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

✍ dations ◷ 2025-11-28 14:37:12 #吡咯
吡咯(Pyrrole,1-氮杂-2,4-环戊二烯),杂环化合物之一。分子式C4H5N,分子量:67.09,CAS号109-97-7。熔点-23℃,沸点129-131℃,密度0.967g/cm3。多个吡咯环可以形成更大的环系,如血红蛋白中的卟啉环,叶绿素中的卟吩环和维生素B12中的咕啉环。吡咯碱性较其它胺类弱,其共轭酸的pKaH约为–1到–2。这是因为氮原子上的一对电子与两个双键上的电子形成离域体系(Π56)。正因为如此,吡咯有芳香性,形成共轭酸后芳香体系被破坏,故吡咯氮不易结合质子。吡咯有微弱酸性,其pKa为16.5。用正丁基锂和氢化钠之类的强碱处理吡咯得其负离子,与亲电试剂如碘甲烷反应得N-甲基吡咯。与苯和其它五元杂环化合物比较,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吡咯>呋喃>噻吩>苯。吡咯亲电取代反应反应活性非常高,例如吡咯在氢氧化钠作用下与碘反应生成四碘吡咯。这是由于吡咯π电子云密度高于苯,且碳正离子中间体非常稳定。吡咯硝化不宜直接使用硝酸,因易被氧化,常使用温和的非质子试剂硝酸乙酰酯;磺化也避免使用硫酸,常用吡啶与三氧化硫加合物作磺化试剂。吡咯亲电取代反应α位活性更高,可通过曼尼希反应或Vilsmeier-Haack反应从吡咯制备α位上有取代基的衍生物。吡咯与醛缩合得卟啉环,如苯甲醛与吡咯反应,冷凝得四苯基卟啉。对于取代吡咯,如已有基团为邻对位定位基,第二个基团进入相邻α位;如为间位定位基,则进入间位α位。吡咯在浓酸中树脂化,在冷的稀酸或三氯化铁的甲醇溶液中聚合,得到导电化合物聚吡咯。与其它胺一样,吡咯在空气中和光照下氧化变黑,生成聚吡咯和多种胺氧化物。因此吡咯使用前需要蒸馏。蒸馏不纯的吡咯得到无色透明的馏分吡咯在一定条件下例如路易斯酸催化,或加热,高压而作为双烯体参与D-A反应。吡咯和被盐酸浸过的松木片作用,松木片会显鲜红色。工业上吡咯由呋喃在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与氨反应得到。以氧化铝为催化剂,在氨的作用下可从呋喃和噻唑合成吡咯。这个反应名为Yurev合成,可实现吡咯、呋喃、噻吩环系的互变。另一种方法是由半乳糖二酸(英语:mucic acid)的铵盐脱水制得。通常用甘油作溶剂,加热半乳糖二酸铵,蒸出生成的吡咯。取代吡咯有多种合成方法,较经典的有Knorr吡咯合成,Hantzsch吡咯合成与Paal-Knorr合成。Piloty–Robinson吡咯合成使用肼和2倍当量的醛做原料,合成3,4位上具有特定取代基的吡咯。 反应生成二亚胺中间体(R–C=N−N=C–R),然后在盐酸作用下重排,失去一分子氨关环得取代吡咯。改进的方法加入苯甲酰氯,在高温与微波照射反应:在上述反应的第二步发生了σ迁移。

相关

  • 弥漫性肺病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又称为弥漫性肺病 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是一群主要侵犯肺泡上皮细胞,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以及肺内血管及淋巴
  • 结晶紫结晶紫(英语:crystal violet)或称龙胆紫(gentian violet),也称“甲基紫10B”,是一种三苯甲烷系染料。使用于组织学染色,也用在革兰氏染色试验中以区别不同类的细菌。具有抗菌、抗真
  • 太阳微系统Dorian Daley,总裁兼CEOJeffrey Epstein,CFO太阳计算机系统(英语:Sun Microsystems),是一家曾经存在的公司,台湾称昇阳电脑,中国大陆称太阳计算机系统,创建于1982年2月24日,1986年在美
  • 倒睫睫毛倒刺(英语:Trichiasis)是医学上表明睫毛生长方向异常的术语,其症状表现为眼睫毛向眼球生长并接触到角膜或结膜。倒睫可能是由感染、炎症、免疫系统疾病、先天性缺陷(如眼睑发
  • 格(拉丁语:casus,英语:case),格位,狭义上称为语法格,在格语法中称为表层格,是名词、代词、分词、数词或形容词等词类当中,反映其在短语、从句或句子中所起语法功能(英语:grammatical fun
  • 规范玻色子规范玻色子是传递基本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它们的自旋都为整数,属于玻色子,它们在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内都是基本粒子。规范玻色子包括:标准模型预言的另外一种玻色子——希格斯
  • 银柴胡银柴胡(学名:Stellaria dichotoma var. lanceolata)为石竹科繁缕属下的一个变种。
  • 海录海录是中国清代的一部地理著作,由谢清高口述,杨炳南笔录。于1820年刻印发行。书中介绍了全世界九十五个国家,是研究18世纪后期中西交通史和东南亚华侨史的重要资料。林则徐在广
  • 维尔塔宁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芬兰语:Artturi Ilmari Virtanen,1895年1月15日-1973年11月11日),芬兰化学家,194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895年1月15日生于芬兰赫尔辛基。1924—1948年,
  • 电烧烧蚀(消融,Ablation)是物体表面经由汽化、切削、或其它侵蚀作用,去除表面材料或物质的过程。烧蚀材料的例子如下:包括太空船升空和返回时穿越大气层、在冰川的冰和雪、药物和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