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桐(学名:),别称流血桐、毛桐、山桐子、橙桐、橙栏、红合儿树、大冇树及帐篷树等,为大戟科血桐属植物。血桐的英文名称Elephant's Ear ,源自于血桐的叶形状似小象的耳朵。而当血桐的树干表面受损时,流出的树液及髓心周围经氧化后会转变成血红色,状似流血一样,故而得名。
血桐的叶可作为动物的饲料,而木材则可供作建材、火柴及火柴盒之用。
原产于中国广东、台湾,现分布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琉球群岛、泰国、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澳洲北部等地,模式种采自于印尼爪哇。多生长于沿海低地次生林或灌木林之中,亦常见于路旁荒地上。
血桐是一种常绿乔木植物,高约5-10米,树冠浓密呈伞形。幼嫩枝叶及托叶均披黄褐色柔毛,嫩叶有时无毛,小枝粗壮,披白霜无毛。叶卵圆形或近圆形,单叶丛生,纸质或簿纸质,顶端渐尖,基部钝圆,全缘或具浅波状小齿,表面无毛,背面密生颗粒状腺体,长约17-30厘米,宽约14-24厘米;叶脉9-11条,由叶柄着生处生出,呈掌状分布,侧脉8-9对,沿脉序披柔毛;叶柄连接至叶的底部,盾状着生,长约14-30厘米;托叶长三角形或阔三角形,膜质,稍后凋落,长约1.5-3厘米,宽约0.7-2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均没有花瓣,包于花苞片之内;雄花为圆锥花序,绿色,花序轴无毛或披柔毛,长约5-14厘米;苞片卵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兜状,边缘流苏状,披柔毛,长约3-5毫米,宽约3-4.5毫米;苞腋具花约11朵;萼片3枚,疏生柔毛,长约1毫米;雄蕊4-10枚;花药4室;花梗近无毛,长不及1毫米;雌花为圆锥花序,绿色,花序轴疏生柔毛,长约5-15厘米;苞片卵形叶状,顶端渐尖,基部呈柄状,披柔毛,长约1-1.5厘米;雌花花萼2-3裂,披短柔毛,长约2毫米;子房近脊部具数枚软刺;花柱2-3枚,稍舌状,疏生小乳头,长约6毫米。果为蒴果,绿色,密披颗粒状腺体及数枚长约8毫米的软刺,表面有2-3条纵沟,3室,每室内有一颗种子,长约8毫米,宽约12毫米;果梗披微柔毛,长约5-7毫米。种子近球形,黑色,直径约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