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

✍ dations ◷ 2025-05-16 04:32:54 #阴阳
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阴阳,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一种二元论观念。古代中国文人将既相反又相关的事物特征,例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牝牡、上下、左右、动静、刚柔、刑德,以“阴阳”的概念进行表述,彰显“相互对立又依存”的抽象意涵,并谓之“气”。在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中,就以“阴阳”来论述、发挥其思想主张。西汉儒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更承继阴阳家结合阴阳以及五行的论说,将阴阳五行视为政教制度的设立依据和根源。阴阳理论已浸透到包括历法,天文,气象,中医,武术,书法,建筑,宗教,风水,占卜等各种中国传统文化事物当中,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重要成分。由于占术凭依阴阳五行术数验算人事吉凶,“阴阳”一词也代指占术,如《文心雕龙》:“于是伎数之士附于诡术,或说阴阳,或序灾异”。阴、阳两字的古义是背日和向日(山南水北,向日为“阳”;山北水南,背日为“阴”),起初并无任何哲学思想内涵。按照徐复观的解释,侌、昜二字为阴、阳的本字,兼具意符和声符的作用。“侌”字为云覆日,云覆日则阴暗;“昜”字为日出照于地上,日出照于地上则明朗。“一”象大地之形,“勿”乃象日初出时的光芒。侌、昜的原意就是有无日光的两种天气。中国的传统学术中,有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以及“阴极阳生,阳极阴生”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的特性如下:中国春秋时代的阴阳家认为天文气象是“天道”,为天下纲纪。为政者“顺天则昌,逆之则亡”。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所有事物皆有阴阳两个属性,他们相互依靠、相互制约、存有相互转化的关系。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史记》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刘向、刘歆《汉书·艺文志》列阴阳家为“九流”之一。阴阳与阴阳家在史载上难以明确次第,但其学说却深植在中国哲学诸子百家与后继之学。大约在东周战国中期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东周战国末期齐国的邹衍。《汉书·艺文志》记载“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束于术数)接着吕不韦及其所主编的《吕氏春秋》从阴阳气数与天象、五行与物候和人事、世界图式的和步整合等方面予以完善。阴阳本指事物两种相互对立的方面,“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传》),庄子将之定义为气所包含的矛盾对立要素,“阴阳,气之大者也”(《庄子·则阳》)。阴阳家则把阴阳矛盾作用引起的变化推演至神秘化,“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最后是刘安及其主编的《淮南子》,再将道分阴阳的宇亩图式与五行生克的社会体系进行整合,这样阴阳家才正式确立。阴阳家学派在魏晋以后已不复存在。《汉书·艺文志》着录阴阳家著作“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还可以看到一些关于阴阳家的学说内容。《淮南子·天文训》讲天地的起源和演化问题,认为天地未分以前,混沌既分之后,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可见,阴阳是两种哲学上(非科学)的基础粒子,古人认为是宏观物质形成的基础。阴阳学说源自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古时的人民从生活中,观察到各种对立的自然现象,它是一种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概念,如天地、日月、昼夜、暑寒、男女、上下等,并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故《黄帝内经》中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由此,中医学发展出人体阴阳理论来判断疾病与决定治疗方向。人体不同的部位、组织,以至不同的生理活动,都可划分为阴阳两类,例如:按照同样道理,身体经络分为阴与阳,不同的病证类型亦可按阴阳划分,故有同病不同治的说法,就是因其‘阴阳消长’不同而来。根据《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故阴阳可无限细分,而这概念亦应用于中医学上,以解释生理活动的不同状态。例如:五脏为阴;当中的每一个脏器,其活动状态又可细分为阴阳,如肝阴、肝阳;肾阴、肾阳等。科学、现代的数理阴阳,揭示了阴阳的实质与基础就是宇宙的“信-能-物-结构-功能-空时(气)”等大统一的物质实体与非物质属性的总括反映,构造了量度世界三基本要素“物-能-信”综合物理化学阴阳指标EP—状态函数、模糊变集及其划分、评价与应用,给出了阴阳的数理、哲学、逻辑学定义与运算等创新方法与概念。 来源:《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年第01期  作者:邓宇,邓海,朱栓立,徐彭,施仲源,单宝禄有太极的思想:“形兵之极,至于无形”主条目:道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之道,曰阴与阳也”,并引用孔子的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说儒家认同:“道者,阴阳变化之理也。”道,即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系辞传又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中的“太极”与“道”字相通,正因为万物由“道”所生,因此万物变化均由太极,化成两仪、四象、八卦。所以易经的卦象才能盖括所有变化,成为筮卜的依据。也就是:譬如所谓的“现实”包含了“存在”与“虚无”(参见实在论)。至宋代之后,道教思想家为了区别先天的气与后天的气,采用古字“炁”来代表先天的气,代表无极,氣则被当成是后天的气,为太极。这两个字的意义又被分开。但是除了道教文献之外,通常都以氣来概括。大约在北宋年间,出现了道教的太极图。太极图以一条曲线将圆形分为两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像阳,黑者像阴,白中又有一个黑点,黑中又有一个白点,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分开的两半,酷似两条鱼,所以俗称阴阳鱼。太极符号(☯)的Unicode编码是0x262f(十六进制),在网页HTML当中可以写成☯。丘成桐曾评论说:“我们中国喜欢讲的阴阳,其实就是一个属于几何的对称。在数学上有一个叫庞加莱对偶的概念,其实就是阴阳,但这个概念要比阴阳具体得多,同时也真正用在了数学的发展上。”爱因斯坦曾于1909年提出,在描述光的物理行为时,必须将其波动性与粒子性都纳入考量。1923年,路易·德布罗意假定物质粒子也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这一论述后来称为德布罗意假说。1927年,戴维森-革末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说。这一系列重要发展促使玻尔与海森堡聚焦研究波粒二象性,可是,由于其极具难度,尽管绞尽脑汁研究探索,他们仍旧无法找到正确解答。1927年2月,玻尔在挪威疗养时构想出了互补原理。这一原理阐明,基于不同的实验框架,事物会表现出像波粒二象性这样明显对立的双重性质。在同一段时期,海森堡也发展出不确定性原理。那年秋天,海森堡升迁为莱比锡大学的教授。从4月份开始,延续了一整个暑期,奥斯卡·克莱因负责听写玻尔口述与修改关于互补原理的论文。同年9月,在意大利科莫召开的伏打会议(英语:Volta Conference)中,玻尔首次提出互补原理。从量子力学的新概念所衍生的哲学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尽管为量子力学贡献良多,爱因斯坦对于这些新概念还是提出了诸多批评。互补原理也不在例外。爱因斯坦与玻尔后来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争,直到爱因斯坦去世。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告终,玻尔在1945年8月25日回到了哥本哈根,并于9月21日重新当选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1947年10月17日,在克里斯蒂安十世的追悼仪式上,国王弗雷德里克九世宣布授予玻尔大象勋章(英语:Order of the Elephant)。通常只有王室成员和国家元首能获此殊荣。国王说这一荣誉不仅仅只是授予玻尔个人,更是授予整个丹麦科学界。玻尔设计了自己的纹章。纹章中附有太极图以及格言“对立即互补”(拉丁语:contraria sunt complementa)。宋代周敦颐作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ISBN 962-07-3014-3.另可参阅: 诸子百家

相关

  • 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德语:Alpen;意大利语:Alpi;斯洛文尼亚语:Alpe)是欧洲最高及横跨范围最广的山脉,它覆盖了意大利北部边界、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
  • 二十面体在几何学中,二十面体(icosahedron)是指具有二十个面的多面体。正二十面体是五种正多面体之一,因此,名称明确为正二十面体。然而,在化学中,二十面体主要指的是正二十面体。在二十面
  • 硬脊膜外麻醉硬脊膜外麻醉(epidura、epidural analgesia/epidural anaesthesial)是局部麻醉的一种。透过导管,将药物注射在硬脊膜外间隙。注射药物阻隔附近脊髓神经传送讯息,从而可以使到
  • 火鸡野生火鸡 Meleagris gallopavo 眼斑火鸡 Meleagris ocellata火鸡(英语:turkey),又名七面鸟或吐绶鸡,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家禽。火鸡体型比一般鸡大,可达10公斤以上。根据传统,美国
  • 萨摩亚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2年估计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萨
  • 发声态发声态(英语:phonation)指发声时声门活动的状态。最常见的两种发声态,是清声(喉开态)和浊声(常态浊声),其差异在于声带是否振动,清声不振动,而浊声振动。带清声的音,叫清音;带浊声的音,叫
  • 哲学博士哲学博士(拉丁语:Philosophiæ Doctor,英语:Doctor of Philosophy,简称:PhD或Ph.D,又译研究博士),在绝大多数国家是大学可以授予的最高学位,已完成博士阶段课程但尚未完成论文的博士生
  • 生产者自养生物,也称为生产者(producer,autotroph),在台湾称为自营生物,主要包括绿色植物和少数微生物,它们可以利用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以及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
  • Hsub2/subNsub2/subOsub2/sub连二次硝酸(化学式:H2N2O2),也称为连二亚硝酸、连二次亚硝酸(Hyponitrous acid),无色小片状晶体,是氮的含氧酸之一。可溶于水和乙醇。是硝酰胺(H2N-NO2)的异构体。结构写作HO-N=N-OH,有
  • 萤光鱼萤光鱼是一种经过转基因而培育成功的新种观赏鱼,因为植入水母的萤光基因而能发出蓝、绿、黄、红等不同颜色的萤光。这种新品种的斑马鱼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的教授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