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速度

✍ dations ◷ 2025-11-19 17:39:18 #群速度
波的群速度(group velocity),或简称群速,是指波振幅外形上的变化(称为波的“调变”或“波包”)在空间中所传递的速度。想象一下我们将一块石头投入一个平静的池塘中激起一个波浪,随即变成一个中心平静呈环形扩展的波环。这个正在扩展的波环为一组由不同传播速度的独立子波组成。波长较长的子波传播速度较快并消失在整组波的前缘。波长较短传播较慢的波随着整组波内缘的推进而消失。群速度通过下列方程定义:其中,函数ω(k)将ω设为k的函数,被称为色散关系。群速度常被认为是能量或信息顺着波动传播的速度。多数情况下这是正确的,也因此群速度可被视为波形所带有的讯号速度。然而,如果波行经过吸收性介质(absorptive medium),这种情况就不一定成立。举例而言,可以设计实验将激光光脉冲送过特殊准备的物质,使得其群速度(这里有误,应为相速度)大大地超过真空中光速。然而讯号速度总是低于或等于光速,因此超光速通信是不可能。此外也可以将群速度(这里有误,应为相速度)减少到零,将脉冲停住,或者是得到负值的群速度(这里有误,应为相速度),因为脉冲是以相反方向行进。群速度迥异于相速度的概念是首先由哈密顿于1839年提出,这方面完整的处理则出现在瑞利勋爵(Lord Rayleigh)的1877年的著作《声理论》(Theory of Sound)中。爱因斯坦于1905年首先解释光的波粒二象性。路易·德布罗意提出德布罗意假说指出任何粒子都应该表现出这样的二元性。在他的看法,粒子的速度应该永远等于相对应物质波的群速度。德布罗意想到:若为世所知的光的二元性方程和其他粒子会是一样的,则他的假说会成立。这表示:其中 E {displaystyle E} 是粒子总能,p是粒子动量,以及 ℏ {displaystyle hbar } 是约化普朗克常数。利用狭义相对论,我们会发现:其中m是静质量,c是真空中光速,以及 γ {displaystyle gamma } 是洛伦兹因子。变数v是不考虑波动行为的粒子速度。量子力学很精准地证实了这项假说,而且这项关系已经在粒子被明显展示,粒子大小甚至可以大到如一些分子。

相关

  • 趋性趋性(英语:taxis,或称为趋向性)是一生物(或细胞)天生的行为反应,指其对一指向性刺激(由特定方向给的刺激),而会有趋进(正趋性)或远离(负趋性)刺激源的动作。趋性和向性不同,生物的
  • 系膜细胞肾小球内系膜细胞(Intra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是位于肾的肾小体内间的肾小球微血管的特别周皮细胞(pericyte/周细胞)。系膜细胞是单核细胞或平滑肌的来源,典型地覆盖30%的
  • 圣灵圣灵(古希腊语:Ἅγιον Πνεῦμα,天主教称为圣神,译自希伯来文“Ruah”) 是在旧约中就存在的,耶和华对摩西说:“嫩的儿子约书亚是心中有圣灵的;你将他领来,按手在他头上,使他站
  • ScienceDirectScienceDirect是世界上科学研究出版的最大在线收藏。出版商是荷兰的爱思唯尔公司,包含了大约一千一百万篇文章、2500种期刊、6000多册电子图书、参考书、手册,这些文章分为以
  • 浊音语音学中,将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称为浊音(又称有声音,英语:voiced sound),声带不振动的音称为清音(又称无声音,英语:voiceless sound)。辅音(子音)有清有浊,而多数语言中元音(母音)均为浊音,
  • 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英语:logical positivism),后称逻辑经验主义,此二者一同被认为是新实证主义,也被称为科学经验主义,是以确证主义(英语:Verificationism)为核心的西方哲学运动。1920年代
  • 基础科学基础科学(Basic research)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事物与作用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规律的科学。按照还原论的逻辑,一切的现象都可以追溯到基础科学的研究。生物学、化学、物理学都
  • 法国电视三台法国电视三台(法语:France 3,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
  • 海星纲见内文海星是一种棘皮动物。海星一般都会有5个触手/腕,从身体中间伸出。海星的骨骼不能动,靠它的水管系统(英语:water vascular system)移动。在它胳膊上的水管系统上有很多凸出
  • b北周/b font style=color:#888small557-581/small<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宋朝以后鲜用),由宇文氏建立,定都长安,北周自建国后,统治实权一直在霸府宇文护身上,皇帝无力与之抗阻,为了摆脱宇文护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