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无畏舰

✍ dations ◷ 2025-10-21 19:06:31 #前无畏舰

前无畏舰(Pre-dreadnought battleship)是在1890年代中期至1905年期间建造的战舰的统称。它取代铁甲舰,成为各国海军的主力,直至二十世纪初被无畏舰所取代。

前无畏舰介于铁甲舰和无畏舰之间。较铁甲舰增加排水量至1万吨以上,标配2至4门12寸左右的重型火炮为主炮,仍在舷侧配有大量一种以上中口径火炮为副炮;技术上,因电动或液压系统的普及,沉重的主炮得以安装更沉重的封闭式装甲旋转炮塔,和机械辅助装填,而非铁甲舰包括操舵仍依赖众多人力操作;船体完全采用钢结构,而非钢木混合结构;动力采用燃煤蒸汽机,而非机帆混合动力。较无畏舰,则主炮数量较少,仍类似风帆战舰时代以接舷近战战术为主导思想,而非无畏舰以远距离重炮跨射作战为主要作战手段。

在1890年代,各国海军开始以英国庄严级战舰(英语:Majestic-class battleship)作为蓝本建造新型战舰。典型的前无畏舰演进过程经历了英国特拉法加级铁甲舰(英语:Trafalgar-class ironclad)-->皇家主权级战舰(英语:Royal Sovereign-class battleship)-->庄严级战舰(英语:Majestic-class battleship)至最后的纳尔逊勋爵级战舰(英语:Lord Nelson-class battleship)过程,随后进入无畏舰时代。主要技术革新集中在炮塔上;从开始的固定露天炮台人力火炮旋转,演化至一体化炮塔机械力旋转;从梨形炮座,提弹机位于炮塔座圈之外,演化至炮塔轴心提弹机,全方向供弹。当这些千奇百怪的新技术在实战的尝试中稳定成型为各国采用后,最终促成了无畏型战列舰的诞生。

以意大利、德国、日本和美国等新兴海军强国以前无畏舰为骨干,大力扩充舰队。面对新兴力量的威胁,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亦以扩充舰队作为回应。因此,在1890年代,新建战舰数量大增,新战舰的外表亦十分相似。

相关

  • 北婆罗洲特许公司北婆罗洲渣打公司,又叫做北婆罗洲特许公司或英属北婆罗洲公司,是一个在1881年开始负责管理北婆罗洲(今属于马来西亚沙巴)的特许公司。1888年,北婆罗洲成为大英帝国的保护国,但保留
  • 2019冠状病毒病南非疫情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以东二区时间(UTC+2)为准。2019冠状病毒病南非疫情,介绍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中,在南非发生的情况。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最初暴发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 坂崎千春坂崎千春(さかざき ちはる、1967年12月29日-)、日本绘本作家,千叶县市川市出身。御茶水美术学院、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毕业。坂崎千春最著名的作品是《企鹅》系列。
  • Uts 5g11 6f4 8s2 8p2 1/2(推测) 2, 8, 18, 32, 43, 22, 8, 4(推测)主条目:Uts的同位素 Uts(英语:Untriseptium,化学符号为Uts)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化学元素,原子序数是137。根据皮寇(英语:P
  • 徐尚徐尚(1535年-?年),字志伯,四川重庆府涪州人,军籍,治《易经》,年二十八岁中式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九名进士。二月二十六日生,行一,曾祖徐得中;祖徐曰祖;父徐行;母周氏。具庆
  • 七月流火“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作为成语原指天气转凉,现代多用于形容天气炎热,但很多汉语学者认为这个词形容“天气炎热”是不恰当的。也有以该词作为标题的作品,例如于伶编剧的电影
  • 日莲日莲(日语:日蓮/にちれん ;1222年2月16日-1282年10月13日),乳名善日麿,日本佛教比丘,法华宗、日莲宗、日莲正宗皆以他为始祖。出生于1222年农历1月27日。日莲出生于壬午年阴历正月廿
  • 赤羽末吉赤羽末吉(あかば すえきち,1910年5月3日-1990年6月8日 ),日本舞台美术作家、絵本画家、絵本作家。他出生于东京。他于1980年获得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奖。
  • 玛格丽特·特拉弗斯·西蒙斯玛格丽特·特拉弗斯·西蒙斯(英语:Margaret Ann Travers Symons,1879年8月18日-?),出生名玛格丽特·安娜·威廉(英语:Mary Ann Williams),是一名妇女参政权论者。1908年10月13日,她闯入
  • 米哈伊尔·迈克辛米哈伊尔·迈克辛(俄语:Микешин, Михаил Осипович,1835年2月9日-1896年1月19日)是一位俄罗斯艺术家,主要替罗曼诺夫王朝工作,并在俄罗斯帝国的主要城市设计了许多户外雕像。迈克辛出生在罗斯拉夫尔附近的一个村庄。1852-58年,迈克辛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时,他受到了俄国皇室的赏识,并被请去教授大公夫人绘画。迈克辛的户外雕塑作品中,只有少数几个在苏联时期幸存下来。其中包括圣彼得堡的叶卡捷琳娜二世雕像(1873年)、基辅的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雕像(1888年)和新切尔卡斯克的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