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蟾蜍

✍ dations ◷ 2025-02-23 19:48:13 #海蟾蜍
海蟾蜍(学名:Bufo marinus),又名美洲巨蟾蜍、甘蔗蟾蜍、蔗蟾蜍或蔗蟾,是原产于中美洲及南美洲一种热带地区陆生的蟾蜍,后来被引入澳大利亚,广泛的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的东海岸和北部地区。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次就可以产达几千颗卵。成体长10-15厘米;纪录最大的标本重达2.65公斤及长38厘米。海蟾蜍有毒腺,蝌蚪对于大部分动物也是有具有剧毒的。它们被引入到多个国家来控制害虫,不过由于没有天敌反而成为了害虫及入侵物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海蟾蜍原先是用来清除甘蔗上的害虫,故又名甘蔗蟾蜍、蔗蟾蜍或蔗蟾。它们又名美洲巨蟾蜍,因它们的体型很大。海蟾蜍则是来自其学名。它们是由卡尔·林奈所描述。林奈选用此种小名的原因,是因当时艾尔伯特·瑟巴(Albertus Seba)误将海蟾蜍描绘为陆生及水生的。在澳大利亚,海蟾蜍很像当地的汀蟾属、圆蛙属及横斑蟾属生物。分别在于海蟾蜍的眼后有很大的腮腺,鼻孔与眼睛之间没有起脊。它们与澳大利亚泽穴蟾很相似,两者的体型都很大及外表凹凸,但海蟾蜍的虹膜是直缝及呈银灰色的。幼体的海蟾蜍与耳腺蟾属的也很像,但成体大腿的颜色却明显不同。于美国,海蟾蜍与其他蟾蜍属很相似。很易将它们与虎斑蟾蜍混淆,唯一不同的是腮腺前有两个球。海蟾蜍的体型非常巨大。雌蛙明显比雄蛙长,长达10-15厘米。一只瑞典的海蟾蜍就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这只海蟾蜍重达2.65公斤及长38厘米,完全伸展则长达54厘米。较大的海蟾蜍倾向分布在较疏落的群落中。野生海蟾蜍的寿命为10-15岁,饲养下的可以生活得更久,最老的更可达35岁。海蟾蜍的皮肤干燥及疙瘩。眼睛上明显起脊,直斜向吻部。它们有呈灰色、黄色、赤褐色或橄榄褐色,可以有不同的斑纹。眼后各有很大的腮腺。腹部呈奶白色,有黑色或褐色的疙瘩。瞳孔横向,虹膜呈金色。趾间基部有肉质的蹼,前肢没有蹼。幼蟾蜍较为细小,只有5-10厘米长。它们的皮肤一般都是光滑及深色的,有些甚至偏红色的。幼蟾蜍没有腮腺,故毒性较弱。蝌蚪很细小及是黑色的,群栖于水底。蝌蚪长1-2.5厘米。海蟾蜍并不如其名般是水生的,反倒是全陆生的,只有在繁殖时才会走到水边。蝌蚪可以在15%盐度的海水中生存。海蟾蜍喜欢栖息在开放辽阔的草原及林地,尤其是经人工改造的地方,如花园及排水沟。在它们的原产地,它们主要出没于亚热带森林,当中茂密的植物却限制了它们的散布。海蟾蜍的卵是一串凝胶状的产在水中。雌蟾可以一次生8000-25000颗卵,长度达20米。卵是黑色的,表面有薄膜覆盖,其直径约为1.7-2毫米。蝌蚪孵化的时间要视乎水温,水温越高生长得越快。蝌蚪一般会在48小时内孵化,但也可以快至14小时或长至一星期。孵化时往往就有成千条蝌蚪组成一群。蝌蚪细小及呈黑色,需要12-60日来成长至幼蟾。与成体一样,卵及蝌蚪对很多动物都带有毒性。幼蟾一般长10-11毫米,生长得很快。生长率会因地区、季节及性别而异,初期平均生长率为每日0.647毫米,继后减慢至每日0.373毫米。生长率往往在它们达到性成熟时就会减慢。急速的生长率对它们在变态及亚成体的生存有莫大帮助,因为幼蟾会失去了卵及蝌蚪时期的毒性,却又未曾长成可以分泌蟾毒素的腮腺。由于失去了重要的防卫,估计只有0.5%的海蟾蜍能长成成体。海蟾蜍达至性成熟的年龄会按地区而有所分别。在新几内亚,雌蟾会在身长到7-8厘米时就达至性成熟;在巴拿马的则于身长9-10厘米时才达至性成熟。在热带地区,海蟾蜍全年也可以繁殖;在亚热带地区,繁殖期一般只会在较温暖的季节,刚好亦是雨季的开始。估计海蟾蜍的临界高温值为40-42℃,而低温值则为10-15℃。它们的分布地可以因对环境的适应性而有所变更。它们对于失水有高忍耐性,研究发现它们可以忍耐失去身体的52.6%水分,故它们能在热带以外的环境生存。海蟾蜍除了靠视觉来侦测猎物外,也可以使用嗅觉。它们主要吃细小的啮齿目、爬行类、其他两栖类、鸟类及多种无脊椎动物,也会吃植物、狗粮及垃圾。它们习惯会将猎物吞下。海蟾蜍眼睛后有很大的腮腺,背部也有其他的分泌腺。当受到威胁时,它们会分泌一种奶白色的液体,称为蟾毒素。蟾毒素对于多种动物都是有毒的,甚至有人因食用海蟾蜍而死亡。蟾毒素在澳大利亚被列为一级药物,与海洛因及大麻同类。蟾毒素的影响与轻度中毒相似,会产生轻度幻觉等刺激,历时少于1小时。甚至有狗在舔海蟾蜍的背之后,出现成瘾症状。由于海蟾蜍只会分泌小量的蟾毒素,而其他毒素相对的剂量较多,食用海蟾蜍可以引起严重疾病或甚至死亡。除了分泌毒素外,海蟾蜍可以扩张肺部令身体膨涨,吓退掠食者。在海蟾蜍的原产地,有多种动物都会掠食它们,包括南美宽吻鳄、大头蛇、鳗鱼、多种鳉鱼、大口汤鲤、一些鲶鱼及朱鹭。在其他地方也有啸栗鸢、东方水鼠、黑鼠及圆鼻巨蜥。也有指茶色蟆口鸱及巴布亚蟆口鸱会吃海蟾蜍。海蟾蜍原产于美洲,分布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的格兰德河谷(Rio Grande Valley)至亚马逊盆地中部及秘鲁东南部。这片地区属热带及半干旱的环境。它们在原产地分布得较引入地区为稀疏。在南美洲,沿海每100米就约有20只海蟾蜍,数量远低于澳大利亚的50-100倍。海蟾蜍被引进到世界各地(尤其是太平洋地区),作为害虫的生物控制。早于1840年代以前,海蟾蜍就已从法属圭亚那及圭亚那被引进到马提尼克及巴巴多斯。于1844年就尝试引进到牙买加来减低老鼠的数量,但不成功。于20世纪初,它们被引进到波多黎各来对抗侵袭甘蔗的甲虫。结果非常成功,并阻止了进一步的经济损失,科学家遂于1930年代建议使用海蟾蜍处理害虫的方案。自此,很多国家都模仿波多黎各的例子引进海蟾蜍。这些国家包括澳大利亚、美国科罗拉多州、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日本的小笠原群岛及琉球群岛、大部分加勒比群岛、斐济及其他太平洋岛屿,包括夏威夷。不过,海蟾蜍却反成为了害虫,对原住动物造成威胁。除了作为害虫的生物控制,海蟾蜍也有多种商业及非商业用途。南美洲原住民会将海蟾蜍的分泌液涂在狩猎用的箭上,也有指奥尔梅克人利用来作为麻醉药。在秘鲁甚至会将它们作为食物,但食用前必须清除皮肤及腮腺。日本利用蟾毒素作为春药及头发再生药;中国也有使用来替心脏手术病人降低心率。20世纪中期开始,海蟾蜍可以用来验孕。只要将妇女的尿液注入雄蟾的淋巴囊内,若雄蟾的尿液中含有精子,她就很有可能怀有新孕。使用海蟾蜍会较其他动物快,而且海蟾蜍较易饲养。海蟾蜍因数量丰富,容易处理及便宜,故学校及研究机构都使用来作为实验动物。另外,海蟾蜍的尸体也有价值,可以制作为皮革用品及饰物。也有尝试从它们的身体制作肥料。

相关

  • 拟核拟核(英语:nucleoid;意指“与核相似”,又译类核),也称核区(nuclear region)、核体(nuclear body)或染色质体(chromatin body)。存在于原核生物,是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只有
  • 糙蚌属糙蚌属(学名:Scabies)是双壳纲蚌目蚌科雕刻蚌亚科之下的一个属。贝壳小型,壳长一般在20毫米左右。壳较薄、坚固,外形呈长椭圆形或略呈楔形。壳面具有“v”型或“w”型的突起条
  • 犹太公会犹太公会或犹太公议会(希伯来语:סנהדרין,希腊语:συνέδριον,意思就是“坐在一起”)是古代以色列由71位犹太长老组成的立法议会和最高法院。这个议会包括一名大法官
  • 维生素Bsub12/sub维生素B12(Vitamin B12)为B族维生素之一,是一类含钴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是以钴离子为中心的咕啉环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碱基组成的核苷酸。化学式为C63H88O14N14PCo,分
  • 瑜珈瑜伽(印地语:योग,英语:yoga),源于古印度文化,义为探寻“梵我一如”的道理与方法,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有瑜伽派(英语:Yoga (philosophy))。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
  • 俄勒冈理工学院俄勒冈理工学院(Oreg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Oregon Tech或OIT)是俄勒冈大学系统内的七所大学之一,位于美国俄勒冈州克拉马斯福尔斯,此外在威尔逊维尔有一个分校区,在撒冷
  • 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itis)是真菌感染鼻窦粘膜组织所造成鼻窦炎,此疾病并不常见,但在近几十年发生率有上升趋势,通常发生于免疫缺陷者。真菌性鼻窦炎的症状包括脸部疼痛、眼
  • 捕鱼儿海之战明太祖第六次北伐又称捕鱼儿海之战,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三十日,朱元璋诏命永昌侯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延安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为左右副将军,都督佥事耿忠、孙恪为左右参将,率军15
  • 加拿大官方反对党主席加拿大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加拿大君主 (女皇伊莉莎伯二世)枢密院政府现今国会 (第43届) 加拿大上议院加拿大下议院议会选区 选举制度 最新选举最高法院其余次级联邦法院 《加拿
  • 塔尔科特·帕森斯托卡·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年12月13日-1979年5月8日),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社会学者,美国二次世界大战后统整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思想家,二十世纪中期颇负盛名的结构功能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