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7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 dations ◷ 2025-07-06 01:34:40 #1667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1667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于当年6月2日至6月20日间举行,始于前教宗亚历山大七世逝世,终于朱利欧·罗斯皮利欧西(Giulio Rospigliosi)枢机当选为新教宗克莱孟九世。此次选举秘密会议由前教宗亚历山大七世与乌尔巴诺八世之侄子枢机派系主导,而1655年选举秘密会议中形成之“飞行小组(英语:Squadrone Volante)”派枢机势力亦续存。当时天主教阵营两大强国西班牙与法兰西皆属意罗斯皮利欧西,加之以法兰西大使贿赂亚历山大七世之侄弗拉维欧·齐吉(英语:Flavio Chigi (1631–1693))枢机同意支持,最终罗斯皮利欧西就被选举为教宗。各方基本都认为此次选举秘密会议得出之教宗人选适当。

亚历山大七世当选教宗之初极力避免裙带关系,亦不愿意任命侄子枢机。不过在枢机团成员劝说之下他最终妥协,将几位家族成员引入政府,并任命了侄子枢机。

教宗国与法兰西之关系于亚历山大七世在位期间恶化。1664年,因时任法兰西驻圣座大使(英语:List of French ambassadors to the Holy See)与教宗国军对峙,法国出兵占领阿维尼翁,直到亚历山大七世道歉才离去。时任法兰西政府首脑、国家首席大臣(英语:Chief minister of France)儒勒·马萨林枢机进一步敦促亚历山大七世多擢升法兰西出身者为枢机,不过他并未照办。亚历山大七世在任内总计擢升了40位枢机,其中33位来自意大利。

枢机团中有一派枢机名为“飞行小组(英语:Squadrone Volante)”,兴起于1655年选举秘密会议;他们不遵从特定世俗君主,而是支持任何势力所推举对教宗职务有利之候选人。瑞典的克里斯蒂娜女王改信天主教、放弃王位以后移居罗马,是“飞行小组”派之世俗支持者,她并与该派系领导者德乔·阿佐利诺(英语:Decio Azzolino)枢机过从甚密。

亚历山大七世驾崩之时,枢机团处于满额状态,共有70位枢机;有二位枢机随后逝世,另有四位枢机来不及抵达罗马,因此出席此次选举秘密会议之枢机仅有64位。自1605年两次选举秘密会议以来,参与选举秘密会议之枢机数量长年逾60位,拥挤问题因而浮上台面。由于此前选举秘密会议之拥挤以及数位枢机之死亡,枢机团曾辩论是否将会议地点续设于梵蒂冈,不过年长的枢机们坚持如此设置。

出席此次选举秘密会议之64位枢机中有34位由亚历山大七世擢升,这34位枢机中又有十位不接受亚历山大七世之侄子枢机弗拉维欧·齐吉(英语:Flavio Chigi (1631–1693))枢机的领导地位,他们认为齐吉之生活方式不合时宜。另有16位枢机由乌尔巴诺八世擢升,他们都同意由乌尔巴诺八世其中一位侄子安东尼欧·巴贝里尼(英语:Antonio Barberini)枢机带领。这两个派系主导了选举秘密会议,而余下之枢机选举人,包括法兰西阵营八位枢机选举人、西班牙阵营六位枢机选举人以及“飞行小组”派11位枢机选举人等,多选择支持其中一派。

自选举秘密会议初始,朱利欧·罗斯皮利欧西(Giulio Rospigliosi)枢机即被视为最具机会当选教宗之“潜在教宗(英语:papabile)”,且没有受到任一派别之反对。法兰西方面最初隐瞒了他们对罗斯皮利欧西的支持,提名西皮欧内·潘诺切斯齐(英语:Scipione Pannocchieschi d'Elci)枢机为教宗,希望借此诱导原已与罗斯皮利欧西关系良好之西班牙支持罗斯皮利欧西。不过,西班牙方面最初属意的是乌尔巴诺八世另一位侄子弗朗西斯科·巴贝里尼(英语:Francesco Barberini (1597–1679))枢机。除此之外,原本还有一位有力的候选人吉罗拉莫·法尔内塞(英语:Girolamo Farnese),但“飞行小组”派枢机无意拥护他,因此真正有机会当选教宗者仅剩罗斯皮利欧西与潘诺切斯齐二位。潘诺切斯齐虽获得弗拉维欧·齐吉之支持,不过部分选举人认为他过于“热心”了。

罗斯皮利欧西在选举秘密会议前几轮投票中最多仅获得十票支持,6月20日早上第一轮投票时他甚至只拿到五张支持票。在第一轮投票与傍晚第二轮投票之间,时任法兰西驻圣座大使夏尔·戴伊(英语:Charles d'Albert d'Ailly)答允给予齐吉来自法国的“财务支持”,齐吉遂同意说服其阵营之枢机支持罗斯皮利欧西。于是在傍晚第二轮投票中,罗斯皮利欧西获得了61票支持,当选为教宗。当选后,罗斯皮利欧西取名号为克莱孟九世。他是至今最后一位来自托斯卡纳的教宗。选举秘密会议结束以后,法兰西与西班牙方面都认为新教宗人选适当。

相关

  • 格弥斯托士·卜列东格弥斯托士·卜列东(Γεώργιος Πλήθων Γεμιστός,Georgius Gemistos Plethon 或 Pletho,约1355年-1452年),14世纪后半叶、15世纪初知名的拜占廷著者,柏拉图主
  •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又作《伤寒卒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皆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著作。此书被认为是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在四库全
  • 重庆主城区坐标:29°33′N 106°33′E / 29.550°N 106.550°E / 29.550; 106.550重庆主城区,又称主城九区、重庆中心城区,是对中国重庆市行政区划内的建置较早、位于城市中心、经济较为
  • 纯种马纯种马(英文:Thoroughbred)是一种为了赛马而刻意培育出来的马的品种。虽然广义的“纯种马”也可以指任何同一品种交配所生的马,但在育马和赛马中所称的“纯种马”一般只指这一种
  • 乌尔夫·冯·奥伊勒乌尔夫·斯万特·冯·奥伊勒(瑞典语:Ulf Svante von Euler,1905年2月7日-1983年3月9日),瑞典生理学家和药理学家。他因为神经递质方面的工作,与伯纳德·卡茨、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
  • 本·莫特森本·莫特森(Ben Roy Mottelson,1926年7月9日芝加哥),美国-丹麦物理学家,1975年,因为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种联系发展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理论,与奥格
  • 倒角倒角(英语:Chamfering)是使具有较锐利棱角或边缘之物件的棱角变得和缓的工艺,较常见的作法是将一个直角棱加工成一个45度角的面。倒角常被用于机械加工、大木作、家具、建筑模板
  • 伊莎德·曼吉伊莎德·曼吉(Irshad Manji,阿拉伯语:إرشاد مانجي‎  ; 生于1968年),加拿大作家、记者和伊斯兰教改革的倡导者。她在网上发起了《伊智提哈德计划》,希望建立一个开明的
  • 安妮·芳婷安妮-芳婷·希柏坦-布朗(法语:Anne-Fontaine Sibertin-Blanc)是卢森堡出生的电影导演、演员。安妮·芳婷出生于卢森堡市,她童年时因音乐家父亲工作的缘故而在葡萄牙里斯本度过,青
  • 顾伯康 (1928年)顾伯康(1928年-),男,上海人,中国中医外科学家,曾任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