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腭化是一种辅音的次发音(英语:Secondary articulation)方式,即在发音时将舌头背部抬升至软腭处。
国际音标中,软腭化有4种表示方法:
电子硬腭照相术研究表明,软腭化的程度可能是连续的,但没有任何语言有不同软腭化程度间的对立,因此IPA并无指明软腭化程度的符号。必需时,可用IPA惯例——双写符号表示更强的程度,如:⟨ˠˠ⟩。
软腭化齿龈边音即所谓“暗l”(dark L)。标准英音、通用美国英语等口音中,音素/l/有着“亮”“暗”变体:“暗”者是软腭化的,出现在韵尾位置(如full);“亮”者是不软腭化的,出现在声母位置(如lawn)。苏格兰英语、澳大利亚英语、标准加拿大英语中,所有位置都为“暗l”。
许多语言中,软腭化往往出现于齿-舌冠音上,暗l倾向于是齿音或齿齿龈音,清l则倾向于后移到齿龈。:4
硬腭化/软腭化对立也有许多其他名字,语言教学中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