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血红丝膜菌

✍ dations ◷ 2025-04-26 21:42:52 #欧洲真菌,北美洲真菌,丝膜菌属,毒蕈

蕈伞钟状

子实层连生

半血红丝膜菌(学名:),俗称惊讶网盖(surprise webcap)或红褶网盖(red-gilled webcap),是一种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俗称“网盖”(webcap)的丝膜菌属。这种真菌体形中等,菌盖呈浅棕色或赭色,而菌褶则呈鲜血红色。这种真菌主要在欧洲的针叶林中出现。

半血红丝膜菌最早是由瑞典真菌学家伊利阿斯·马格努斯·弗里斯于1821年描述的,其学名为黄棕伞菌半血红变种( var. )。后来,真菌学家克劳德·卡西米尔·吉莱(英语:Claude Casimir Gillet)于1876年将其学名改为现名。其学名中的“”源自拉丁文词汇,意思是“半血红”,指的是其菌褶颜色。另外,学名中的“半”也是为了与血红丝膜菌()分别。

半血红丝膜菌的菌盖直径为2–8厘米(0.8–3.4英寸),呈棕赭色或琥珀色,且其中央部分较为深色。起初是锺状的,但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成中凸状。菌盖表面覆盖着细小的纤维,并且较为干燥。其菌柄通常与菌盖的颜色相同,但有时候会显得较为苍白。菌柄表面较为平滑,且其表面亦有时候会覆盖着细小的纤维。菌柄细而长,并且呈圆柱状。其菌褶是连生的或波状的,且它们之间的间距亦较小。它们的颜色最初是血红色,但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成肉桂棕色,而其孢子印也有着相同的颜色。其担孢子的大小为6–8 x 4–5微米。菌柄部分的菌肉呈赭色,但菌盖部分的菌肉则呈橄榄色。菌肉的气味类似萝卜。

绯红丝膜菌()与半血红丝膜菌类似,但有着一个更红的菌盖,和菌柄上更明显的红色皮质残余。

半血红丝膜菌广泛地分布于欧洲和北美洲,并且主要在秋季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出现。这种真菌通常在桦树或针叶木下生长,并且透过外生菌根的方式生长。这种真菌亦会在酸性土壤上的云杉下大量出现。

半血红丝膜菌是有毒的,因此并不可供食用。其有毒成分与其他有毒丝膜菌,如毒丝膜菌(英语:Cortinarius orellanus)()等致命毒蕈的有毒成分相同。

半血红丝膜菌可用来为纺织纱线染色。

YouTube上的半血红丝膜菌影片

相关

  • 酗酒酗酒(英语:alcoholism),又称酒精使用疾患(alcohol use disorder, AUD)或酒精依赖症候群(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其为饮用酒精所致相关问题的广义用语,过去将之分成酒精滥用(英语
  • 超时工作工作狂(英语:Workaholic)指过度投入甚至沉迷于工作的人。工作狂不一定喜欢工作,可能只是强迫性地感到需要工作。虽然这个称呼通常带有贬义色彩,但有时也被用来形容某人对工作高度
  •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IRF)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t microscope,TIRFM),利用光线全反射后在介质另一面产生衰逝波的特性,激发荧光分子以观察荧光标定样品的极薄区域,观测
  • 庚戌土断庚戌土断是东晋在364年举行的一次土断。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大司马桓温上书称户口凋寡,当时的郡相当不了汉朝的一郡,应该并省其职。兴宁二年(364年)春三月初一庚戌朔,大阅人口,令
  • 俸禄俸禄又称禄俸,是中国官吏的薪给。最早在东周战国时代即有俸禄之名。《韩诗外传》卷九:“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在商周朝时期
  • 帐塔在几何学中,台塔,又称帳塔,是一种多面体,是透过接和两个平行的多边形面,一面作为顶面,另一个边数是前者的两倍之多边形做为底面,然后侧面由四边形和三角形接合所产生的多面体称为台
  • 久大精盐久大精盐公司,1914年成立于塘沽(今滨海新区),由范旭东等人一手创办,其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为永利碱厂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创办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是中国化学工业“
  • 刺马案刺马案为中国晚清同治年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之事案。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早上10:30左右,两江总督马新贻自金陵校阅场观清军射箭训练,阅兵后,返回总督辕门,半途
  • 布勒内什蒂乡 (戈尔日县)坐标:44°40′N 23°29′E / 44.667°N 23.483°E / 44.667; 23.483布勒内什蒂乡(罗马尼亚语:Comuna Brănești, Gorj),是罗马尼亚的乡份,位于该国西南部,由戈尔日县负责管辖,面积4
  • 塞拉诺辣椒塞拉诺辣椒是一种原产于墨西哥普埃布拉州(Puebla)和伊达尔戈州(Hidalgo)山地的辣椒。未成熟的塞拉诺辣椒是绿色的,但成熟后却会变成许多种颜色,较常见的有红色,绿色,褐色或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