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 dations ◷ 2025-07-08 12:15:09 #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施特恩-格拉赫实验是德国物理学家奥托·施特恩和瓦尔特·格拉赫为证实原子角动量量子化于1921年到1922年期间完成的一个著名实验。如图所示,施特恩-格拉赫实验设法令高温的银原子从高温炉中射出,经狭缝准直后形成一个原子射线束,而后银原子射线束通过一个不均匀的磁场区域,射线束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偏折,最后落在屏上。如果原子磁矩的方向是可以任意取向的,则屏上形成一片黑斑。而实验发现屏上形成了几条清晰的黑斑,表明银原子的磁矩只能取几个特定的方向,从而验证了原子角动量的投影是量子化的。施特恩-格拉赫实验是历史上第一次直接观察到原子磁矩取矢量子化的实验。由于高温炉中的温度不足以令大多数原子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施特恩-格拉赫实验主要显示的是基态原子的角动量和磁矩。如果只考虑原子的轨道角动量,屏上斑纹的条数应当是
2
l
+
1
{displaystyle 2l+1}
,其中
l
{displaystyle l}
是角量子数。对于锂、钠、钾、金、银、铜等原子,实验得到了两条斑纹,反推角量子数是1/2。而根据当时的理论,角量子数只能取整数,因此施特恩-格拉赫实验显示,原子中不只有轨道角动量,还应当有其他形式的角动量。此外,对氧原子所做施特恩-格拉赫实验得到5条斑纹,反推角量子数为2,与当时的理论不符。如果在施特恩-格拉赫实验的屏上特定位置设置狭缝,可以选择只让某一能态的原子通过。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拉比磁共振实验。
相关
- 秩父宫雍仁亲王秩父宫雍仁亲王(日语:秩父宮雍仁親王/ちちぶのみや やすひとしんのう Chichibu-no-miya Yasuhito Shinnō */?、1902年6月25日-1953年1月4日),是大正天皇和贞明皇后的第二皇子,幼
- 醋酸铅2.55 g/cm3(三水合物)75 °C(三水合物分解)乙酸铅,又称醋酸铅,是一种白色晶体状化合物,带甜味。将铅黄(一氧化铅)和乙酸反应可以制备乙酸铅。和其他铅化合物一样,乙酸铅也有很大毒性
- 甲基蓝甲基蓝(C37H27N3Na2O9S3)是一种组织学上使用的染料。可以用于胶原质和植物细胞壁的染色,也可作原生生物的染色,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且容易氧化。甲基蓝和水溶蓝混合后称作
- 心包膜心包,又名心膜,是一个圆锥形双层纤维浆膜囊,包裹心脏和出入心脏大血管根部。心包的两层分别为:心包的学名pericardium来自希腊语的περι(环绕、周围)与κάρδιον(心脏)两字
- 鼠小白鼠,是一个中文俗名,可以指:
- 土 (消歧义)土,即土壤,是一种自然体,由数层不同厚度的土层所构成,主要成分是矿物质。土还可以指:
- Ssub2/subFsub2/sub二氟化二硫是一种硫的卤化物,化学式为S2F2。在严格干燥的容器中用二氟化银和硫单质,可得结构式为FS-SF的二氟化二硫:存在碱金属氟化物时,二氟化二硫会发生分子内重排,转变为S=SF2
- 鲁道夫·卡尔曼鲁道夫·埃米尔·卡尔曼(匈牙利语:Kálmán Rudolf Emil,1930年5月19日-2016年7月2日),匈牙利裔美国数学家,发明了卡尔曼滤波。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1953年于麻省理工
- 说苑《说苑》,又名《新苑》,为西汉人刘向所著杂事小说集,宋朝人曾巩校阅。全书共二十卷,收录了先秦到西汉期间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附有作者的评论,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和观念。在《四
- 大洋 (消歧义)大洋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