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特·舒施尼格

✍ dations ◷ 2025-10-18 11:08:43 #1897年出生,1977年逝世,斯洛文尼亚裔奥地利人,奥地利总理,奥地利贵族,弗莱堡大学校友,因斯布鲁克大学校友

库尔特·舒施尼格(Kurt Schuschnigg,1897年12月14日-1977年11月18日),原名库尔特·冯·舒施尼格(Kurt von Schuschnigg),是一名奥地利政治家,在1934年接替被刺杀的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成为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的总理。

他在里瓦德尔加尔达(在今意大利特伦托自治省,当时属于奥匈帝国)出生,在一战期间加入奥匈帝国军队。战后,他在弗赖堡大学和因斯布鲁克大学修读法学,并在因斯布鲁克做律师。

1927年,他加入基督教社会党,并获选为奥地利国民议会成员。他不信任半军事国防组织保安团 (Heimwehr),在1930年创立东部边区冲锋队(Ostmärkische Sturmscharen)。

1932年,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任命许士尼格为司法部长,后者在1933年成为教育部长。1934年,陶尔斐斯被刺杀。舒施尼格继任为新任联邦总理。1936年10月,他解散了保安团。

1938年2月12日,他与阿道夫·希特勒在贝希特斯加登会面。希特勒迫使他让亲纳粹的阿图尔·赛斯-英夸特加入内阁。舒施尼格返回奥地利后,不久宣布将于3月13日举行公民投票,尝试维持大局。

希特勒闻讯后,先是要求舒施尼格取消公投,等到舒施尼格同意后又要求他辞职,改由阿图尔·赛斯-英夸特接任。总统威廉·米克拉斯初时不愿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总理,最终在德国的军事威胁下屈服。舒施尼格在3月11日辞职。赛斯-英夸特成为总理后,德国军队在3月12日早上就进驻奥地利。舒施尼格被纳粹党囚禁,在1945年美军进驻后才获得释放。

二战过后,他移民到美国,在1948至1967年在圣路易大学任政治学教授。他于1977年在因斯布鲁克去世。


相关

  • 血凝块血栓生成 (希腊语:θρόμβωσις;英文:Thrombosis)是描述血栓在血管内形成的现象。血栓形成会导致血流受阻。造成的原因不只一种,当血管壁受损时,血小板及纤维蛋白会组成血块
  • 小篆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阿瓦利诺·考玛阿瓦利诺·考玛·卡诺斯(西班牙语:Avelino Corma Canós,1951年12月15日-,又译阿维利诺),是西班牙化学家,主要从事分子筛及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催化等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极高声望。
  • 可塑剂塑化剂(英语:Plasticizer),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剂。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塑胶添加剂)、混凝土、干壁材料、水泥、胶粘剂与石膏等等。同
  • 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Carl-Gustaf Rossby,1898年12月28日-1957年8月19日),是瑞典﹣美国气象学家,也是芝加哥气象学派的创始人,他首先以流体力学解释大气的大域运动 。1898年生于瑞
  • 庞式骗局庞氏骗局(英语:Ponzi scheme)是非法性质的金融诈骗手法,是一个著名的代表案例,发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时至今日各种变体(资金盘)依旧存在金融市场中。是一种欺诈形式,它吸引投资者并利
  • 侯自新侯自新(1941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曾任南开大学校长、数学系教授。1967年于南开大学数学系研究所毕业,1995年起任南开大学校长。并任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他在数学研究上,集中于李
  • 三氧化二氯三氧化二氯(Cl2O3)是一种氯氧化物。它是一种深棕色固体,于1967年发现,甚至在0°C以下也会爆炸。它可以通过ClO2在低温下光解制得,同时产生Cl2O6、Cl2和O2。它的结构被认为是OCl-C
  • 朱维良朱维良(Winston Choo Wee Leong,1941年7月18日-),新加坡华人,新加坡共和国武装部队首任三军总长,中将军衔,退伍后担任外交部官员。朱维良的祖父用温斯顿·丘吉尔的名字给朱维良起英
  • 果奴果奴(Applave),网络词汇,意为“苹果产品的奴隶”;最初指因食品价格上涨而自称吃不起水果蔬菜的人,含戏谑色彩。 果奴(Applave)广义指盲目消费苹果产品的人; 果奴(Applave)狭义指没有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