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彼得森

✍ dations ◷ 2025-08-13 02:19:28 #德国教育家,莱比锡大学校友,哥本哈根大学校友,基尔大学校友

彼得·彼得森(Peter Petersen)(1884年6月26日—1952年3月21日)德国学校教育改革家。

为了对抗具有领导地位并以人文方法研究的传统教育学,彼得森尝试推动教育学实案研究,企图结合具实务经验与诠释学的研究方法。耶拿大学是彼得森发挥所长的地方,在那里他从事葛莱尔教育改革(Greilschen Schulreform)的工作,称为耶拿计划。彼得森重要的成就在于使各式不同教育改革的思潮在充满实证主义为导向的教育学背景下相互融合,并拟定所谓的耶拿计划。这项成就早在1928年在诺耳与帕拉特(Nohl/Pallat)的共同著作《教育学手册》(Handbuch der Pädagogik)一书中即获得肯定。彼得森的基本设问是:透过怎样的教育团体可以完成个人的特性并成为具有人格的人呢?(出自彼得森的普通教育学,页一零九)

面对国内严重划分阶级的学校教育,彼得森选择的是以捍卫人道和维护孩童公平正义者自居。他投身于改革国家整体的教育本质,并致力提倡一种既一般又自由的国民学校,学生们在不分性别、宗教和能力程度下可以尽可能长久的在一起互相学习。

他特别强调一种出自内心的教育改革,并视为是毕生的使命。以这样的方式出发,他达到下列几项成就:第一、发展一门独立、广泛并有自治权的教育学科,以教育实案研究为主轴,即系统化的观察处于教养阶段的孩童,为教养策略提供一个正确无误的评断标准。第二、在大学里导入师资培训机制并成立第一个教育学群。第三、耶拿计划呈现一种伴以理论并含有学术特质的教育试验。彼得森对理论与实务、教学与研究的相互结合的成果显示前所未有的一统性。

理论的建立使彼得森特别重视要在民族社会理论和带有近似纳粹思想成分的民族团体组织的基础之上进行团体式的学习,因此他在当时的某个演讲会中受到赞扬,被视为是克里克(Kriek)之外规划新式教育改革运动中的核心人物。彼得森主张的实用性的经验主义也因此阻碍受反理性影响的理论的发展。

彼得森采用耶拿计划所执行的学校创造一些教育现况的原型,这些大都既符合学术知识又满足对现今的需求。他对耶拿计划学校所施行的教育构思一直到今日都没有失去他的想呈现现实意义的部分。彼得森并不视为他的教育构想是一种构想中的教条,而是一种“出发点的形式”,这样的思考方式已使得各世代的教师与学生们在七十年后的今日仍能与彼得森的贡献有着一番联系。在数十年前的学校一直强调认知元素,忽视经由知识传递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学生使其拥有正确的行为、态度以及热情的感召(从头至内心的转换过程: Pestalozzi)。

耶拿计划呈现一些现今急于待解决的学校问题,诸如缺乏宽容与情感、动机与野心不足、忽略社会的道德层面、施行可速成再创的模仿式学习以及兼具理论与实务的高度潜在聚集学习与回应问题的思考能力。彼得森提出具有人文主义素养的教育学,其特征在于自由、开放与学校经验。

彼得森1884年6月26日出生于伏廉斯堡(Flensburg)附近的一个小城(Großenwiehe)。他们家有自己的农庄并且以务农为生。彼得森在农庄集体生活的方式下成长,共有六个兄弟姊妹。他因受大家庭生活方式影响,观察到人类的个性例如喜悦与悲伤、尊重与帮助,日后衍生出群体教育学(Gruppenpädagogik)的想法。彼得森著作中的宗教思想亦是受到他们家信奉路德新教的影响。彼得森的家庭背景以不同方式反映在他的教育学概念上。对他而言,家庭是他致力追求的“人”(Humane)可以从中发展出来的第一个地方。他在这里指的的家庭,并不是有治疗功能的家庭,反而是强调一种能体验“真实生活”、充满冲突与艰困的家庭生活。此外,彼得森还由他们家的农庄生活体验到为了维生因此是必须的,并且充满意义的工作的重要性。他了解到,人类经由工作而发展出自信和自我价值。他将符合孩童的学校视为一种类似农庄的生活场所,一个可以让孩子觉得像是家乡的地方。

1896年彼得森就读于伏廉斯堡高级中学。他在这里体会到,在教育上,帝国统治下威权的学校说到底只是致力于将青少年训练成顺从的臣民,并且以此来保持社会的结构。虽然高中时期对于彼得森而言是一段寂寞、物质和经济上都相当贫困的时期,但是他明白他家的经济状况能提供他的教育。1904年他自高中毕业。他先在莱比锡大学,后来在基尔(Kiel)、Kopenhagen和Posen等大学就读。他念的是新教的神学、哲学、历史、心理学和国家经济学,并且接受心理学家Wundt的研究指导。1908年彼得森完成关于Wundt哲学的论文。1919年他通过国家考试的候补资格,取得在高级中学任教的资格。

彼得森在教育学方面的兴趣始于他在汉堡约翰诺依姆人文中学(das humanistische Johanneum-Gymnasium)直到1919年任教的期间。除了教书之外,他从1912年开始还参与“学校改革联盟”(Bund für Schulreform)并且身为该联盟理事会的成员之一。三年后,彼得森因为他的一份关于学校改革想法的鉴定书,因此被任命为一个不知名的劳工团体(Deutscher Ausschuss für Erziehung und Unterricht)的秘书。1919年他接受汉堡另一间学校(Lichtwarkschule)的职位,任教于此间要求年轻的男学生应该认清自我、参与社会民主化运动,并且远离法西斯主义潮流影响的学校。此外,彼得森这个时候同时还参加另一个汉堡劳工团体“青少年文化机构”(Institut für Jugendkunde),在里面他试着以心理学实验为基础来研究学校及课程问题,借此构成新的教育学理论。这段期间他所累积的经验造就了日后耶拿计划的萌芽;并且使他的以了解自我、自发自律概念为中心,所有孩童都可念的统一学校(Einheitsschule)的思想发展成熟。

1923-50年在Jena任职教授,在此地一实验性的大学内发展并尝试实施他的改革理念-耶拿计划(Jena-Plan)。其最大的贡献为融合不同的教育改革思潮并发展出耶拿计划,并利用教育学实案研究所推导出的教育学,有系统的去观察学童的学习状况,以便确立或对教育决策有所更改。此外,引进了教师进修的理念并创立了德国第一个教育系。对他来说,教育的奠基点在于整个社会,因此格外地重视社会习俗面向的意义。

1952年彼得森卒于耶拿。

彼得森在历史上的贡献之一,是他致力于将教育学建立成一门独特的学科,并且奠定理论基础。在他的理解之下,教育学就像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生物学一样,是门专业独立的学科。彼得森的教育学是他致力于教育的独特性,在许多方面受影响而来的。他将福禄贝尔“人类的生活是一种教育的生活”个概念,以及康德“人只能透过教育成为人”的概念连结起来。彼得森认为教育学的建立虽然是在观察教育的对象,但也是在检视教育学自己本身。因为它是个真实的学科,必须顾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回答自己提出的设问,因此彼得森只是称教育学为“相当独立”。教育学的任务是以科学的方式去描述、去规范、去记录包括整个社会在内的教育状况。彼得森在教育学的研究路途上,当然不仅是以教育经验为基础,他也时常在思考教育的本质。

在彼得森的眼中教育学是什么呢?这个既基本又过于复杂的问题很难在几行之间就解释清楚。整体而言,这挑起了一个哲学的回答。彼得森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总是站在以个人和群体形象为基础,并涉及基督教的形而上学观点的立场。对他而言,教育在全面性的观察之下是人类的一种天生的功能,伴随着人类一生。所有的东西都在教育。教育是年长者对年幼者以充满意义、计划周全和目的明确的方式来教导特定的知识,而不是严厉地教条主义训斥。年长者在这方面要负起责任。彼得森将教育已知的部分称为教育学,因此打开了这门学科的发展。

"Peter Petersen." Wikipedia. Die Freie Enzyklopdäie.

相关

  • 布地奈德布地奈德(Budesonide),常见商品名Pulmicort,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本品可以制成定量吸入剂(英语:metered-dose inhaler)、药丸、鼻内喷剂(英语:nasal spray),以及肛门塞剂等等。吸
  • 蚯蚓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环带纲寡毛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细长,两侧对称,由很多环节组成,每节外形都很相似;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
  • 室内室内空气质量(IAQ)是指建筑物及建筑物内以及附近的空气质量,这会影响在建筑物内生活人们的健康及舒适。室内空气质量会受气体(特别是一氧化碳、氡、挥发性有机物)、悬浮粒子、微
  • 浪漫关系浪漫(英语:romance)是一个人因另一人具备情感上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强烈、愉快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伴随着性吸引力。它是爱欲(英语:Eros (concept)),而不是圣爱(英语:Agape)、友爱、亲爱
  • 韩国证券交易所韩国交易所(简称KRX)是韩国唯一的证券交易所,总部设在韩国釜山广域市。2005年由原韩国证券交易所(KSE)、韩国期货交易所(KOFEX)和韩国创业板市场(KOSDAQ)合并而成。韩国交易所的证券
  • 17世纪1601年1月1日至17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7世纪,也称巴洛克时期。17世纪是殖民主义发展的一个世纪。伏尔泰称17世纪是“路易十四的世纪”。科学史上,怀特海称之为“天
  • 综合保障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中央军委办公厅综合保障局,位于北京市,是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属局,负责该办公厅的综合保障工作。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2016年1月组建新的中央军委办公厅。中
  • 马辰坐标:3°20′S 114°35′E / 3.333°S 114.583°E / -3.333; 114.583 马辰(印尼语:Banjarmasin,又译班贾尔马辛)为印度尼西亚南加里曼丹的首府,座落于加里曼丹岛巴里托河及马塔普
  • 维德曼–夫兰兹定理维德曼-夫兰兹定理是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海因里希·维德曼(Gustav Heinrich Wiedemann)和鲁道夫·夫兰兹(Rudolph Franz)于1853年由大量实验事实发现,它描述了金属电导率σ和
  • 炮弹树炮弹树(学名:),为玉蕊科炮弹树属下的一个种。原产地中南美洲。本种因其硕大球形果实,状如中世纪发明的炮弹而得名,英、法语的俗称即是炮弹树:cannonball tree, boulet de canon。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