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达克山

✍ dations ◷ 2025-08-13 02:55:20 #巴达克山
巴达克山(波斯语: بد خشان),一作“拔达克山”,今译巴达赫尚,中亚古国,其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今日阿富汗东北部和塔吉克斯坦东部。明史中称把丹沙或八答黑商,原被迷里忽辛在帖木尔的帮助下征服,后成为帖木尔帝国的属国之一,由沙哈鲁的一位儿子镇守,帖木儿帝国崩溃后成为独立王国。《回回馆译语》中称巴丹沙。其首领称锁鲁檀,曾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景泰七年(1456年)、天顺五年(1461年)、六年(1462年)、成化十九年(1483年)和弘治三年(1490年),六次派人向明朝朝贡。明朝政府也曾于永乐六年(1408年)、十二年(1414年)、十八年三次遣使陈诚等人往访。《清史稿》中称巴达克山。中国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兆惠率军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其部将富德追击叛军首领博罗尼都和霍集占,率军进占巴达克山瓦罕。在此情况之下,巴达克山苏丹出兵击败博罗尼都和霍集占,将二人擒获。由于霍集占与巴达克山仇国塔尔巴斯相勾结,苏丹遂将二人杀死后献给清军,此后巴达克山一度成为清朝属国。后阿富汗国王艾哈迈德·沙·杜兰尼以迎接博罗尼都和霍集占为名威逼巴达克山,迫使其转而归属阿富汗。19世纪下半叶,阿富汗成为英国属国,巴达克山遂成为英国和俄国大博弈的中心地区之一。1873年,两国达成协议,俄国承认阿富汗对于喷赤河以南的巴达克山和瓦罕走廊的主权,英国则承认俄国对于喷赤河以北的帕米尔高原地区的占领。1882年俄国与清朝政府签订《喀什噶尔界约》,1884年签订《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规定从乌孜别里山口往南,俄国界线转向西南,中国界线一直往南,中间区域待议。但其后俄军继续扩张,至1892年底,占领了萨雷阔勒岭以西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1895年同英国达成协议,完成了对此区域的划界。至此,巴达克山完全被俄、英两国瓜分。1882年《喀什噶尔界约》中文本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寄存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恒温恒湿的库房保存。

相关

  • 杂合杂合子(英语:Heterozygote),也称异型合子,在遗传学上是拥有两种不同等位基因的二倍体生物,或是其基因型,例如“Aa”或是“Bb”。在显性遗传的原则下,若有一个等位基因属于显性,则表现
  • 火炉炉是一种提供燃料燃烧的容器,多以陶土烧制,亦有以木、石、金属制成,有瓮形、盆形,亦有四方形。使用方法为在底部铺上灰,其上置放燃料(如煤炭),燃烧燃料时可用来取暖或加热物体,属早
  • 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亨利·布拉格爵士,OM,KBE,FRS(英语:Sir William Henry Bragg,1862年7月2日-1942年3月10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915年与其子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威
  • 诺斯第二代吉尔福德伯爵腓特烈·诺斯,KG,PC(英语:Frederick North, 2nd Earl of Guilford,1732年4月13日-1792年8月5日),诺斯勋爵(Lord North)是更为人所知的头衔,于1770年至1782年出任大不
  • 胶体在化学中,胶体(英语:Colloid)又称胶状分散体(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种均匀混合物,是非均相(英语: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mixtures)的,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相态的物质,被分
  • 非三位一体派非三位一体派,或作反对三位一体派,认为上帝是三位一体的传统教义并非《圣经》之教导。例如一位论派、耶和华见证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及基督弟兄会等。在早期基督教,《圣经
  • sup57/supCo钴(原子量:58.933195(5))共有40个同位素,其中有1个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达朗贝尔原理达朗贝尔原理(英语:d'Alembert principle)是因其发现者法国物理学家与数学家让·达朗贝尔而命名。达朗贝尔原理阐明,对于任意物理系统,所有惯性力或施加的外力,经过符合约束条件的
  • 高层云高层云(英语:(As)Altostratus (cloud))是中云的一类,于2000米以上高空形成,像一种带有条纹的幕,颜色多为灰白色或灰色,有时有一点微蓝色,有时较为均匀,但云底没有明显的起伏。高层
  • 靖康之变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祸、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耻、丙午之耻,是指宋朝的1126-27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陷北宋京师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掳走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及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