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 dations ◷ 2025-08-13 01:20:46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OM(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美国英国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其作品对二十世纪乃至今日的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1948年,60岁的艾略特被授予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艾略特1888年9月26日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他的家境十分优越,父亲是公司总裁,母亲原是教师,后成为一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工作。艾略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母亲与五个姐姐的过分照顾并没有使艾略特的童年拥有双份快乐,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十六岁之前,艾略特在圣路易斯的史密斯学院学习。1905年的秋天,艾略特进入哈佛大学,他的新生生涯过得非常舒适,所加入的几个社团当中有一个是文学方面的:“书章”(the literary signet)。受一些教授的影响,艾略特开始关注起白璧德的醒世格言及桑塔亚纳的怀疑论,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塞门兹(Arthur Symons)的书《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由于艾略特起初所择课程过于分散而使自己变得手忙脚乱,但最后凭其毅力终于获得了比较文学的学士学位以及英国文学的硕士学位。1910年,艾略特离开美国,前往巴黎的索邦大学,在那里,各种艺术领域的前卫思想、学术围绕着他,在法兰西学院聆听了柏格森的哲学课后,艾略特一下子就被迷住了,这使得他重归被当时誉为哲学的黄金时代的哈佛修读哲学博士学位。1914年,艾略特前往欧洲旅行,那个时候,他在哈佛的大部分哲学老师已经将他视作一个未来的同事。艾略特打算于同年秋进入牛津大学墨顿学院学习,同行的有布拉德利(F.H.Bradley)的同事及后续者约阿欣(Harold Joachim)。由于战争迫近,艾略特提前了去英国的旅程,于同年的8月到达伦敦,同行的美国诗人艾肯(Aiken)将艾略特的诗稿送给著名诗人艾兹拉·庞德,9月,艾略特与庞德初次见面,从此,两人在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活动中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在庞德的帮助下,许多杂志刊登了艾略特的诗作,其中最显著的一首是于1915年发表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这首诗模仿了法国象征派诗人儒尔·拉夫格的风格,具有很浓的讽刺意味,刻画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对于爱情对于生活的复杂心理。1915年初,在一个同学的介绍下,艾略特认识了舞蹈家薇薇安·海伍德(Vivien Haigh-Wood),他迅速的被迷住了,两人于当年的六月结婚。艾略特的父母对此感到震惊,当他们知道了薇薇安一长串感情史及精神病史后更是深深的困扰,这场婚姻使整个家庭濒于破裂,但也无可置疑的开创了艾略特的英国生活。婚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为了要应付开支,艾略特承受着繁重的工作量,他在一所学校担任讲师,又担任一本先锋杂志《唯我主义者》(the Egoist)的助理编辑。1916年4月,艾略特完成博士论文,但由于他拒绝回国而失去了学位。1917年春天,一位朋友为艾略特提供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劳埃德银行担任评估员。这份工作使艾略特有时间和精力继续他的诗歌创作,那一年,他的第一本书《普鲁弗洛克及其他》出版给了他很大的动力。这本书由《自我主义者》杂志印行,由庞德夫妇匿名出资。这本书为艾略特奠定了作为一名诗人的地位,接着,1922年《荒原》出版,这部作品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而艾略特本人的名气也高涨的近似神话,至今,这部作品仍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1927年,艾略特加入了英籍。1930年以后的三十年里,艾略特成为了英国文坛上最卓越的诗人及评论家。由于两人的性格差异巨大,艾略特的第一次婚姻注定是一个失败,薇薇安因为精神上的原因住进疗养院,1933年,身心疲惫的艾略特与妻子正式分居。1956年,艾略特娶了第二任妻子弗岚切(Valerie Fletcher),这场婚姻十分幸福。1965年1月4日,艾略特于伦敦的家中逝世,享年76岁。1901年:普吕多姆 | 1902年:蒙森 | 1903年:比昂松 | 1904年:米斯特拉尔、埃切加赖 | 1905年:显克微支 | 1906年:卡尔杜齐 | 1907年:吉卜林 | 1908年:倭铿 | 1909年:拉格洛夫 | 1910年:海泽 | 1911年:梅特林克 | 1912年:霍普特曼 | 1913年:泰戈尔 | 1915年:罗曼罗兰 | 1916年:海登斯坦 | 1917年:盖勒鲁普、蓬托皮丹 | 1919年:施皮特勒 | 1920年:汉姆生 | 1921年:法郎士 | 1922年:贝纳文特 | 1923年:叶芝 | 1924年:雷蒙特 | 1925年:萧伯纳1926年:黛莱达 | 1927年:柏格森 | 1928年:温塞特 | 1929年:托马斯·曼 | 1930年:刘易斯 | 1931年:卡尔费尔特 | 1932年:高尔斯华绥 | 1933年:蒲宁 | 1934年:皮兰德娄 | 1936年:奥尼尔 | 1937年:马丁·杜·加尔 | 1938年:赛珍珠 | 1939年:西兰帕 | 1944年:延森 | 1945年:米斯特拉尔 | 1946年:黑塞 | 1947年:纪德 | 1948年:艾略特 | 1949年:福克纳 | 1950年:罗素1951年:拉格奎斯特 | 1952年:莫里亚克 | 1953年:丘吉尔 | 1954年:海明威 | 1955年:拉克斯内斯 | 1956年:希梅内斯 | 1957年:加缪 | 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 | 1959年:夸西莫多 | 1960年:圣琼·佩斯 | 1961年:安德里奇 | 1962年:史坦贝克 | 1963年:塞菲里斯 | 1964年:萨特 | 1965年:肖洛霍夫 | 1966年:阿格农、萨克斯 | 1967年:阿斯图里亚斯 | 1968年:川端康成 | 1969年:贝克特 | 1970年:索尔仁尼琴 | 1971年:聂鲁达 | 1972年:伯尔 | 1973年:怀特 | 1974年:雍松、马丁松 | 1975年:蒙塔莱1976年:贝娄 | 1977年:阿莱克桑德雷 | 1978年:辛格 | 1979年:埃里蒂斯 | 1980年:米沃什 | 1981年:卡内蒂 | 1982年:马奎斯 | 1983年:戈尔丁 | 1984年:塞弗尔特 | 1985年:西蒙 | 1986年:索因卡 | 1987年:布罗茨基 | 1988年:马哈富兹 | 1989年:塞拉 | 1990年:帕斯 | 1991年:戈迪默 | 1992年:沃尔科特 | 1993年:莫里森 | 1994年:大江健三郎 | 1995年:希尼 | 1996年:辛波丝卡 | 1997年:福 | 1998年:萨拉马戈 | 1999年:格拉斯 | 2000年:高行健2001年:奈波尔 | 2002年:凯尔泰斯 | 2003年:库切 | 2004年:耶利内克 | 2005年:品特 | 2006年:帕慕克 | 2007年:莱辛 | 2008年:勒克莱齐奥 | 2009年:米勒 | 2010年:略萨 | 2011年:特朗斯特罗默 | 2012年:莫言 | 2013年:芒罗 | 2014年:莫迪亚诺 | 2015年:亚历塞维奇 | 2016年:迪伦 | 2017年:石黑一雄 | 2018年:托卡尔丘克 | 2019年:汉德克

相关

  • 海佛烈克极限海佛烈克极限、海夫力克极限(英语:Hayflick limit),又称海佛烈克现象(Hayflick phenomenon),指的是一个正常的人类细胞群体,在细胞分裂停止前所能分裂的次数限制。经验证据(英语:Empir
  • 格兰德河/北布拉沃河格兰德河(英语:Rio Grande)是位于北美南部的河流,在墨西哥被称为布拉沃河(西班牙语:Río Bravo),更正式的称呼为北布拉沃河(西班牙语:Río Bravo del Norte)。全长3034公里,是美国第五长
  • 可可脂可可脂(cocoa butter),也称作“可可油”,是在制作巧克力和可可粉的过程中自可可豆榨取的天然植物性可食用油脂,它占可可豆50-57%的重量,并赋予了巧克力独特的入口即化口感。可可脂
  • 民航相关事业列表公路总局 民用航空局 高速公路局 航港局 铁道局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华邮政公司 台湾港务公司 桃园国际机场公司国道 省道 县道 - 市道(列表) 乡道 - 区道 专用公路 编号与名称对
  • 留学留学,旧称留洋,一般是指一个人出国或出境接受各类教育,时间可以为短期或长期(从几个星期到几年)。这些人被称为“留学生”。 另外,美国等国家组织的一类海外短期的交换学生计划,其
  • 魏拉洛伯士海托尔·维拉-罗伯斯(葡萄牙语:Heitor Villa-Lobos,1887年3月5日-1959年11月17日),生于巴西,拉美最负盛名的古典乐作曲家,也是著名的指挥家和大提琴家。其音乐作品风格深受巴西民俗
  • 贾埃弗伊瓦尔·贾埃弗(挪威语:Ivar Giæver,1929年4月5日-),挪威物理学家。出生于挪威卑尔根,他在通用电气研究的时候,用实验证明了超导体的能带,验证了超导体BCS理论。因此,他与江崎玲于奈
  • 江源江原道可以指:
  • 日本国山日本国(日语:日本国),别名石钵山,是日本新潟县村上市与山形县鹤冈市交界处的一座小山,因山顶标高555米,因此每年订于5月5日开山。关于此山名的由来有诸多说法,其中一说是江户时代时
  • 榕江榕江俗称南河,曾称揭阳江,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东北部,是粤东沿海第二大的河流,因揭阳多榕树而得名,发源于陆河县东部凤凰山南麓,自西南向东北流经陆河县东坑镇、水唇镇、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