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静省

✍ dations ◷ 2025-09-18 04:59:12 #河静省
河静省(越南语:Tỉnh Hà Tĩnh/.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g-Lt-HKSCS-ExtB","FZKaiT-Extended","FZKaiT-Extended(SIP)","FZKaiS-Extended","FZKaiS-Extended(SIP)","Sun-ExtA","Sun-ExtB","MingLiU","MingLiU-ExtB","MingLiU_HKSCS","MingLiU_HKSCS-ExtB","SimSun","SimSun-ExtB",sans-serif} 省河靜)是越南中北沿海地区的6省中的一个省。河静省北与乂安省相邻,南接广平省,西临老挝博利坎赛省和甘蒙省,东临北部湾。面积5,997.2平方千米,人口于2011年1,229,300人。古为越裳之地。秦朝时隶属象郡。秦末天下大乱,赵佗据守岭南自立,河静省被纳入了南越国统治。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灭南越国。在南越国故地设置十郡,河静省属于九真郡。三国时期,吴国分九真郡设九德郡,河静省属于九德郡。隋朝时属于日南郡,唐朝改为驩州。在阮朝明命十二年(1831年)分设省辖之前,河静省一直与乂安省属于同一行政单位管辖。丁朝时属于驩州道。李朝顺天元年(1010年),改为驩州寨。天成三年(1030年),改驩州寨为乂安寨。陈朝隆庆二年(1374年),改为乂安路。光泰十年(1397年),改为临安镇。属明时期,河静省属于乂安府和南靖州。后黎朝初期,属于海西道。黎圣宗光顺七年(1466年),划分承宣,河静省属于乂安承宣河华府和德光府,河华府领石河县和奇华县二县,德光府领罗山县、天禄县、宜春县、真福县、香山县、清江县。河华府和德光府的天禄县、宜春县、罗山县、香山县四县就是河静省的前身。阮朝嘉隆元年(1802年),设乂安镇,河静隶属乂安镇河华府和德光府。明命二年(1821年),改德光府为德寿府。明命十二年(1831年),分设省辖,以河华府和德寿府设立河静省;河华府辖奇华县、石河县二县;德寿府辖干禄县、罗山县、香山县和宜春县四县。明命十八年(1837年),析奇华县设华川县,隶属河华府。明命二十一年(1840年),乂安省镇定府下辖甘门县和甘吉县改隶德寿府。绍治元年(1841年),避佐天仁皇后胡氏华讳,改河华府、奇华县、华川县为河清府、奇英县和锦川县;同时将乂安省下辖羁縻镇定府、镇靖府和乐边府改隶河静省。嗣德六年(1853年),废河静省,德寿府和镇靖、镇定和乐边三土府改隶乂安省,改河清府为河静道,名义上隶属乂安省。嗣德二十一年(1868年),析德寿府香山县置香溪县,隶属德寿府。嗣德二十九年(1876年),复设河静省,改河静道为河清府,德寿府复隶河静省。19世纪90年代,法属印度支那政府划定老挝与越南边界,将镇定府、镇靖府、乐边府等土府划归老挝保护国。至此,河静省仅辖德寿、河清二府。维新九年(1915年),改石河县为石河府,废河清府,奇英县设置知县。1945年8月,八月革命爆发,越南民主共和国接管了越南帝国在河静的政权组织。1948年,越南民主共和国废除府、州等区划单位,一律改为县。1954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结束,越南按照北纬十七度划分为南北两部分。河静省属于越南民主共和国管辖。1958年,由石河县析置河静市社。1975年12月27日,河静省和乂安省合并为乂静省。1991年8月12日,乂静省再次分设为乂安省和河静省。河静省下辖河静市社和锦川县、干禄县、德寿县、香溪县、香山县、奇英县、宜春县、石河县8县。1992年3月2日,由德寿县和干禄县析设鸿岭市社。2000年8月4日,由德寿县、香山县和香溪县析设雾光县。2007年2月7日,由干禄县和石河县析设禄河县。2007年5月28日,河静市社改制为河静市。2015年4月10日,奇英县分设为奇英市社和新的奇英县。河静省下辖1市2市社10个县,省莅在河静市。5直辖市

相关

  • FICD-10 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英语:ICD-10 Chapter V: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F10–F19)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为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ICD-10规定的
  • 亚胺培南亚胺培南(Imipenem)是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属于β-内酰胺类。该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默沙东开发 。 同其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类似,亚胺培南对许多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
  • 30S30S核糖体亚基(prokaryotic small ribosomal subunit、30S subunit)原核生物70S核糖体中的小亚基。它是核糖体RNA与核糖核蛋白组成的复合物,包括16S 核糖体RNA和21种碱性蛋白质
  • 抗酸药抑酸剂,又称抗酸剂,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烧心、反酸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等)。如氢氧化铝凝胶、三硅酸镁、碳酸氢钠等至今已经出现三代,既第一
  • 亲和性在化学、生物化学及药理学中,解离常数(英语:dissociation constant, K d {\d
  • 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简称拉美,是美洲的一部分,狭义上包括了以拉丁语族(也称罗曼语族,主要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法语)语言为官方语言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广义上包括了美国以南的全部美洲国家与
  • 轫致辐射轫致辐射,又称刹车辐射或制动辐射(英语:Bremsstrahlung, braking radiation, 德语:Bremsstrahlung 德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
  • 16S rRNA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简称16S rRNA,是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30S亚基的组成部分。16S rRNA的长度约为1,542 nt。卡尔·乌斯和乔治·福克斯是率先在系统发育中使用的16S
  • (4-)4-氨基喹啉是喹啉环上4号位被氨基取代的有机化合物。4-氨基喹啉可以4-羟基喹啉为原料,经三氯氧磷将羟基转化为氯原子,再氨解得到。
  • 坤西育府那空那育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นครนายก,皇家转写:Changwat Nakhon Nayok,泰语发音:),一译坤西育府,是泰国中部的一个府。那空那育府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在大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