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扎诺

✍ dations ◷ 2025-05-18 13:36:37 #博尔扎诺自治省市镇,博尔扎诺

博尔扎诺(意大利语:Bolzano,,德语:Bozen,博岑,,当地方言:,拉登语:Bulsan,,拉丁语:Bauzanum)是意大利北部上阿迪杰的省会,靠近奥地利边境及威尼斯西北偏北。波尔扎诺自治省的省政府和省议会位于博尔扎诺。从1964年开始它还是新设立的天主教博尔扎诺教省的主教驻地。博尔扎诺是旅游中心和游览胜地,因其阿尔卑斯山的名胜而闻名。人口104,011人。

博尔扎诺被分为五个市区,每个市区又可以被分为多个历史上的小市区,这些小市区过去是独立的镇。

在20世纪上半叶有两个周边的镇被合并到博尔扎诺,这两个镇至今为止拥有一定的独立性。

历史上的博尔扎诺只有今天的老城区的一部分那么大,虽然如此到1910年为止约45%的居民住在那里。

在中世纪早期博尔扎诺的谷地由于多沼泽和经常发大水无法居住,但是在罗马时期在今天的大教堂附近就已经有过一个居民点了。这个居民点是在一个叫做德鲁苏斯桥(Pons Drusi,以德鲁苏斯命名,可能他在去征服日耳曼人的路上经过这里)的军事据点边上建立的。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出一座基督教早期教堂以及一些建筑物。这个居民点可能叫Bauzanum,它可能是以一名最早在这里定居的居民命名的(可能叫Bauzus或者类似的名字)。那个军事据点可能建在一座跨越伊萨尔科河的桥边上,位于今天的卡奈德附近。在民族大迁徙期间这个居民点被放弃,人们搬到高处容易防守的地方。那个时候可能在山上有过一座名为博尔扎诺的城堡。七世纪的时候当地的确有过一个名为博尔扎诺的巴伐利亚伯爵的记载。此前住在当地的是说拉丁语的罗马人,有一段时间里他们也受伦巴底人控制。巴伐利亚公爵塔西洛三世在这里决定设立一座修道院。今天这座修道院只有一座维吉利教堂还遗留下来,它是博尔扎诺最老的依然存在的教堂。该教堂的名称说明它是由罗马人或者伦巴底人建造的,因为圣维吉利是特伦托的主教。

巴伐利亚人接管这个地区后在这里设立了一个伯爵领地,后来这个领地被规入特伦托的主教领地。特伦托的主教们把居民点又移到谷内,并且设立了一个市场。

自从它的建立以及800年前被提升为城市开始博尔扎诺始终是一座商业城市。它当时位于威尼斯和奥格斯堡的大道上。每年在市内举行四次博览会,当时南北都有商人来参加。因此1635年设立商业法庭,在市场期间由两名德国人和两名意大利人组成。

博尔扎诺的谷地内有约40座城堡设施,是欧洲城堡最密集的地方。从12世纪开始贵族就开始在高处建造城堡来显要他们家族的势力和财富。它们既有政治意义,同时又起司法和收税的作用。税收大多数是以自然产品交付的,因此城堡内有牲畜的圈和放粮食和酒的仓库。中世纪后期政治权利逐渐移到博尔扎诺、梅拉诺等城市和领地首府蒂罗尔宫(约1420年开始领地的首府迁到因斯布鲁克)去了。同时市场和货币经济开始发展,因此在14和15世纪里博尔扎诺周围的城堡发生了变化。它们中许多被废掉了。一些其它的城堡则被改建为哥特式或文艺复兴式的宫殿了。

当时富有的市民也为自己树了不少碑。比如大教堂里座位的数目比维罗纳和慕尼黑之间任何教堂的都要多。1388年一个商人家族还试图收买一座宫殿来跻身入贵族之列。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战胜了奥匈帝国,1918年博尔扎诺随南蒂罗尔首先被意大利占领,后来被并入意大利。在法西斯主义时期中许多南部的意大利人被移居到博尔扎诺,而许多说德语的博尔扎诺只有外迁或者彻底意大利化这两个选择。

为了加快意大利化和给意大利人创造就业可能性,在博尔扎诺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工业区。市内居民数量骤增。为意大利的移民建造了乡村风格的、带一个院子的房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共和国在授予南蒂罗尔自主权之前也继续推广这些政策。今天当地约75%的居民是以意大利语为第一语言的。1928年法西斯政府在市内建造了一座凯旋门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胜的标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占领了南蒂罗尔,在这里设立了一座集中营。通过该集中营共有13列载有意大利犹太人和抵抗者的列车被送往东欧的集中营。德军在阿尔卑斯山脉前麓的指挥部也设在博尔扎诺。

至今为止德语居民和意大利语居民之间的共处依然不是非常太平,有时也很紧张。比如市政府将胜利广场改名为和平广场后一些党派发起了一个市民共投,最后2003年该广场又被改回胜利广场了。

1964年博尔扎诺成为扩张到整个南蒂罗尔的教省的主教驻地。

1991年在南蒂罗尔的阿尔卑斯山脉内发现的冰人奥茨被存放在博尔扎诺的南蒂罗尔考古博物馆中。

根据2001年10月22日的统计数据博尔扎诺市内共有61,376名职工,分在11,672个企业内。其中公共企业共有315个,有13,835名职工,占相当大的比例。非牟利机构有2,308名职工。博尔扎诺是南蒂罗尔职工数目最高的地方(梅拉诺占第二位,有35,000名职工)。

博尔扎诺还是南蒂罗尔最大的葡萄酒产地。

该市拥有中世纪的市中心、哥特式和罗马式的教堂,以及双语路牌,赋予它意大利和奥地利文化交汇处的城市气息。这些连同其自然和文化景点,使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主要古迹和景点包括:

Franciscan Friary, Bolzano

Sparkassenstraße

Kornplatz

水果广场

St. Magdalena with the Rosengarten group

Muri-Gries

瓦尔特·冯·德·福格尔魏德雕像

博尔扎诺位于意大利22号高速公路上,因此是处于一条南北大动脉上。从这里向北可以直接到达因斯布鲁克和慕尼黑,向南到达米兰、威尼斯和罗马城。一条铁路通往梅拉诺,此外它还有一座机场。地区性的公共汽车开往南蒂罗尔所有地区和山谷。过去市内和近郊的公共交通是通过有轨电车联系的,最早的有轨电车是1909年开设的,但是1948年又关闭了,最晚的有轨电车是1966年关闭的。两个近郊的镇是通过缆车联系的。今天市内交通由烧天然气的公共汽车完成。老城区内禁止开私人汽车。除此之外在近年来市内和市周围的自行车路不断完善。这些自行车路全部是双向的。由于其系统完好市内的自行车占总交通量的23%。

由于博尔扎诺市内居民使用三种语言(德语、意大利语和拉登语)以及拥有不同的信仰因此市内有许多学校。

1954年南蒂罗尔文化研究所成立。

博尔扎诺自由大学于1998年开设,它提供三种语言(德语、意大利语和英语)的学业,此外市内还有一个博尔扎诺欧洲科学院,其重点是少数民族语言和环境科学。另一座高等学校是卫生职业高校。

2008年博尔扎诺的铜管乐队代表南蒂罗尔参加奥地利吹奏乐比赛并获得第一名。

自从博尔扎诺自由大学建立以来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内的酒店和文化生活变多了,但是也导致了一些当地居民的不满。2005年春和夏一些酒店甚至不得不提早关门。

此外越来越多的外国移民来到博尔扎诺。由于博尔扎诺本来内部就已经有德语和意大利语居民之间的矛盾,因此他们的进入更加加剧了不和。2004年成立了一个外国人顾问委员会来参谋市议会。

2004年在市郊建造一座大型购物中心的计划终于彻底被推翻。在火车站内设立一个购物中心的计划至今为止也未能实现。南蒂罗尔的城市布局方针限制在市郊设立大型市场,而是促进市中心的贸易。

从2004年开始在市内建造两座大型电影院,2005年一座老电影院关闭。目前市内只有四个放映场以及一些偶尔放映电影的场地。每年四月市内举办“博尔扎诺电影日”。

2005年5月的选举中产生的市长属于自由之家,而议会的多数党派则是橄榄树联盟与南蒂罗尔人民党组成的联盟。2005年6月市长因此被免职,在11月6日的选举中中左联盟的候选人在第一轮以50.36%的票数获选,最强党为南蒂罗尔人民党,获得了50个市议员席位的11席。

相关

  • 神经信息学神经信息学通过在对神经系统建模和分析的过程中应用计算的方法和观念来整合各种对神经系统进行模拟的尝试性工作。理解人类神经系统是21世纪科学的最大挑战之一。神经系统的
  •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textual analysis)运用于18世纪的瑞典,自1930年随着宣传分析和传播研究的发展而兴起。 此方法最先被用在报纸内容分析研究,随着研究方法的成熟,和
  • HC≡CH乙炔,俗称电石气,是炔烃化合物系列中体积最小的一员,主要作工业用途,特别是烧焊金属方面。与氧气组成切割套装时,俗称风煤,风指压缩氧气,煤指乙炔。乙炔于1836年由英国科学家艾德蒙
  • 克努特大帝克努特大帝(古挪威语: Knútr inn ríki ,英语:Canute the Great,995年-1035年11月12日),丹麦称克努特二世,英格兰称克努特一世。他继承父亲丹麦国王斯温的王位,对英格兰、丹麦、挪
  • 战术数字信息链路战术数位资讯链路(TADIL)是一种美军传递资料的系统(数据链路标准,以无线电波或电缆提供由美军和北约国家使用的通信沟通),能将各种敌人位置,我方位置等等“战场景图”资料简单转换
  • 适居带适居带(英语:circumstellar habitable zone, CHZ,或称宜居带),是天文学上给一种空间的名称,指的是行星系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适居带中的情况有利于生命的发展,并且可能像地球般
  • 杜富尔峰杜富尔峰(德语:Dufourspitze;法语:pointe Dufour;意大利语:Punta Dufour)位于瑞士南部瓦莱州境内,海拔4633.9米,为瑞士最高点,也是阿尔卑斯山脉第二高峰。杜富尔峰和周围几座海拔超过4
  •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盎格鲁-撒克逊经济或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因率先在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实行而得名),是一种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2008年金融海啸过后,许多人对此模式发
  • 约翰·贝内特·芬恩约翰·贝内特·芬恩(英语:John Bennett Fenn,1917年6月15日-2010年12月10日),美国化学家,蛋白质组学先驱。由于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质谱法方法的研究,与田中耕一、库尔特·
  • 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与技术中心是指在美国能源部监管之下的一系列研究设施和实验室系统,目的是促进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进步,进而推动完成美国能源部的使命。截至2017年,美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