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蓝调

✍ dations ◷ 2025-09-14 19:58:18 #电蓝调

电蓝调(英语:Electric blues)也称为电子蓝调,泛指任何对于乐器通过使用放大器来区别的蓝调音乐。吉他是最早开始普遍使用放大器的乐器,并被1930年代后期的丁骨·沃尔克(英语:T-Bone Walker)和1940年的约翰·李·胡克及马迪·沃特斯使用 。他们的蓝调风格发展成西海岸蓝调(英语:West Coast blues), 底特律蓝调(英语:Detroit blues),和二战后的芝加哥蓝调(英语:Chicago blues),与早期蓝调主要是不插电的原声风格不同。然而到了1950年代初期小沃尔特是以蓝调口琴(英语:Richter-tuned harmonica)为特色的独奏家,蓝调口琴和手持式麦克风同时握在手上,声音经过扩音器的导线接至音箱得以放大音量。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1960年代初期的电贝斯还是逐渐取代了低音提琴。电子风琴和许多类型的电子键盘乐器后来被广泛的运用于电蓝调。

蓝调和爵士乐一样,可能都是在193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扩音器和音箱。第一个被公认的电蓝调明星一般认为是出生于德克萨斯州的丁骨·沃尔克(英语:T-Bone Walker)。他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将蓝调与摇摆乐和爵士乐的元素结合在一起。二战以后,电蓝调音乐在美国各个城市的非洲裔移民广泛的流行,如芝加哥、孟菲斯、底特律、圣路易斯和西海岸。最初的冲动是听到生动的家庭聚会派对的大音量。在小场地上演奏时,与大型爵士乐团相比,蓝调乐团的音量大小往往保持适中。早期阶段,电子蓝调通常使用放大音量的电吉他、低音提琴(逐渐被电贝斯所取代)以及通过麦克风和扬声器系统,或使用吉他音箱放大演奏的口琴。

相关

  • 米勒-尤里实验米勒-尤里实验(Miller-Urey experiment)是一项模拟假设性早期地球环境的实验,研究目的是测试化学演化的发生情况。尤其是针对亚历山大·欧帕林与约翰·伯顿·桑验,该学说认为早
  • 二肽二肽(Dipeptide),亦作二胜肽,是一种由两个氨基酸借由一个肽键组成的多肽,利用二肽酰肽酶分解多肽可得到二肽。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时会被分解成二肽和氨基酸,再被利
  • 㟃峿山㟃峿山又名司吾山、司镇山,位于中国江苏省新沂市南,属马陵山支脉。西汉时期置司吾县,因东周时期的诸侯国钟吾国而名。南宋绍兴末年,抗金名将张荣曾在此山屯兵以抵御金人。
  • 沉湖湿地沉湖湿地是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的一块湿地,由原沉湖演变而来。原沉湖面积约为15.46平方千米,属于长江区。它的一级流域为长江流域,二级流域为长江干流水系。
  • 曹文埴曹文埴(1735年-1798年),字近薇,号竹虚,安徽歙县人,清朝政治人物。曹文埴父曹景宸,是扬州大盐商。曹文埴自小聪敏,乾隆二十五年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改庶吉士,授编修,在懋勤殿任事。累迁翰
  • 临床术语服务器临床术语服务器(英语:Clinical Terminology Server)是一种备有临床术语系统(Clinical Terminology),并且提供对于临床术语系统的访问能力的术语服务器(Terminology Server)。欧洲的G
  • 熊家婆《熊家婆》是广泛流行于中国西南和邻近地区的一个民间传说,在有的地区熊家婆也被称为“野人婆”。“家婆”(西南官话发音)即普通话的“外婆”,故事叙述山上的黑熊下山来到一对姐
  • 波马雷二世波马雷二世(塔希提语:Pōmare II;1774年-1821年12月7日),原名Tū Tū-nui-ʻēʻa-i-te-atua Pōmare,塔希提王国第二代国王,1782年至1821年在位。波马雷二世于1782年接受父亲波马雷
  • 意识形态战争意识型态战争,或理念战争,是指理念、信念、意识形态或概念的冲突或分歧。国家或政治组织,会通过这些冲突或战略,利用战略影响力来促进利益。这场冲突的“战斗空间”是目标人群的
  • 卢尼亚 (市镇)卢尼亚(爱沙尼亚语:Luunja vald)是爱沙尼亚塔尔图县的一个乡村型市镇。行政中心为卢尼亚。市镇面积为132平方公里,2021年时人口数量为5,185人。2017年爱沙尼亚行政改革后,卢尼亚市镇的行政地位和范围没有变化。卢尼亚市镇包括卢尼亚小镇和20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