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田家炳小学

✍ dations ◷ 2025-09-08 18:18:58 #保良局学校,大埔区小学,大埔 (香港),冠以人名的教育机构,1967年创建的教育机构

保良局田家炳小学(英语:Po Leung Kuk Tin Ka Ping Primary School)是一所保良局属下的政府津贴小学,位于大埔运头塘邨一期,前身为1967年创校的保良局总理联谊会丁未小学,于1991年迁入现址。

保良局田家炳小学前身为“保良局总理联谊会丁未小学”,于1967年在观塘秀茂坪(三)邨邻近第36座的校舍开办,两年后首批学生毕业。于1983年,由于观塘区小学学童人数减少,丁未小学上、下午校合并,首次实行全日制。

由于秀茂坪邨有不少楼宇涉及偷工减料,需按整体重建计划拆卸,当中旧校舍连同邻近的楼宇需于1991年永久封闭。因此,丁未小学获分配一所位于大埔运头塘邨的校舍重置。由于迁校费用由田家炳先生资助,故丁未小学更名为“田家炳小学”,并于同年由秀茂坪迁入大埔,再度分为上、下午校。然而,由于是次采用“留师不留生”方式迁校,故未毕业学生需转学至同邨未拆卸学校。

自2002/2003年度起,保良局田家炳小学下午校迁往大埔公路(大埔滘段)鹿茵山庄侧新校舍,并改名为保良局田家炳千禧小学,而上午校继续在现址办学,并再次改为全日制至今。

此校前身的丁未小学位于秀茂坪(三)邨,为一所标准的“火柴盒”小学,邻近该邨的第36座。该校舍连同地下楼高6层,设有24间课室。值得一提的是,丁未小学是全港首批独立式设计的“火柴盒”小学之一。

由于整体重建计划的缘故,旧址于1991年连同邻近的第34及36座永久封闭,并于翌年9月动工清拆重建。现址已重建为同一屋邨的秀乐楼。

保良局田家炳小学为一所第二代标准小学校舍,楼高6层,设有24间课室,另设各种特别室。

此校舍自丁未小学1991年迁入以来沿用至今,曾加设升降机,并于1998年增建了一座2层高的操场大楼。

使用保良局属下中小学校歌中文版

保良总理,肩负重义,致力兴学,德教普施,
定百年之大计,赖众志之支持,
成树人之伟举,奠教育之宏基,
莘莘学子,雅化于斯,循循善诱,启发天资,
人才辈出,万载钦迟,人才辈出,万载钦迟。

相关

  • 核黄素缺乏症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维他命B2,维生素G。分子式C17H20N4O6。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作为维生素B族的成员之一,微溶于水,可溶于氯化钠溶液,易溶于稀的氢氧化钠溶液。1879年英
  • 施普林格·自然施普林格·自然公司是一家科学刊物出版社,成立于2015年5月。该公司由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与霍尔茨布林克出版集团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团、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和麦克米伦教育
  • 杂环杂环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杂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杂环一概念与碳环相对,指的是成环的原子不仅包括碳,还包括氮、氧或硫等原子。简单的杂环环系从3到10员不等;可以是脂环(如四氢呋
  • 落语落语,是日本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最早是指说笑话的人。经过演变,现在的落语由说故事的人(落语家)坐在舞台上,被称为“高座”(こうざ),描绘一个漫长和复杂的滑稽故事。落语对服饰、音乐
  • 扫荡扫荡是一种军事行动。当一方的军事实力对另一方有压倒性优势时,处于弱势的一方就会利用地形优势采取游击战术,而优势一方采取封锁,围剿,隔离等扫荡手段来消灭另一方的残余兵力使
  • 施银花施银花(1910年-1984年),生于浙江省嵊县施家岙村,越剧女演员,擅长小旦,与赵瑞花、王杏花并称“三花”。艺术上学习琴素娥,婉转圆润,被称为“施腔”。代表作有《玉蜻蜓》、《十美图》、
  • 邵明立邵明立(1951年-),山东济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1976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后升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2005年,任局长。2008年,升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20
  • 秩禄处分秩禄处分(日语:ちつろくしょぶん)是明治政府在1876年(明治9年)实施的秩禄给予全面废除的政策。秩禄是给予华族或士族的家禄和给予维新功臣的赏典禄的总称。作为过渡措施采用公
  • 白溪 (丰良河)白溪,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丰顺县北部,是丰良河左岸支流,发源于丰顺大龙华镇双罗村,蜿蜒向南流经对门山、瓜坪子、岗背村、大龙华镇镇治、兵吊劲、黄金镇启明村、清溪村等地
  • 勒特峰坐标:47°1′38″N 12°12′16″E / 47.02722°N 12.20444°E / 47.02722; 12.20444勒特峰(德语:Rötspitze),是南欧的山峰,位于奥地利和意大利接壤的边境,属于维内迪杰山脉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