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划花三鱼小碗

✍ dations ◷ 2025-07-19 19:14:39 #北宋瓷器,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

青瓷划花三鱼小碗是北宋年间(公元960-1127年)耀州窑出品之食器,为典雅橄榄青色青瓷作品,从其成色器型可约略判断为北宋中期之后成熟的代表作品。现存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青瓷发展成熟最早可自唐越窑算起,承继其风而至宋代则有耀州窑、汝窑、龙泉窑等窑系,而各地因着特殊的土质及釉料烧制等技术差异,往往烧制出各色各样的青瓷。其中耀窑青瓷往往兼有“越器”之称。

北宋一百多年间是耀州窑烧瓷之鼎盛期,从黄堡镇元丰七年立之的德应侯碑或可窥其烧瓷产业之蓬勃发展,另外在考古遗址中也可发现其最初做为民间主要青瓷产区,到后来负有“十里窑场”之盛名。而从其精致的物质文化器物呈现,也可一窥北宋因着手工业及商业发展,使其社会经济达到空前水平。

耀州窑依其发展阶段及产品特色约略可分为以下三期:

本件作品应为北宋中晚期耀州窑出品,非属考古出土器物,推测应是进献宫廷所作而传世。

全高5.1公分,口径14.3公分,足径3.9公分。

有别于北方定窑白瓷与南方汝窑天青色,耀州窑之瓷器为橄榄绿色,色泽温厚,釉质细润。

器内外口缘下划浅线一周。器内壁刻划小鱼三尾,对称严谨,鱼身姿态生动,夹以隙地以竹篾划波浪纹。器外壁斜划圆弧短线,不规则间宛似花瓣纷飞。

从其侈口、浅腹碗形可推断应是宋代中后期作品,有别于早期碗型多以圆腹为主。并早期耀瓷多以素面为主,纹样较少,若有也多于外壁,中后期方有多种多样图案,且技法演变为浅浮雕之划花。此外,其瓷胎细致,釉色呈现典雅之橄榄青,温润如玉的质感恰如《德应侯碑》所记:“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综上所述,不论从釉色、器形、纹样等,均可见此青瓷划花三鱼小碗为北宋中期耀州窑代表作品。

本件作品纹样以中心点为基准,向四周做放射配置,为“旋子”(推磨子)形式,藉水波纹填补三尾鱼纹间隙,而成一整体式样,在水波的变化间呈现出耀瓷对称与平衡的装饰特点。

相关

  • 种痘天花疫苗用以预防天花。古代民众预防天花的方法。其具体方法是把天花病患者身上的痘痂制浆(脓),以小刀拭在受种者的皮肤之下,使之产生免疫力,以预防天花。另一个方法,就是让受种者
  • 犹太教灯台犹太教灯台(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
  •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有目标对象的意见调查的其中一个方法,问卷调查的形式是由一连串写好的小问题组成,然后去访问,收集被访问者的意见、感受、反应及对知识的认识等。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
  • 崔向群崔向群(1951年12月-),女,生于重庆万州,籍贯山东博兴,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生于重庆万州,籍贯山东博兴。1975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光学
  • 栖息地破碎化栖息地细碎化是指某些生物栖息地被分隔开,致使种群被分割的问题。栖息地细碎化可能是由于地理进程中环境慢慢被改变 (这可能是新物种形成的原因),或者是由于人类活动,例如土地用
  • 楚长城楚长城古时称为“方城”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长城,被喻为中国长城的始袓。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大关口楚长城遗址中的铜戈、铜镞以及方城县杨楼乡走马岭楚长城遗址中
  • 沙滩裤沙滩裤,顾名思义,这种裤子不同于一般适合在沙滩或海边穿着从事活动的游泳裤,表面会印上各种图案,图案的设计和发展空间很广,和T恤一样可展现出个性,面料一般较轻、舒适且不易吸水
  • 哈莉特·泰勒·密尔哈莉特·泰勒·密尔(英语:Harriet Taylor Mill,又称哈莉特·泰勒,1807年10月8日—1858年11月3日)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之妻,对密尔的一生及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 红网牛肝菌红网牛肝菌(学名:、褐黄牛肝菌、见手青、摸青菰), 是牛肝菌属的一种真菌,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的落叶林地。该真菌通常在夏天和秋天出现。伞盖为橄榄褐色,伞柄为红色网状,和别的
  • 倪维善倪维善,字仁卿,福建晋江县人。明朝官员。永乐二年(1404年),倪维善中式甲申科三甲进士。成祖命解缙遴选英敏者二十八人,任翰林院庶吉士,入文渊阁读书,倪维善名列其中。散馆授刑部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