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君(韩语:낙천군,1720年11月26日-1737年9月28日)是朝鲜王朝时代的王族,讳李缊(韩语:이온),字蕴仲(韩语:온중)。
肃宗四十六年十月二十一年出生,本名李守慎(韩语:이수신),是朝鲜宣祖庶九子庆昌君李珘的六世孙,权知承文院副正字李埰之独子。
英祖九年(1733年),延龄君李昍的嗣子商原君李糼过世,生前因受生父密丰君李坦连累而不曾结婚、也没有后代,死后被英祖下令罢养,免去养子身份;英祖也下令另选延龄君的后嗣。在从子侄辈中挑选继嗣时,英祖尤其喜爱李守慎,于是在1734年下令以李守慎作为延龄君的嗣子,改名李缊并封为洛川君。1735年起,英祖为洛川君择偶,曾选中金致万(김치만)、徐宗秀(서종수)的女儿,可是两人都坚持反对,所以英祖下令将两人逮捕,并仍在1737年给洛川君聘娶徐宗秀之女达城徐氏。徐氏是朝鲜宣祖庶长女贞慎翁主(朝鲜语:정신옹주 (선조))的玄孙女,婚后没有生育。后来,洛川君在同一年(英祖十三年)的九月初五突然病逝,得年十八岁(虚岁),曾被葬在京畿道衿川的延龄君夫妇以及䄙嫔朴氏的墓园附近。
因洛川君无子,朝廷在英祖二十三年九月六日(1747年10月7日)命令以德兴大院君九世孙李喆楷(李亨宗(朝鲜语:이형종 (1706년))次子)为洛川君后嗣,改名李泳并封为达善君(朝鲜语:달선군)。在这之前,身为大王大妃的仁元王后曾表示,洛川君的嗣子在辈分上将成为她的曾孙、关系过于疏远,认为应改以近支宗室代替。英祖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749年1月16日)达善君死去,后来发现是因为洛川君的夫人徐氏蛮横对待达善君与妻子慎氏,以致达善君服药自杀,故在英祖二十六年(1750年3月14日)取消洛川君与达善君的养父子关系。正祖即位后,奉英祖命令改以恩信君作为延龄君继后;又免去洛川君和延龄君的养父子关系。
纯祖十九年(1819年),朝廷曾为洛川君再次立后一事引起争议,领中枢府事李时秀(朝鲜语:이시수)、右议政南公辙(朝鲜语:남공철)提议另选宗亲作为洛川君的后嗣,弘文提学金履乔又以宋朝濮王作例子指出朝廷既然将恩信君李禛立为延龄君继后,理应将恩信君视为洛川君继嗣。但礼曹判书李晩秀(朝鲜语:이만수 (1752년))、参判尹益烈(韩语:윤익렬)与参议韩耆裕(韩语:한기유)则以英祖一句批文“(恩信君)只当奉延龄之祀,不当为洛川继后”反驳。最后,朝廷决定依然不予追复延龄君与洛川君的养父子关系,也没有为洛川君寻找继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