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血红丝膜菌

✍ dations ◷ 2025-08-13 22:25:42 #欧洲真菌,北美洲真菌,丝膜菌属,毒蕈

蕈伞钟状

子实层连生

半血红丝膜菌(学名:),俗称惊讶网盖(surprise webcap)或红褶网盖(red-gilled webcap),是一种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俗称“网盖”(webcap)的丝膜菌属。这种真菌体形中等,菌盖呈浅棕色或赭色,而菌褶则呈鲜血红色。这种真菌主要在欧洲的针叶林中出现。

半血红丝膜菌最早是由瑞典真菌学家伊利阿斯·马格努斯·弗里斯于1821年描述的,其学名为黄棕伞菌半血红变种( var. )。后来,真菌学家克劳德·卡西米尔·吉莱(英语:Claude Casimir Gillet)于1876年将其学名改为现名。其学名中的“”源自拉丁文词汇,意思是“半血红”,指的是其菌褶颜色。另外,学名中的“半”也是为了与血红丝膜菌()分别。

半血红丝膜菌的菌盖直径为2–8厘米(0.8–3.4英寸),呈棕赭色或琥珀色,且其中央部分较为深色。起初是锺状的,但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成中凸状。菌盖表面覆盖着细小的纤维,并且较为干燥。其菌柄通常与菌盖的颜色相同,但有时候会显得较为苍白。菌柄表面较为平滑,且其表面亦有时候会覆盖着细小的纤维。菌柄细而长,并且呈圆柱状。其菌褶是连生的或波状的,且它们之间的间距亦较小。它们的颜色最初是血红色,但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成肉桂棕色,而其孢子印也有着相同的颜色。其担孢子的大小为6–8 x 4–5微米。菌柄部分的菌肉呈赭色,但菌盖部分的菌肉则呈橄榄色。菌肉的气味类似萝卜。

绯红丝膜菌()与半血红丝膜菌类似,但有着一个更红的菌盖,和菌柄上更明显的红色皮质残余。

半血红丝膜菌广泛地分布于欧洲和北美洲,并且主要在秋季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出现。这种真菌通常在桦树或针叶木下生长,并且透过外生菌根的方式生长。这种真菌亦会在酸性土壤上的云杉下大量出现。

半血红丝膜菌是有毒的,因此并不可供食用。其有毒成分与其他有毒丝膜菌,如毒丝膜菌(英语:Cortinarius orellanus)()等致命毒蕈的有毒成分相同。

半血红丝膜菌可用来为纺织纱线染色。

YouTube上的半血红丝膜菌影片

相关

  • 骨赘骨赘(英语:osteophytes,由字根:osteo- “骨”和 -phyte“增生”组成),俗称骨刺(英语:bony spur),是沿着关节边缘形成的外生骨赘(英语:exostosis)(骨化突出)。勿与著骨点增生(英语:enthesophyt
  • 二尖瓣二尖瓣(拉丁语:valva bicuspidalis;英语:bicuspid valve),又称僧帽瓣(拉丁语:valva mitralis;英语:mitral valve),或左房室瓣(拉丁语:valva atrioventricularis sinistr;英语:left atriovent
  • 比索洛尔毕索洛尔(Bisoprolol,商品名:Concor)是一种Beta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它可以有选择性的通过阻断肾上腺素(adrenalin)与beta-1受体的连接来发挥作用,而不对beta-2受体产生影响。由
  • 钠23钠-23(23Na)是钠元素其中的一种最稳定、含量最丰富的同位素。已发现钠的同位素有15种,包括钠19至钠33,其中只有钠23是稳定的,其他同位素都带有放射性。原子量是22.98977 u。 过
  • 叛教叛教或叛道,指叛离道、违背道。中文“叛道”二字的出处:“孔子曰:‘博学约之,弗叛矣夫’;夫学而不约,必叛道也”,又有“离经叛道”一词。道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韵》:“道
  • 火盗龙火盗龙属(属名:Pyroraptor)是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法国。目前只有发现一副标本。火盗龙的模式标本是唯一的化石,是在1992年被发现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而且
  • 西马西马(英语:CYMA)是1862年在瑞士成立的钟表制造商,并为宝光实业旗下成员。1862年,西马于瑞士侏罗山区(Jura Mountains)成立,Joseph Schwob和Theodore Schwob进驻当地开设制表业,专注发
  • Fuego (艾勒尼·弗雷拉歌曲)《Fuego》是阿尔巴尼亚裔希腊女歌手艾勒尼·弗雷拉(英语:Eleni Foureira)(Eleni Foureira)于2018年3月2日,由A–P与Panik负责发行的单曲。歌曲代表塞浦路斯参加在葡萄牙里斯本举办
  • 菅原传授手习鉴菅原传授手习鉴( 日语:菅原伝授手習鑑/すがわら でんじゅ てならい かがみ )是由二代目竹田出云、三好松洛与并木千柳创作的义太夫节、歌舞伎与人形净琉璃剧目,描述了平安时代的
  • 春城 (朝鲜人)Template:佛敎春城(1891年3月30日-1977年8月22日)本贯平昌李氏出身,朝鲜王朝后期及韩国僧侣和作家。他在现代韩国著名僧侣和韩国社会的荒谬是辱说的讽刺。俗姓李氏,本名昌林,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