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蒿

✍ dations ◷ 2025-11-23 13:40:59 #茎菜类,中药,蒿属

芦蒿(学名:),又名蒌蒿、水蒿、柳蒿、泥蒿等,中国古书称蘩、蔏、皤蒿、旁勃等 ,菊科蒿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北部,丛生于湖泽江畔。

芦蒿有地下茎,上生须根,入土深15至25厘米,粗1厘米左右,分节,节间长1至2厘米,上有潜伏芽。春季气温达到5摄氏度时,芽萌生,长成直立的地上茎,成株高1米以上,茎粗1至2厘米。叶绿色,其面无毛,背有粉色短密茸毛。叶呈羽状深裂,长10厘米左右,宽5至8厘米,裂片边缘有粗钝锯齿。秋季初期开花,头状花序,结瘦果,黑色无毛。冬季霜后地上部分枯死。

芦蒿的主要用途是作蔬菜,采其嫩茎食用,一般4月至6月应市。中国古籍诗经、左传、尔雅等书中即有记载,其后历朝诗文中亦是常见,以苏轼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最为有名。

宋朝人用蒌蒿、芦苇的幼芽、大白菜与河豚合烹,据说是可以解河豚的剧毒。

芦蒿营养丰富,每百克嫩茎含有蛋白质3.6克、灰分1.5克、钙730毫克、铁2.9毫克、胡萝卜素1.4毫克、维生素C49毫克、天门冬氨酸20.4毫克、谷氨酸34.3毫克、赖氨酸0.97毫克 。也可为药用,其根性凉、味甘,叶性平、味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气味甘无毒,主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 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聪目明、不老,去热黄及心痛、治夏日暴水痢、治淋沥疾、利膈开胃、杀河豚鱼毒”(第十五卷草部·白蒿)。

相关

  • 血管性血友病类血友病,温韦伯氏疾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简称vWD)、血管性血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异常疾病,但是也可会在某些情况下得病。致病的原因是缺乏一种血小板凝聚所需要
  • 总统节美国总统日(英语:Presidents' Day),超过一半州称为总统日,在爱荷华州、伊利诺伊州、马萨诸塞州、密歇根州、路易斯安那州和纽约官方名称为华盛顿诞辰(英语:Washington's Birthday),在
  • 法师法师(梵语:dharma-bhāṇaka;巴利语:dhamma-kathika),佛教出家众的头衔之一,原来指能精通、研习佛法,能为俗人解说佛法者。今日通常以“法师”泛用来作为佛教僧侣的敬称。梵语bhāṇ
  • 歧化歧化反应又名“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为化学反应的一种。在歧化反应中,两个一样的反应物或元素,其一之氧化数(化合价)会上升,另一则会下降。氯气中氯的化合价为0。氯离子中氯的化合
  • 罗伯·波特曼罗伯特·琼斯·“罗布”·波特曼(英语:Robert Jones "Rob" Portman,1955年12月19日-),是一位美国律师和俄亥俄州资浅共和党参议员,于2010年接替退休的参议员乔治·沃伊诺维奇。波特
  • ǀ̃齿鼻搭嘴音(Dental nasal click)是一种辅音,主要出现于南非的一些口语中。表示此音的国际音标(IPA)是⟨ǀ̃⟩或⟨ᵑǀ⟩,亦有部分语言学家偏好使用已废弃的音标⟨ʇ̃⟩或⟨ᵑʇ
  • 丼物丼物(日语:丼物/どんぶりもの  ?),多简称为丼(拼音:dǎn,注音:ㄉㄢˇ,南京官话:dang3,粤拼:dam2,台罗:tom5,日语:丼/どんぶり、どん  ?),是对于盖浇饭类之日本料理的通称,通常是以较大尺寸的
  • 埃尔基·梅拉尔丁埃尔基·梅拉尔丁(芬兰语:Erkki Melartin,1875年2月2日-1937年2月14日),芬兰作曲家,指挥家。生于隶属俄罗斯帝国的芬兰大公国,早年在维也纳学习,归国后任乐团指挥,曾在北美,印度等地游
  • 川岛义之川岛义之(日语:かわしま よしゆき,1878年5月25日-1945年9月8日)是日本帝国陆军将领,最高军衔为大将,曾任作战资材整备会议干事长、陆军省人事局长、近卫步兵第1旅团长、第19师团长
  • 大怒神大怒神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