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速度

✍ dations ◷ 2025-11-05 17:45:53 #群速度
波的群速度(group velocity),或简称群速,是指波振幅外形上的变化(称为波的“调变”或“波包”)在空间中所传递的速度。想象一下我们将一块石头投入一个平静的池塘中激起一个波浪,随即变成一个中心平静呈环形扩展的波环。这个正在扩展的波环为一组由不同传播速度的独立子波组成。波长较长的子波传播速度较快并消失在整组波的前缘。波长较短传播较慢的波随着整组波内缘的推进而消失。群速度通过下列方程定义:其中,函数ω(k)将ω设为k的函数,被称为色散关系。群速度常被认为是能量或信息顺着波动传播的速度。多数情况下这是正确的,也因此群速度可被视为波形所带有的讯号速度。然而,如果波行经过吸收性介质(absorptive medium),这种情况就不一定成立。举例而言,可以设计实验将激光光脉冲送过特殊准备的物质,使得其群速度(这里有误,应为相速度)大大地超过真空中光速。然而讯号速度总是低于或等于光速,因此超光速通信是不可能。此外也可以将群速度(这里有误,应为相速度)减少到零,将脉冲停住,或者是得到负值的群速度(这里有误,应为相速度),因为脉冲是以相反方向行进。群速度迥异于相速度的概念是首先由哈密顿于1839年提出,这方面完整的处理则出现在瑞利勋爵(Lord Rayleigh)的1877年的著作《声理论》(Theory of Sound)中。爱因斯坦于1905年首先解释光的波粒二象性。路易·德布罗意提出德布罗意假说指出任何粒子都应该表现出这样的二元性。在他的看法,粒子的速度应该永远等于相对应物质波的群速度。德布罗意想到:若为世所知的光的二元性方程和其他粒子会是一样的,则他的假说会成立。这表示:其中 E {displaystyle E} 是粒子总能,p是粒子动量,以及 ℏ {displaystyle hbar } 是约化普朗克常数。利用狭义相对论,我们会发现:其中m是静质量,c是真空中光速,以及 γ {displaystyle gamma } 是洛伦兹因子。变数v是不考虑波动行为的粒子速度。量子力学很精准地证实了这项假说,而且这项关系已经在粒子被明显展示,粒子大小甚至可以大到如一些分子。

相关

  • 组织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组织学(英语:histology)是一门对生物组织
  • 聚酮聚酮(英语:Polyketides)是一类由细菌、真菌、植物与动物所生产出来的次级代谢产物,这类物质对生物的发育生长而言非必要,但可用于防卫或细胞间的沟通。聚酮是源自乙酰基(acetyl)与
  • psi磅每平方英寸(pound per square inch或pound-force per square inch),缩写psi,英制压强单位,定义为1磅力在1平方英寸面积所产生的压强,符号 lbf/in2、lbf/in2。磅力每平方英寸常用
  • 相乐郡相乐郡(日语:相楽郡/そうらくぐん Sōraku gun */?)是位于京都府南部的郡,现辖有以下3町1村:在1879年日本实施郡区町村编制法(日语:郡区町村編制法)时的辖区还包括现在的木津川市全
  • 性腺发育性腺的发育是生殖系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环,在男性会发育为睾丸,女性则为卵巢。卵巢的部分会分化为中央的髓质以及外部的生殖上皮。未成熟的卵源自于卵黄囊背侧内胚层的细胞
  • 统计统计学是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数据数据,以便给出正确消息的科学。这一门学科自17世纪中叶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它广泛地应用在各门学科,从自
  • 长波在电台中,长波 (英文:Longwave)是指无线电频谱与相对较长的波长。这个词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无线电频谱被视为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波长。大多数现代无线电系统和
  • 穆勒保罗·赫尔曼·穆勒(德语:Paul Hermann Müller,1899年1月12日出生于瑞士索洛图恩州奥尔坦,1965年12月12日逝世于巴塞尔)是一位瑞士化学家。1939年秋,他发现了DDT的杀虫功效,因此在
  • 拔罐拔罐是把一个罐子里面的压力降低后,让罐子吸附在筋络、穴位或是身体不舒服的地方,让那个地方充血、瘀血或是起泡。拔罐子的安全性是看好使用者的能力,如有没有牌照、及被拔罐的
  • 印度支那中南半岛(法语:Indochine,英语:Indochina 或Indo-China),又译印度支那半岛,指亚洲东南部东临南海,西濒印度洋的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岛包括今日的缅甸、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