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拉普朗虚

✍ dations ◷ 2024-12-23 01:51:24 #1924年出生,2012年逝世,法国精神分析学家,20世纪法国作家,20世纪翻译家,21世纪翻译家,欧陆哲学家,欧陆哲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校友,法国大学教师,法

让·拉普朗什(Jean Laplanche,1924年6月21日-2012年5月6日),是一位法国作家、精神分析学家及酿酒师。拉普朗什以其对精神性欲发展以及弗洛伊德诱惑理论的研究而闻名,并且还写了十余本精神分析著作。《激进哲学》杂志将拉普朗什描述为“他那个时代最具原创性以及最通晓哲学的精神分析学家”。自1988年直到去世,他都在法国大学出版社同安德烈·布吉尼翁、皮埃尔·库特、弗朗索瓦·洛贝一起指导将《弗洛伊德全集》从德文翻译为法文。

让·拉普朗什于1924年6月21日出生于巴黎第四区,卒于2012年5月6日,是一位哲学家以及法国精神分析学家。

拉普朗什在法国科尔多地区长大。年少时期,他曾活跃于天主教活动,并且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分子。拉普朗什于1940年代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哲学,师从让·伊波利特、加斯东·巴舍拉和梅洛·庞蒂。1943年维系政府执政期间,拉普朗什加入了法国抵抗组织,并且活跃在巴黎和勃良第。1946年到1947年之间,拉普朗什在哈佛大学访问了一年。但他并未加入哈佛大学哲学系,反而加入了社会关系学系,并且开始对精神分析理论感兴趣。回到法国之后,拉普朗什开始参加雅克·拉康的讨论班,并且接受拉康的分析。在拉康的建议下,拉普朗什开始学习医学,取得博士学位,并且成为了一个分析家,加入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直到去世,他都一直是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会员。

拉普朗什于1947年开始接受雅克·拉康的分析。在拉康的建议下,拉普朗什首先开始接受医学训练,随后接受分析训练。拉普朗什之后进入精神病医院,并于1959年完成其医学博士论文,这篇论文随后于1961年以《荷尔德林与父亲问题》为题发表。1960年秋,拉普朗什于博纳瓦举办研讨班,在此研讨班当中,他与塞尔日·勒克莱尔做出了一篇报告:《无意识——一种精神分析式的学习》。1962年末,拉普朗什受丹尼尔·拉加什之邀进入索邦大学教学。

在拉康提出“回到弗洛伊德”之后,拉普朗什开始反对拉康的“父亲之名隐喻”以及“无意识像某种语言般被结构”,对此拉普朗什在1960年博纳瓦的研讨会《无意识》中进行了批判。 在精神分析的历史中,拉普朗什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普遍诱惑理论。

拉普朗什继续着他的政治活动。1948年,在托洛茨基主义破灭之后,拉普朗什和其他人创建了社会主义或野蛮主义组,但由于受科尼利厄斯·卡斯托里亚迪斯的影响,他注意到这个组织团体的“环境已经不可能再存在了”。然而直到1968年,拉普朗什依然对“社会主义或野蛮主义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拉普朗什同妻子纳蒂尔一起经营波玛酒庄很多年。波玛酒庄乃是勃良第一片50英亩的酒庄,并且乃是科尔多地区持续时间最长的酒庄。拉普朗什在此定居并酿酒多年。2003年,拉普朗什夫妇出售了他们的地产。一直以来,他们夫妇的葡萄酒都被公认为“世界上唯一一种由拉康的弟子酿造的葡萄酒”。

阿涅斯·瓦尔达的纪录片《拾穗者和我》当中介绍了拉普朗什和其妻子,既关于葡萄酒,又关于精神分析。纳蒂尔于2010年去世,而让·拉普朗什于两年之后离世。

让·拉普朗什乃是法国精神分析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并于1969年到1971年担任其主席职位。之后他同让·庞塔利斯和盖伊·侯硕极都成为学会的荣誉会员。 洛桑大学、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以及雅典大学都授予拉普朗什名誉博士头衔。他还赢得过玛丽·西格妮奖。

让·拉普朗什还是巴黎大学的退休教授,自1970年到1993年他都一直在巴黎大学执教:拉普朗什在巴黎七大的“临床人文科学系”教授并且研究精神分析。同时还指导学生们的论文,这些学生如今也在法国和其他地区(尤其是拉丁美洲)教授“大学中的精神分析”。

拉普朗什第一部著作出版于1961年。随后一年,他受丹尼尔·拉加什之邀进入索邦大学。自那开始,拉普朗什一直定期有作品出版。拉普朗什于1967年与其同事让·庞塔利斯一起出版了《精神分析的语音》,此书已经成为了精神分析界的标准参考读物。此书于1973年翻译成英文,1997年此书法文第十三版正式出版。拉普朗什于1969年到1971年之间担任法国精神分析学会主席,之后由庞塔利斯继承其职位。拉普朗什的研讨班出版在七册《问题》系列当中,而他本人最重要的论文则出版在《未完成的哥白尼式革命》中。

拉普朗什对精神分析的主要贡献之一就包括普遍诱惑理论(théorie de la séduction généralisée)。拉普朗什对弗洛伊德的诱惑理论进行研究时,说到:

我的工作已经展现出了,为何弗洛伊德在这个理论中丢失了某些很重要的要点。但是说这个之前,我们必须回顾一下诱惑理论,我们必须了解诱惑理论。而且我认为忽视诱惑理论会致使人们回到前分析的某些事物上去。我们通过讨论诱惑理论来公正评判弗洛伊德,也许这比弗洛伊德自己所做的评判更加公正。弗洛伊德忘记了他理论的重要性,及其特殊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外在事件的重要性。

拉普朗什提出重构弗洛伊德的优诱惑理论,将之作为一种真正的受压抑无意识起源的普遍理论,而不仅仅是神经症症状的病原学假设。这个理论的目标是解释人类无意识的正常发展,同时这个理论也带来了转移理论,以及一般精神分析过程的理论。

拉普朗什强调“神秘的能指”通过父母的信息传递给他者,并且是作为无意识发生的关键元素:用拉普朗什的话来说,“神秘性在其自身当中是一种诱惑,而其机制是无意识的。”因此拉普朗什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把成人他者的侵入性影响,和创伤性的登记、复现表象或者说他者在场的登记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普遍诱惑理论的提出,拉普朗什以“未完成的哥白尼革命”为题发表了一个论文集,这些论文主要是谈论的是精神分析的“对象”——无意识,普遍诱惑理论强调这种革命是“未完成的”。

弗洛伊德不断地把精神分析的发现比作是哥白尼的革命,对拉普朗什而言,弗洛伊德既是“他自己的哥白尼,又是他自己的托勒密”。在哥白尼方面,对无意识的发现与诱惑理论紧密相连,诱惑理论保留了“他性”的意义;在托勒密方面,弗洛伊德的”回到自我理论“存在着误导。因此”拉普朗什所谓弗洛伊德的误入歧途“,就是从哥白尼式的精神概念灾难性转变为托勒密式的概念,这正是弗洛伊德用一个定位在个体中心的理论,取代了诱惑理论,而诱惑理论中的性欲正是作为一种“他性”去精神中心的。拉普朗什将这种世界观错觉称之为托勒密式的,这种错觉就是自我觉得它自己占据了核心位置。

让·拉普朗什说,性别范畴在弗洛伊德那里总是“缺席的或是没有得到关注”。成人在场时,儿童会产生疑问,这个疑问就是存在于成人身上差异是什么。性别指认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其延伸到了儿童的重要他人,以及儿童周围人群的语言和行为中”。儿童受到一些“指定”信息的“冲击”,而这些信息儿童必须将之进行翻译并理解,所有这些性别指认的信息都是由儿童身边的成人提供的: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这些人的幻想、他们无意识或前意识的期望都包含了这些信息 。因此对于让·拉普朗什而言,“性别现行与性,然而性别并未组织起性,反而是性别受到性的组织。”父母身上的“性”元素是首要的,其在性别指认时制造混乱,因为成人身上的儿童性欲会在儿童出生时再次激活。

拉普朗什的精神分析取向,与大多数英语世界的精神分析取向——如:客体关系理论,自我心理和克莱因派思想,最关键的差异在于拉普郎什坚持将驱力(Trieb)和本能(Instinkt)进行区分。与英语精神分析学派相反,拉普朗什—有点类似于拉康—消除了人类性欲之中的生物学残余。

相关

  • 电视网电视联播网(英语:Television network)是指电视台以多个地区性频道共同播出同一组节目的运作形式,多由民间业者使用。组成的原因多半基于法令或是经营策略的考虑:在有些国家因为法
  • 能源科学能源科学是对能源进行研究的科学。
  • 硬气功硬气功,又称排打气功,气功武术的一种。练习者经过长期练习与意念导引,利用本身肉体肌肉与骨骼的力量,配合特定的呼吸方法,形成强固的防御,以抵御外界的攻击。硬气功的练习者,可以意
  • 阿杜德·道莱阿杜德·道莱(ar:عضد الدولة البويهي,Adud al-Dowleh,?-983年)伊朗白益王朝统治君主,他于945年登基,统治到983年他去世为止。973年,他统治的区域广达今伊朗南部与伊
  • 东阿拉莫萨 (科罗拉多州)东阿拉莫萨(英语:Alamosa East)是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阿拉莫萨县的一个人口普查指定地区。东阿拉莫萨的座标为37°28′32″N 105°51′13″W / 37.47556°N 105.85361°W / 37.4
  • 贝洛斯拉夫峰贝洛斯拉夫峰(英语:Beloslav Peak)是南极洲的山峰,座标,位于埃尔斯沃思地,属于埃尔斯沃思山脉中森蒂纳尔岭的一部分,海拔高度2,100米(6,890英尺),以保加利亚城镇贝洛斯拉夫命名,现时由
  • 巴德鑫巴德鑫(1990年6月14日-)生于黑龙江哈尔滨,是一名中国男子冰壶运动员。他曾代表中国参加俄罗斯索契举行的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最终获得第四名。
  • 咬苹果咬苹果(Apple bobbing,或bobbing for apples)是一个万圣夜时的常见游戏。游戏进行时将苹果放入盛满水的水盆或水缸里, 玩家要用牙齿将浮在水面的苹果咬出才算胜利。在苏格兰,咬
  • 假装情侣《假装情侣》(英语:),导演刘奋斗,主演黄渤、江一燕、张默、夏嘉伟。保险公司销售员“陈文”按照女子“沈露”的请求当了她的假男友,两人在一起开心愉快,并且日久生情,爱上对方。一天
  • 三肉必起·牙霸子三肉必起·牙霸子(日语:サンドロビッチ·ヤバ子,1984年11月1日-),日本漫画原作者。出身于鸟取县。早年在自己的个人网站连载《求道之拳》因为获得好评,2012年转移到《里Sunday(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