层。真皮的结构组成是胶原蛋白、弹
  • 地拉那地拉那(阿尔巴尼亚语:Tiranë),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整个地拉那位于阿尔巴尼亚中部达埃蒂山和埃尔曾河西侧的内陆盆地,阿尔巴尼亚著名的拉纳河流经地拉那市中心地带。而
  • 心脏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心脏病学(英语:cardiology)亦称心脏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