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

✍ dations ◷ 2024-07-08 11:04:50 #方程
数学中方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例如以下的方程:其中的 x {displaystyle x} 为未知数。如果把数学当作语言,那么方程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用来描述他们所感兴趣的对象的语法,它可以把未知的元素包含到陈述句当中(比如用“相等”这个词来构成的陈述句),因此如果人们对某些未知的元素感兴趣,但是用数学语言去精确地表达那些确定未知元素的条件时需要用到未知元素本身,这时人们就常常用方程来描述那些条件,并且形成这样一个问题:能使这些条件满足的元素是什么?在某个集合内,能使方程中所描述的条件被满足的元素称为方程在这个集合中的解(比如代入某个数到含未知数的等式,使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求出方程的解或说明方程无解这一过程叫做解方程。可以用方程的解的存在状况为方程分类,例如,恒等式即恒成立的方程,例如 ( y + 2 ) 2 = y 2 + 4 y + 4 {displaystyle (y+2)^{2}=y^{2}+4y+4} ,在所指定的某个集合(比如复数集)中的全部元素都是它的解;矛盾式即矛盾的方程,如 x + 1 = x {displaystyle x+1=x} ,在所指定的某个集合(比如复数集)中没有元素满足这个等式。等式中的等号则是16世纪英国科学教育家罗伯特·雷科德(英语:Robert Recorde)发明。方程一词出现在中国早期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其“卷第八”即名“方程”。卷第八(一)为: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答曰:       上禾一秉,九斗、四分斗之一,       中禾一秉,四斗、四分斗之一,       下禾一秉,二斗、四分斗之三。方程术曰:置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于右方。中、左禾列如右方。以右行上禾遍乘中行而以直除。又乘其次,亦以直除。然以中行中禾不尽者遍乘左行而以直除。左方下禾不尽者,上为法,下为实。实即下禾之实。求中禾,以法乘中行下实,而除下禾之实。余如中禾秉数而一,即中禾之实。求上禾亦以法乘右行下实,而除下禾、中禾之实。余如上禾秉数而一,即上禾之实。实皆如法,各得一斗。翻成白话即为:现在这里有上等黍3捆、中等黍2捆、下等黍1捆,打出的黍共有39斗;有上等黍2捆、中等黍3捆、下等黍1捆,打出的黍共有34斗;有上等黍1捆、中等黍2捆、下等黍3捆,打出的黍共有26斗。问1捆上等黍、1捆中等黍、1捆下等黍各能打出多少斗黍?其“方程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即为:1 2 3 2 3 2 3 1 1 26 34 39 {displaystyle {begin{array}{*{20}c}1&2&3\2&3&2\3&1&1\{26}&{34}&{39}\end{array}}}《九章算术》采用直除法即以一行首项系数乘另一行再对减消元来解方程。若设可打出黍的斗数分别为1捆上等黍 x {displaystyle x,} 斗、1捆中等黍 y {displaystyle y,} 斗、1捆下等黍 z {displaystyle z,} 斗,可列方程组如下:{ 3 x + 2 y + z = 39 , 2 x + 3 y + z = 34 , x + 2 y + 3 z = 26. {displaystyle left{{begin{array}{l}3x+2y+z=39,\2x+3y+z=34,\x+2y+3z=26.\end{array}}right.}  解得  { x = 9 1 4 , y = 4 1 4 , z = 2 3 4 . {displaystyle left{{begin{array}{l}x=9{frac {1}{4}},\y=4{frac {1}{4}},\z=2{frac {3}{4}}.\end{array}}right.}由此可知,此时的“方程”指的是包含多个未知量的联立一次方程组,即现在的线性方程组(直线方程)。到了魏晋时期,大数学家刘徽注《九章算术》时,给这种“方程”下的定义是:程,课程也。群物总杂,各列有数,总言其实,令每行为率。二物者再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这里所谓的“课程”指的是按不同物品的数量关系列出的式子。“实”就是式中的常数项。“令每行为率”,就是由一个条件列一行式子,横列代表一个未知量。“如物数程之”,就是有几个未知数就必须列出几个等式。“方”的本义是并,将两条船并起来,船头拴在一起,谓之方。故而列出的一系列式子称“方程”。方程常用来表示一些已知的量和未知的量之间的关系,前者称为已知数,后者称为未知数。一般表示未知数的符号会用英文字母最后的几个,如 x , y , z , w , … {displaystyle x,y,z,w,ldots } 等,而已知数若以符号表示时,会用英文字母前面的几个,如 a , b , c , d , … {displaystyle a,b,c,d,ldots } 等。将未知数用已知数来表示的过程称为解方程。若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数值称为方程的根或是解。方程组是由几个方程所组成,其中也有数个未知数,此时方程的解是一组未知数的值,使得所有方程均成立。若方程的解可以由有限次常见运算的组合,这种解称为解析解,较复杂的方程不一定可以找出解析解,或解析解根本不存在,但仍可以利用数值分析的方式解方程,此时得到的解称为数值解。天平或翘翘板可以用来类比方程。天平的两边对应方程等号的两侧,可以放不同的表示式数值。若天平两侧平衡,表示等号两侧的数值相等。若天平两侧不平衡,此情形可以用不等式表示。在图示中, x {displaystyle x} , y {displaystyle y} 和 z {displaystyle z} 都表示不同的量(例如实数),方程两侧同加一数对应在天平两侧加等重重物,同减一数对应在天平两侧移去等重重物,只要等式成立,就表示二侧的数值相等。方程组也称为联合方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程,一般也会有多个未知数。方程组的解是指一组未知数的值可以使这几个方程同时成立。例如以下的系统有唯一解 { x = − 1 y = 1 {displaystyle {begin{cases}x=-1\y=1end{cases}}} 。方程可以依其中用到的运算及未知数的条件加以分类,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种类: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统称“有理方程”。有理方程与无理方程统称“代数方程”。整式方程为等式两边均为多项式的方程,若以 p {displaystyle p} 表示多项式,则以下的方程即为整式方程:多项式 p {displaystyle p} 的零点即为代数方程的解,整式方程还可以依多项式的次数细分为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等。 四次方程及次数较低的一元整式方程,其所有根都可以用多项式系数的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及开方来表示。为了解决高次方程的根能否用上述方式表示,引进伽罗瓦理论,也证明五次方程及更高次的方程无法用公式求解,这也是19世纪代数学的重大发现。数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都和一元整式方程有关,例如边长为1的正方数,其对角线为无理数 2 {displaystyle {sqrt {2}}} ,也就是二次方程 x 2 = 2 {displaystyle x^{2}=2} 的解。而在三次方程 x 3 + p x + q = 0 {displaystyle x^{3}+px+q=0} 的一个解可用以下公式求得三次方程的计算过程中有时需要为负数开平方,因此需导入复数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函数方程是指未知量为一函数的方程。常见的是方程中出现函数导数的微分方程,微分方程在物理学中有许多的应用,微分方程又可以分为常微分方程及偏微分方程。离散系统下的差分方程可以对应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在数值分析中也会用差分方程来近似微分方程的解。微分方程及差分方程的解,可以分为一般解(general solution)及奇解(singular solution)二种:例如以下的克莱罗方程其一般解为而其奇解为不定方程是不止有一个解的方程或方程组,例如 2 x = y {displaystyle 2x=y} 有无限多组解,就是一种简单的不定方程。若不定方程中有多个未知数,有时其解可以用参数方程来表示。例如上式的解可以表示为以下的 参数方程:丢番图方程属于不定方程,是变量仅容许是整数的整数系数多项式等式;即形式如 a 1 x 1 b 1 + a 2 x 2 b 2 + . . . . . . + a n x n b n = c {displaystyle a_{1}x_{1}^{b_{1}}+a_{2}x_{2}^{b_{2}}+......+a_{n}x_{n}^{b_{n}}=c} 的等式,并且其中所有的 a j {displaystyle a_{j}} 、 b j {displaystyle b_{j}} 和 c {displaystyle c} 均是整数,若其中能找到一组整数解 m 1 , m 2 . . . m n {displaystyle m_{1},m_{2}...m_{n}} 者则称之有整数解。丢番图问题一般可以有数条等式,其数目比未知数的数目少;丢番图问题要求找出对所有等式都成立的整数组合。用另一种语言来说,丢番图问题定义代数曲线或者代数曲面,或更为一般的几何形,要求找出其中的栅格点。对丢番图问题的数学研究称为丢番图分析。线性丢番图方程为线性整数系数多项式等式,即此多项式为次数为0或1的单项式的和。丢番图方程的名字来源于3世纪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城的丢番图,他曾对这些方程进行研究,并且是第一个将符号引入代数的数学家。关于丢番图方程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二十世纪数学一个很重要的发展。丢番图方程的例子有裴蜀等式、勾股定理的整数解、四平方和定理和费马最后定理等。对一方程进行以下的处理,处理后的方程和原方程会有相同的解:上述的性质1至4,表示在抽象代数中,方程是体的一种同余关系。最常见可进行上述运算的数域是实数,不过若方程的数域是自然数,则不能进行减法及除法的运算,因为会产生负数或非整数等不是自然数的数。若方程的数域是整数,则不能进行除法的运算,但可以进行减法的运算。若一不是单射函数的函数套用在等式二边,原方程的解也是新方程的解,但新方程的解会比原方程多(即增根),新方程的用处较少,上述性质1、2和4是单射函数,性质3在不乘以0时也符合单射函数的条件,一些广义的乘积(如内积)就不是单射函数。上述性质可以用在代数方程的求解。

相关

  • 神经神经(英语:Nerve)是由聚集成束的神经纤维所构成。而神经纤维本身是由多个神经元细胞构成,其神经元的构造为轴突外并被神经胶质细胞所形成的髓鞘包覆。如此神经能将讯息从动物身
  • 废止核电废止核电指废除核能发电且不再使用。废止核电的方法一般包括关闭核电站和要求使用可再生能源等其他安全能源。废除核电的呼声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而在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
  • 龋齿龋齿(英语: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 cavities, caries,其中caries起源于拉丁文的“腐烂”),俗称蛀牙,指牙齿因细菌活动而造成分解的现象。常见的龋齿菌种是乳酸链球菌(lactococ
  • 疱疹Herpes simplex virus 1 (HSV-1) Herpes simplex virus 2 (HSV-2)单纯疱疹病毒(英语: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1 和 2 (HSV-1 和 HSV-2),也叫人类单纯疱疹病毒 1 和 2 (HHV
  • 火山带火山带意指存在大量火山活动的大型区域。相对而言,较小范围的火山活动称为火山场。火山带在地下有异常高温(700-1400℃)区域的地方可以找到,那里的地壳及地幔上层的岩石部分熔化
  • 钱煦钱煦(英语:Shu Chien,1931年6月23日-),中华民国与美国双国籍科学家。今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惠特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Whitaker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UCSD
  • 雅马邑白兰地雅文邑(法语:Armagnac),又译雅马邑,是一种出产于法国西南部加斯科涅阿马尼亚克(英语:Armagnac (region))的白兰地。白兰地是蒸馏酒,是由巴高(英语:Baco 22A)、鸽笼白(英语:Colombard)、白福
  • 萨维尔·勒·皮雄格扎维埃·勒皮雄(法语:Xavier Le Pichon, 1937年6月18日-),法国地质学家。在他的众多贡献中,最富盛名的是1968年提出的板块构造论的综合模型。他是法兰西学院的教授。勒皮雄教授
  • 地震学地震学是一门研究地震以及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学问,也研究其它由地震引起的现象,如海啸,以及会引起地震的现象,如板块运动、火山运动等。地震可以在地球内部引致地震波,通过观察
  • 波旁宫波旁宫(法语:Palais Bourbon)位于法国巴黎塞纳河左岸,对岸为协和广场,是法国国民议会(下议院)的所在。这座宫殿最初是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而建,由意大利建筑师Lorenzo Gi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