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弥斯托士·卜列东

✍ dations ◷ 2025-10-08 11:54:16 #格弥斯托士·卜列东
格弥斯托士·卜列东(Γεώργιος Πλήθων Γεμιστός,Georgius Gemistos Plethon 或 Pletho,约1355年-1452年),14世纪后半叶、15世纪初知名的拜占廷著者,柏拉图主义哲学家,在西方复兴希腊古典文学的先驱。格弥斯托士·卜列东,君士坦丁堡人士,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伯罗奔尼撒的米斯特拉斯(Μυστράς,斯巴达旧址附近)度过。1426年于曼努埃尔二世时任要职。格弥斯托士出于对柏拉图的景仰之情取字 Πλήθων(Plethon,意即“丰盛”),且“卜列东”亦是现代希腊文 γεμιστός 的古译。一说认为“格弥斯托士”、“卜列东”寓意学识广博,而其等身著作亦不负此名。1438年,谋求天主教与东正教和解的佛劳楞斯大公会议召开时,格弥斯托士是希腊教会的代表之一。起初,他因与天主教会在圣神本性上的分歧而反对合一。尽管他在这个问题上并未改变观点,及后却积极地推动合一。然而合一之目标未能达成。在格弥斯托士所身处的年代,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盛行却趋于陈腐。出于对亚氏经院哲学的反感,格弥斯托士专攻柏拉图哲学,并致力于发扬。贝萨里翁枢机就是他的学生。在佛罗伦萨时,他被引见给科西莫·德·美第奇,说服他柏拉图哲学高于亚里士多德。于是,格弥斯托士成了当时西方哲学新思潮的领袖,柏拉图哲学也成了当时佛罗伦萨的时髦学说,在整个意大利,开始令亚里士多德黯然失色。于是,有人指责格弥斯托士及其追随者意图以柏拉图主义将基督教取而代之。直至15世纪末,柏拉图一直是意大利哲学界的偶像。在拜占廷和西方,他与亚里士多德学派展开论战无数。1441年,老年格弥斯托士作为皇帝的官员,回到伯罗奔尼撒。1452年(一说1454年),格弥斯托士·卜列东逝于米斯特拉斯。格弥斯托士一生著述主要有:另有关于伯罗奔尼撒的 Διαγραφὴ ἁπάσης Πελοποννήσου παραίου καὶ μεσογείου 等地理著作,论音乐作品,以及致贝萨里翁等人的书信流传。其大多数著作收录于 J.-P. Migne 编辑的《希腊教父全集》(Patrologia Graeca, 160)。

相关

  • 降解分解反应(decomposition reaction)是化学反应的常见类型之一,是指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的反应。例如:水在通电的情况下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氯酸钾
  • 阿基米德浮体原理阿基米德浮体原理(或直接称为阿基米德原理或浮力原理)是阿基米德发现的原理。该原理是说,浸在流体中的物体(全部或部分)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流体的重力。其公
  • 牙痛牙痛(toothache、dental pain)是牙科的常见症状之一,无论是牙齿或牙齿周围的疾病都可能导致疼痛,如常见的龋齿、牙痈、牙宣、牙齿交痈、骨槽风等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牙痛。所以,它
  • 姊妹群旁系群在支序分类学是指一个演化支上某个单系群最亲近的分类群,又称为姐妹群。如下图所示: .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border-spacing:0;margin:0;font-size:100%;line-h
  • 窥视症窥淫癖、窥阴癖(英语:voyeurism)意指一个人喜欢借由偷看他人更衣、裸体或性行为而得到性快感的行为;这种行为不被社会接受。偷窥者要在被偷窥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才会得到快感。患
  • 啮齿目松鼠形亚目 Sciuromorpha 河狸亚目 Castorimorpha 鼠形亚目 Myomorpha 鳞尾松鼠亚目 Anomaluromorpha 豪猪亚目 Hystricomorpha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目,其特征为上颌和下颌
  • 马恩岛马恩岛(英语:Isle of Man,马恩语:Ellan Vannin,简称“Mann”)位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海上岛屿,而从更精确的地理角度来看,马恩岛正地处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和爱尔
  • 电泳电泳是空间匀强电场作用下,分散粒子在流体中发生移动的现象。由于各物质的迁移速率有差别,故电泳是分离物质的常用方法。它又可分为:在盛有红褐色Fe(OH)3胶体的U形管的两个管口
  • 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英语: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是一种核医学临床检查的成像技术。PET技术是当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
  • 节水节水,又称省水,指的是透过科技或是社会性的手段来减少淡水的使用量。省水措施努力的目标包括:行政院在83年2月核定“节约用水措施”,政府开始计划性推动节水措施,经济部随即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