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德里亚

✍ dations ◷ 2024-11-05 17:28:31 #让·博德里亚
Lucile Baudrillard 、让·鲍德里亚(法语:Jean Baudrillard,1929年7月29日-2007年3月6日),又译为让·博德里亚,生于法国兰斯,殁于巴黎,社会学家及哲学家。他被称为“知识的恐怖主义者、后现代主义牧师、后现代大祭司”。他的思想,从1960年代末期的著作《物体系》开始,直到1980年代以降,可被归纳为“现实的消失”(disparition de la réalité)。家族是农民家庭,鲍德里亚是家里的独生子。中学念巴黎著名的亨利四世中学(lycée Henri IV),准备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入学考试;但大学落榜,错过了正常升读大学的机会,跑去阿尔勒地区当农工。若干年后回到巴黎,没有通过大学教师资格考试,这便导致他必须经过曲折的道路才能进入大学,进入学术的菁英阶层。之后完成的高等学业是在索邦大学念完德文学业,考取德文教师资格考。鲍德里亚随后在不少中学教德文,跟友人 Gilbert Badia 一起翻译过布莱希特的著作《流亡对话》,1960年代初开始翻译马克思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荷尔德林(Hölderlin)跟德国作家 Peter Weiss 的知名著作《玛哈/萨德》(Marat / Sade)。鲍德里亚也在知名文艺刊物《现代》(Les Temps modernes)撰写文艺评论。鲍德里亚的第一个婚姻,配偶是 Lucile Baudrillard,生了一儿一女,分别是 Gilles Baudrillard 跟 Anne Baudrillard。1995年,鲍德里亚的第二个婚姻是迎娶 Martine Dupuis,一位杂志的摄影编辑。鲍德里亚一边在高等实用知识学院(l'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上罗兰·巴特的课,一边经由昂希·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的指导撰写博士论文,日后成为1968年备受赞赏的《物体系》(Le Système des objets)。早在1966年起,鲍德里亚就已经在巴黎第十大学教授社会学。在巴黎第十大学待了二十年之后,1986年鲍德里亚转至巴黎第九大学任教,直到1990年自巴黎第九大学辞职退休。1990年代鲍德里亚的声名在美国鹊起,鲍德里亚开始到美国及其它国家讲学。最特别的是美国兄弟档导演沃卓斯基兄弟自称受鲍德里亚的著作《拟仿物与拟像》(Simulacres et simulation)影响,而在1999年拍出《黑客帝国》第一集。鲍德里亚本身亦是一位业余摄影师,也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论摄影》(Sur la photographie)。2000年鲍德里亚整理他的摄影作品作了一个展览(在‘欧洲摄影馆’,Maison européenne de la photographie, MEP)。鲍德里亚2007年3月6日病逝巴黎,葬礼于3月13日在巴黎市内的蒙帕纳斯墓园举行,哲学家何内·谢黑(René Schérer)说道:“看起来应该就是这样,鲍德里亚的葬礼从未发生过。更好的是,从现在起他将一直活下去。”(Tout ça est parfaitement normal, l'enterrement de Baudrillard n'a pas eu lieu et c'est tant mieux, à présent il va vivre.)鲍德里亚的理论,最为人熟知的是他为报刊撰写的长篇文章,基本上是以后结构主义的观点批评大众传播媒体,仍不断地引起讨论。第一篇长文是1991年针对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撰写〈海湾战争不曾发生〉(La Guerre du Golfe n'a pas eu lieu,1991年3月29日刊登在《解放报》)。第二篇长文是2001年针对九一一事件、世贸中心两幢大楼的倒塌撰写《恐怖主义的精灵》(L'Esprit du terrorisme,2001年刊登在《世界报》)。受到尼采著作的启发,鲍德里亚感兴趣的是物体的事件,或者是事件的规则跟事件的不规则。于是,“诱惑”(séduction)、“模拟”(simulation)、“过度真实”(hyperréalité)成为鲍德里亚式的概念名词。鲍德里亚早期的两本著作:《物体系》跟《消费社会》(La Société de consommation),深受结构主义之父索绪尔的影响,鲍德里亚认为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其实都是些“符号物体”(objets-signes),同时将原有的意指系统(systèmes de signification)、诠释系统(systèmes d'interprétation)更深入思考,认为“所指,符旨”(signifié)不再只是“中性的物体”的意义,其实应该把“所指,符旨”放回语言学的体系而具备更加复杂的关系,因此又创了“符号价值”(valeur-signe)一词。思考路线上,鲍德里亚跟福柯、德勒兹一样都扬弃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对鲍德里亚而言他更扬弃精神分析的概念。鲍德里亚反对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也反对康德的理性主义,甚至愈来愈反对符号学的逻辑,简言之,针对恶的概念鲍德里亚也用他对物体的概念、诱惑威力的概念拆解它的意义的逻辑。也因此,不仅是景仰尼采的语录式写作,鲍德里亚更是有意识地采用带一点诗意、带一点嘲讽的风格撰写他自己的文章。结果是相当隐晦的,不管鲍德里亚是针对九一一事件或法国2005年秋季暴动发表评论,一致再引起新闻界对鲍德里亚的批评。鲍德里亚晚年试图从马瑟·牟斯跟乔治·巴塔耶的著作寻求答案。鲍德里亚在1970年代中期出版《象征交换和死亡》(L'Echange symbolique et la mort),基本上仍遵循索绪尔的影响,但却导引他在1980年代更加阐释“拟像”(simulacre)跟“模拟”(simulation)的关系,然后就是针对大众传播媒体、全新的数位科技的全面的、革命性的批判。鲍德里亚首先在《象征交换和死亡》这本书提到拟像的三种类别(trois ordres):举例来说,数位典藏算是第二种“生产”(production)的拟像。数字化藏品的技术是依赖数位摄影来生产、复制艺术品。至于第三种拟像--“模拟”早已在商业和工业领域里应用到淋漓尽致,从立体实境的游戏制作到产品、建筑模型的构筑,其软件(MAYA、3D STUDIO MAX、PRO-E等)无不使用得相当广泛平常。拟像论:失去原有的拷贝,符号比真实更加真实,人不再是主体,而是沦为符号,文化,语言为主的客体。举例来说,通常都在电视上看到总统,有一天现场看到总统演讲的时候,会觉得大萤幕上的总统反而感觉更真实。鲍德里亚称这个时代(即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是“过度真实的”(l'hyperréel),在这样的“过度真实”中,“存有物”跟“外观”之间的差异已被废除,这样的“过度真实”其实是靠封闭的符号系统自己结构起来,且所有的这些符号完全都没有参考到外在的现实。 鲍德里亚晚年有一句嘲讽的话也很有名:“超真实已死。所以,超真实万岁!”(L'hypperréalité est morte. Vive l'hyperréalité !)影像变成“拟像”,就与真实脱离一切关系,“拟像”只是“拟像”自身。

相关

  • 黑山县黑山县是中国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辽宁省西部。明代名为镇远堡,清初又叫小河山,小黑山。县城东北隅有小黑山,古上帝庙建于其颠。该山虽不甚高,但登临其上,远望群山,近瞻
  •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是由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和湖北辞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一部汉语字典。第一版共8卷,收楷书单字54678个,由300多名参与者经过10年编纂完成,从1986年10月起陆
  • 瓣膜心瓣(heart valve),又称心瓣膜、心脏瓣膜,是心脏中内类似阀的构造,用以维持血液循环在心脏中的单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哺乳动物的心脏通常具有四个瓣膜,决定了血液的流向。心瓣前
  • 工具工具或称装备、器材、家私,是指能够方便人们完成工作的器具,它的好处可以是机械性,也可以是智能性的。大部分工具都是简单机械;例如一根铁棍可以当作杠杆使用,力点离开支点越远,杠
  • 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英语:Allan MacLeod Cormack,1924年2月23日-1998年5月7日),是出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美国物理学家。由于对X射线成像分析的研究,科马克与高弗雷·豪斯费尔
  • 日心说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
  • 一次文献一次文献,又称初级资料、首次资料、一级来源或称第一手资料,是文献学、图书馆学、地理学中指用来做为证据的引文资料, 写作者将其来源方式可以区分成:依据研究资料及方法的不同,
  • 角质角质,是蜡聚合物中的一种,是植物表皮两种主要成分中的一种,覆盖了植物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另一种聚合物是胶膜,较容易被保存在化石纪录中。角质主要由ω-羟基酸及其衍生物组成,其
  • Rp-过程rp-过程(快质子捕获过程)包括一连串的质子被种核捕获形成重元素。。这是结合S-过程和R-过程的核合成过程,也许要对当前宇宙许多世代的重元素形成负起责任。然而,他有与其他被提
  • 炖煮炖是一种加汤汁慢煮的烹调方法。炖一般是先加调味蔬菜(中餐用葱姜,西餐用洋葱等)炒,然后加主料略炒,再加大量的清汤(水)和调味品,盖盖在小火上慢慢煮到酥烂。主料因地区和菜肴不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