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氦核作用
✍ dations ◷ 2025-09-18 13:27:46 #氦核作用
氦核作用 (或α作用、α反应)是两种核聚变的类型之一,能将恒星的氦转换成重元素,另一种即是3氦过程(3α反应)。
当3氦反应进行时只需要氦的参与,而一旦有一些碳产生,能消耗氦的其他反应也会发生:反应的过程是:氦-4 → 铍-8 → 碳-12 → 氧-16 → 氖-20 → 镁-24 → 硅–28 → 硫–32 → 氩–36 → 钙–40 → 钛–44 → 铬–48 → 铁–52 → 镍–56其中从氦-4开始到硅-28的反应过程叫氦聚变,从硅-28开始至镍-56的反应过程叫硅燃烧过程。所有这些反应在恒星内部发生的比率都不高,因此对于能量的贡献并不大;比氖(原子量 > 10)重的元素,由于库仑障壁的增加,因此不太容易产生。所谓的α作用元素 (或α元素)是质量为氦核(α粒子)整数倍的同位素,它们的丰度是最高的。α元素的原子序数≤ 28:He、Be、C、O、Ne、Mg、Si、S、Ar、Ca、Ti、Cr、Fe、Ni。它们在II型超新星的硅融合过程中经由α捕获而形成,镍-56是大质量恒星以核聚变能产生的最后一种元素。硅和钙是纯粹的α作用元素,镁可以由氢核捕获的燃烧过程中产生。至于氧,有些人认为是α作用元素,但也有人认为不是,在金属量低的第二星族星中,氧确实是α作用元素;其他的在第二型超新星中产生的α作用元素,它们增加的质量都和氦的质量有很好的关联性。有时候碳和氮也会被视为α作用元素,因为它们是经由α捕获所形成的元素。在恒星内的α作用元素丰度通常都以对数的形式来表达:此处
N
α
{displaystyle N_{alpha }}
和
N
F
e
{displaystyle N_{Fe}}
分别是每单位体积内α作用元素和铁原子的数量。理论的星系演化模型预测在宇宙的早期,相对于铁有更多的α作用元素。第二型超新星主要合成的元素是氧和α作用元素(氖、镁、硅、硫、氩、钙和钛),而Ia超新星在铁峰顶产生元素(V、Cr、Mn、Fe、Co和Ni)。The Age, Metallicity and Alpha-Element Abundance of Galactic Globular Clusters from Single Stellar Population Models
相关
- ICD-9编码列表 (280–289)Template:Diseases of megakaryocytes
- 隐球菌病隐球菌病(英语:Cryptococcosis、Cryptococcal disease)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真菌疾病,由一或二种真菌造成: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与Cryptococcus gattii,两者原本都被认为
- 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英语:Sexual dysfunction、sexual malfunction或sexual disorder,或称性功能紊乱、性障碍),是指任何在人类性反应周期中,导致人们产生心理痛苦的问题:538。该些性反应
- 国际电信联盟国际电信联盟(法语: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Télécommunications,简称 UIT; 英语: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 ITU)是一个国际组织,主要负责确立国际无线电和电
- 腐蚀腐蚀(Corrosion)是指因工程材料与其周围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解体的现象。通常这个术语用来表示金属物质与氧化物如氧气等物质发生电化学的氧化反应。例如,使用金属铁制成
- 是系词(英语:copula、复数为copulas或copulae、英文简称:cop),又译为系动词、联系动词,在语言学上为表示用于与谓词(主语补语)链接一个句子之主词的字词,比如在一个句子"The sky is blu
- 四环类抗抑郁药四环抗抑郁药(英语:tetracyclic antidepressants,缩写作 TeCAs)是一种在1907s被引入的抗抑郁药。他们是因其化学结构含有四个原子环而命名,与三环抗抑郁药紧密相关,即含有三个原子
- 无麸质饮食无麸质饮食(英语:Gluten-free diet,缩写GFD)是指没有麸质的饮食方式。麸质是一种在小麦、大麦及裸麦中含有的蛋白质成分,这些物类及其杂交种(如斯佩耳特小麦、卡姆麦(英语:Khorasan
- 肌萎性侧索硬化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英语: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缩写为 ALS),也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有时也称为卢·贾里格症(英语:Lou Gehrig's disease)、渐冻人症、运动神经元病,是
- 奥托·海因里希·沃伯格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语:Otto Heinrich Warburg,1883年10月8日-1970年8月1日),德国生理学家和医生。1931年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及作用方式”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