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逊发

✍ dations ◷ 2025-09-10 00:54:05 #1946年出生,2006年逝世,中国音乐家,笛演奏家,上海人,罹患肝癌逝世者

俞逊发(1946年-2006年),中国笛子演奏家,出生于上海,他在笛子艺术上的探索、创作及技巧的开发,使中国笛子的表现力得到很大的发展,曾被法国乐坛称作“中国魔笛”。著名作品有《秋湖月夜》、《汇流》、《琅琊神韵》等。

少时在小学附近的关帝庙常听见各种乐声,启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后而以两毛钱买了一支笛子,成为学习笛子的开始。1958年在上海“红孩子”艺术团演出,1959年被陆春龄收为弟子,1960年考进上海民族乐团。1962年的上海之春音乐会中,独奏陆春龄的作品《欢乐歌》和《喜报》,开始受到重视。文革期间,曾在中国京剧团、中国艺术团中工作。

1970年代以后,出访亚、欧、非、美洲40多个国家演出。1984年与彭正元创作《秋湖月夜》,获得中国全国器乐作品评选一等奖。1990年演奏朱践耳的作品《第4交响曲》,在瑞士玛丽·何塞皇后交响乐作品大奖赛中获奖,为华人首次获得该奖项。1991年,著《中国竹笛》凡20多万言。1991年,首次赴台湾演出。2006年1月21日因肝癌逝世于上海,得年60岁。

俞逊发师承南派笛子陆春龄、赵松庭及北派笛子冯子存、刘管乐,兼擅南、北派笛曲。其作品以融合两派为特点。

曾学习京剧、昆曲、豫剧、越剧,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各地民歌,也学习西方理论和音乐。多次出国期间,亦演奏非中国风格的作品。

他擅长南派笛子的气息运用,以及气唇基本功,使其演奏音色饱满醇厚而富变化,更丰富其表现力。

俞逊发发明弹吐音、唇击音等16种演奏技巧,并将之运用于其作品中:《汇流》中以指与气的配合模仿水滴声;在《琅琊神韵》中以口哨的声音与笛声特殊的和声,表现出空灵的感觉;《秋湖月夜》中以气、唇的配合来模仿寺庙的钟声;《赤日》中以气流声来表现风声;在第4交响曲中籍由控制杂音造成特殊效果。

于1971年所创作的口笛,最短为2公分,可奏出一般的音高旋律,音色飘逸、清越,用于口笛作品《云雀》及《苗岭的早晨》,及《飞天》等。

(未注明即为笛子独奏)

其他:《牧羊人》笛子与爵士乐合奏、《珠廉寨》、《各旦几》、《五供养》、《竹迹》、《第二交响曲》(与朱践耳合作)、《天地太极》(即兴作品)、《小河淌水》(即兴作品)、《苗岭的早晨》(口笛独奏)、《牡丹亭》(笛子协奏)。

相关

  • 圣卢西亚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圣
  • 桃江县桃江县在湖南省北部,是益阳市管辖的一个县。1952年自益阳县析置桃江县,以境内桃花江得名。桃江县素称桃花江,20世纪30年代,一首《桃花江是美人窝》的歌曲,唱响东南亚。2000年,桃江
  • 淤泥淤泥(Silt),又称沉泥或粉土,是泥土的基本组成成分之一。地质学中,淤泥是介于沙土及黏土之间,长约2到62微米、直径4到9微米的一种颗粒状物料(英语:granular material),主要由石英及长石
  • 艾伯特·沙茨艾伯特·沙茨(1920年2月2日-2005年1月17日)是链霉素的共同发现者之一。在过去这个发现通常被单独归功于沙茨的导师赛尔曼·A·瓦克斯曼。沙茨生于康涅狄格州诺威奇,父母分别是
  • 全球主义全球主义(英语:Globalism)是一个国际关系理论术语,指称一个倡导全球化概念的意识形态。它倾向于倡导移民、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干预主义(英语:Interventionism (politics))和全球
  • S2S2可以是指以下的条目:
  • 海苔紫菜,是海中互生藻类生物的统称。紫菜一般生活在距离潮间带数十米的海底,外表通常呈绿色,偶尔呈红色。泰国有很长的海岸线,有非常适合海苔的生长环境和优质的海苔生长水域。大型
  • 新干县新.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
  • 溥植正蓝旗总族长(光绪三十年~?年)奉恩镇国公溥植(1882年7月4日-1936年5月23日),奉恩将军载鹤第一子,母妻佟佳氏,其父为佟玉赉,履亲王系第八代。他在光绪八年五月(1882年)出生,光绪十一年四月(1
  • 焦耳-汤姆孙效应焦耳-汤姆孙效应是指气体会因在等焓的环境下膨胀,而使温度上升或下降。这个过程称为焦耳-汤姆孙过程这以詹姆斯·焦耳和开尔文男爵命名。各种气体定律说明了温度、压力和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