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蜂窝
✍ dations ◷ 2025-07-30 00:20:00 #蜂窝
蜂房或者蜂窝是蜜蜂所建巢穴里的构造,由众多正六边形的蜂蜡巢室所组成。蜂房里除了蜜蜂之外,还有它们的幼虫,并储存蜂蜜和花粉。而马蜂亚科(Polistinae)和胡蜂亚科(Vespinae)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则是用纸所造成的,而非蜂蜡。养蜂家会拆掉整个蜂巢去获取蜂蜜。蜂蜜的提取可以透过打开蜂箱取出巢框,然后把它放进分离蜂蜜的离心机里旋转。另外,有时候新的蜜脾会以不加工的巢蜜形式售卖。孵化养育蜜蜂幼虫的蜂房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渐渐变黑,因为茧会嵌进巢室,养蜂家称为“活动污迹”(Travel Stain)。“蜜继箱”(Honey Super)上的巢脾因为没有用来孵化养育蜜蜂幼虫,所以便会保持光亮颜色。蜂房的中心线总是似是水平的,而巢室的非角度行排(non-angled rows)也是水平地(非垂直地)排成一线。因此,每个巢室都有两个垂直的“墙”,由两个角墙构成“地板”和“天花板”。而巢室的斜度是些微地向上,在9至14度之间,朝向开端,这样蜂蜜便不至流出。那么为什么蜂房是六边形,而非其他形状的?现在的说法有两个。第一种说法由波兰数学家、物理学家暨天文学家Jan Brożek提出,六边形能以每范围最小的周界去平铺一平面,就是说六边形结构可以在一定体积里,能用最少的材料去建造一个最宽敞的巢室。另一种说法由苏格兰生物学家、数学家暨古典学者达西·汤普森(D'Arcy Wentworth Thompson)提出,他认为六边形形状是基于个别的蜜蜂们将巢室摆放在一起的程序:有些类似在肥皂泡间制造的边界形状。为支持此论点,他指出个别建造的蜂王巢室,它们多是不规则和凹凸不平,不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制作。蜜蜂建筑蜂巢似乎是基于它们的本能,生物学一般的理论均认为自然界里这么有效能的形状的现象是由于自然选择。蜂房巢室的末端也是几何效能的例子,虽然是三维和不起眼。末端是一个所有邻近表面两面角度为120°的三面锥形,在一定容量最小化表面面积的角度(一个在锥形顶部边缘形成的角度大约为109°28'16"( = 180°- arccos(1/3)))。巢室的形状就像是两个相对的蜂巢层互相套叠对方,而末端的各个平面都是和对边的巢室共用的。当然个别巢室并非如上图显示的几何完美:在一个实际的蜂房里,"完美"的六边形是有少许百分比偏差的。在较大的雄蜂蜂巢和较小的工蜂蜂巢之间的过渡地区,或当蜜蜂遇到障碍时,巢室型状都可能会歪曲的。而在1965年,匈牙利数学家拉兹洛·费耶·托斯发现蜜蜂所用的三面锥形(由三个菱形组成)不是理想最佳的三维几何形状。而由2个六角形和2个较小菱形组成的巢室末端将会多.035%(或接近1/2850)的效能。
相关
-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英语:peptic ulcer disease,简称PUD),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这是指胃、小肠前段(十二指肠)或幽门,有时也包含了食道下端的黏膜损伤(溃疡)。在胃发生的溃疡称作胃溃疡(英语:s
- 启示录《启示录》(希腊语:ΑΠΟΚΑΛΥΨΙΣ ΙΩΑΝΝΟΥ;天主教《思高圣经》汉译作《若望默示录》;东正教译作《约安之启示录》;唐朝景教译作《启真经》),东正教汉译作《约安之启
- 鸩毒鸩是一种传说中的毒鸟。形象为黑身赤目,身披紫黑色羽毛,喜以蛇为食。它的羽毛有剧毒,放入酒中能置人于死地。《汉书》中记载,汉惠帝二年时期,齐王刘肥入朝,惠帝对其礼遇有加,结果遭
- 字符在电脑和电信领域中,字符(Character)是一个信息单位。对使用字母系统或音节文字等自然语言,它大约对应为一个音位、类音位的单位或符号。简单来讲就是一个汉字、假名、韩文字…
- 童星童星是对从事演员、歌手、模特儿(儿童模特儿)及配音员等演艺工作的儿童之称呼。一般来说,是指未成年或15岁以下的艺人。跟一般演员不同,由于童星仍是儿童,仍在成长阶段。各地均对
- 已灭绝植物列表本条目收录了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已记录灭绝植物信息。注:表格中标有*中的物种为存在存疑物种表格中标有+中的物种为是否灭绝存疑物种AnnulariaSigillariaLepidodendronCalamite
- 定量分析需要测定物质(化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的分析方法为定量分析。一般需要先进行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组分后,再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因为对不同的组分元素或离子,有不同的
- 气候地貌学气候地貌学是地貌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气候与地貌之间的关系,研究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外动力的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貌,在不同的气候区,不仅主导的外动力不同,而且不同的外动力强度和
- 地中海人种地中海人种,是人类学在20世纪对欧洲高加索人种的一种分类。他们分布范围由爱尔兰西南、苏格兰南部、英国西部、威尔士、东欧某些地方、南欧、北非、东非、东北非、中东到印度
- 金国章金国章(1927年6月6日-2019年1月29日),浙江永康人,中国药学家,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认为是中药现代化的先驱之一。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系。之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