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黄胡蜂

✍ dations ◷ 2025-04-25 03:12:04 #德国黄胡蜂
德国黄胡蜂(Vespula germanica)是在大部分北半球地区都能见到的黄蜂,原住于欧洲、北非及亚洲的温带。它们被引入其他地方,如北美洲、澳洲及新西兰。德国黄胡蜂属于胡蜂科,并有时被误指是胡蜂属的一种。德国黄胡蜂约有13毫米长,呈典型的黄黑色。它们的外形很像普通黄胡蜂,但从头部观看,可见它们的脸上有三个细小的黑点。德国黄胡蜂在腹部亦有黑点,但普通黄胡蜂有类似的斑纹并与黑环连接,形成另一种图样。德国黄胡蜂的蜂巢是以咀嚼后的植物纤维,加上唾液组成。蜂巢一般会筑在接近地面,而非灌木及树上。它的巢房是开放式的,并有巢柄连接蜂巢及底部。德国黄胡蜂会在巢柄周围分泌一种可以抗拒蚂蚁的化学物质,以避免它们的侵袭。德国黄胡蜂的蜂后会独自开始建立蜂巢,在第一次产卵前会完成20-30个巢房。蜂后会视乎气候的情况,一般在春天,留在一根叶柄上,并开始建立一个蜂房。接着在此蜂房上另外再建立6个蜂房,形成典型的六角形。当幼虫长成工蜂后,它们会肩负寻找食物、照顾幼虫/卵及蜂巢修理的工作。完成的蜂巢可能阔20-30厘米,当中有达3000只德国黄胡蜂。每一个德国黄胡蜂的蜂群中有一只蜂后及多只工蜂。蜂群一般只会存在一年,除了蜂后外,其他的工蜂都会在冬天前死亡。但是在较温和的地方,如新西兰,到了冬天仍会有约10%的德国黄胡蜂生存。新的蜂后及雄蜂会在夏天末出生,交配过后,蜂后会在石隙或其他有盖地方过冬。德国黄胡蜂会捕捉其他昆虫及毛虫来喂养其幼虫,所以它们一般而言是益虫。成虫吃花蜜及甜的果实,且会吃人类的食物及渣滓,尤其是肉类。蜂鹰会侵袭及挖开蜂巢,吃当中的幼虫。蜂蚜蝇属的Volucella pellucens及其亲属会产卵在蜂巢内,让其幼虫出生时吃德国黄胡蜂的幼虫。德国黄胡蜂与普通黄胡蜂及马蜂属的两个物种在新西兰都被认为是害虫。德国黄胡蜂可能是于19世纪末引进新西兰,于约1940年前大量减少。它们在榉木林中很普遍,因为它们吃树皮上昆虫所分泌的蜜露。这使森林的蜜露大量减少,令原住的鸟类失去食粮,影响当中的生态。德国黄胡蜂的蜂巢在室内亦十分之大,甚至整个阁楼都是其蜂巢。这可能与新西兰较温暖的冬季有关,与一般欧洲的环境有很大的分别。被蛰后皮肤会起红包但没有毒。

相关

  • 汉滩江汉滩江(朝鲜语:한탄강/漢灘江 Hantangang */?)是韩国的一条河流,为北汉江的支流,流经江原道和京畿道。历史上是汉他病毒首次发现的地方。
  • 电网频率家用电源规格会按地区而有不同,但一般来说,电压值通常在100V到240V之间,而最常见的频率值是50Hz和60Hz。部分国家的境外属地的数据与其母国差异很大,因此另外列出而不和母国放在
  • BBC TelevisionBBC电视(英语:BBC Television)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电视服务。英国广播公司是1927年根据皇家特许证成立的公司,1932年从自己的工作室制作电视节目,1936年11月2日开始固定播放电视
  • 家族家族指基于血缘、婚姻、生命共同体构成的利益集团,通常表现为以一个家庭为主构成的中心,如东亚社会的财团,多以一个家庭为背景所形成的企业集团;有时帮派内的不同派系也以家族称
  • 新视野号新视野号(New Horizons)又译新地平线号,是美国宇航局旨在探索矮行星冥王星(在发射时间仍然被认为是一颗行星)和柯伊伯带的行星际机器人航天器任务,它是第一艘飞越和研究冥王星和它
  • 椭圆嗜蓝孢孔菌椭圆嗜蓝孢孔菌(学名:Phellinus ellipsoideus)是属于锈革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的多孔菌。椭圆嗜蓝孢孔菌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崔宝凯与戴玉成于2006年在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发现的。研
  • 悉尼·布伦纳西德尼·布伦纳,CH,FRS(英语:Sydney Brenner,1927年1月13日-2019年4月5日),南非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布伦纳出生在南非小镇杰米斯顿。他的双亲是犹太移民(英语
  • 商博良让-弗朗索瓦·商博良(法语: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1790年12月23日—1832年3月4日),又译尚波里庸、尚皮隆,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埃及学家,是第一位识破古埃及象形文
  • 输卵管峡输卵管峡是指输卵管内侧可见的三分之一,它连接子宫内膜腔以及输卵管的壶腹部分。输卵管峡是输卵管中较细的部分,有时容易出现输卵管堵塞的情形。本条目包含来自属于公共领域版
  • 相互作用绘景在量子力学里,相互作用绘景(interaction picture),是在薛定谔绘景与海森堡绘景之间的一种表述,为纪念物理学者保罗·狄拉克而又命名为狄拉克绘景。在这绘景里,描述量子系统的态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