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拉布

✍ dations ◷ 2025-09-17 08:43:16 #清真寺建筑,建筑构件,伊斯兰建筑,汉语外来词,阿拉伯语词汇

米哈拉布(阿拉伯文:محراب‎,复数:محاريب‎)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凹壁”、“窑殿”,西方译为“壁龛”,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礼拜殿的设施之一,设于礼拜殿后墙正中处的小拱门,朝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克尔白,以表示穆斯林礼拜的正向——基卜拉。清真寺的伊玛目(领拜人)率寺内众穆斯林礼拜时便面向米哈拉布。

跟传统宗教的神龛不同的是,伊斯兰教义禁止崇拜偶像,因此米哈拉布并没有人像图画或雕塑,通常会写满大赞辞等用以向阿拉致敬的字句。

“米哈拉布”一词最初并没有宗教含义,只是指建筑内的一间特殊的房间,例如一座宫殿内宝座所在的房间。《造物主的恩赐》一书(第458页)权威地提出“米哈拉布”是“诸王的至尊所在”和“所有地点中最大、最前、最尊者”。《伊斯兰教清真寺》一书(第213页)除了引用阿拉伯文献以外,还引用德国学者特奥多尔·内尔德克和其他学者的观点,认为“米哈拉布”最初指的就是宝座所在的房间。

伊斯兰教复兴者——造物主的最后先知——穆罕默德(穆圣)经常使用“米哈拉布”一词表示他自己的私人礼拜室。穆圣的礼拜室有专门的通道与邻近的清真寺(指麦地那先知寺)相通,穆圣可以通过通道自由来往于自己的礼拜室和清真寺。当时的“米哈拉布”仍然是代表的原意,即建筑内的一间特殊的房间。如今犹太教依然保留着这种原始的“米哈拉布”,即指犹太教徒私人的礼拜室。在《古兰经》中,“米哈拉布”指的是一处圣所或礼拜处。

在伊斯兰教第三位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本·阿凡统治时代(644年-656年在位),哈里发下令在先知寺的墙上作一记号以便礼拜的穆斯林能够很容易地辨认出礼拜的正确朝向(即朝向麦加克尔白)。所以在伊斯兰教早期,清真寺内未建米哈拉布,仅以某种记号作为礼拜的朝向,清真寺的墙依然是平坦的。到了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瓦利德·本·阿卜杜勒-马利克统治时代(705年-715年在位),哈里发于708年在首都大马士革的倭马亚大清真寺内首建米哈拉布,并命麦地那总督欧麦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在先知寺内原哈里发奥斯曼下令标记的地方也建米哈拉布,均朝向麦加克尔白方向。

最终,米哈拉布成为清真寺的特色设施,标记不再需要了。在西方则普遍将其称为“壁龛”。

米哈拉布通常是砖石结构,也有的是木制结构。早期的米哈拉布周围并无任何装饰,后在小拱门周围、内壁及窑殿内顶部均雕绘了精美的《古兰经》经文和花卉几何图案,显得庄严肃穆。一般的小型清真寺的米哈拉布只建有一个小拱门式凹壁,大型清真寺的米哈拉布则建有3到7个凹壁。

如今的米哈拉布变化多样,大都装饰华丽。

也有米哈拉布并不朝向麦加的例外,比如西班牙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就是朝向正南而不是东南(麦加在科尔多瓦东南方向),因为该寺是在罗马神庙和西哥特式教堂遗址上改建而成的,结构受到了局限。

大部分伊斯兰国家的国际机场,均有米哈拉布的设置,供穆斯林于航班起降前后掌握朝拜时刻;而海外机场也为了服务穆斯林而特别在机场设立米哈拉布,如印尼外劳来台必经之地桃园机场和高雄小港机场。

除了清真寺与公共场所外,部分伊斯兰国家的民航机会设置小型祈祷室(如马来西亚航空、伊朗航空与沙特阿拉伯航空),其中有电视萤幕显示飞机机身与麦加方位的指向,供机上的穆斯林把握每日定期朝拜的时间。

伊斯兰最高经典《古兰经》(第19章“麦尔彦”第11节)提到了米哈拉布:“他(指撒迦利亚)从圣所(即米哈拉布)里走出来见他的族人,就暗示他们:‘你们应当朝夕赞颂真主。’”。

相关

  • 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英语: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缩写:NTSB)是一个独立的美国政府调查机构,成立于1967年,负责民用运输事故调查(英语:accident investigation),总部设于
  • 物理学定律列表物理学定律列表列出了各项物理范畴的所有条定律,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等。
  • 哮喘病喘息 、哮喘(英语:asthma,又称气喘)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主要特征是多变和复发的症状、可逆性气流阻塞,和支气管痉挛(英语:bronchospasm)。常见症状表现为喘息 、咳嗽、胸腔紧
  • 教宗克莱孟八世教宗克莱孟八世(拉丁语:Clemens PP. VIII;1536年2月24日-1605年3月3日)原名依玻里多·阿尔多布兰迪尼(Ippolito Aldobrandini),1592年1月30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同年2月9日即位至1605
  • 圣贝纳迪诺县圣贝纳迪诺县(英文:San Bernardino County)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的一个县,东邻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东界科罗拉多河。面积52,073平方公里,是美国本土面积最大的县(排除被称为
  • 美英巴黎条约《巴黎条约》(英语:Treaty of Paris)由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代表和美利坚合众国代表于1783年9月3日所签署,结束了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战争期
  • 案例法判例法(英语:case law),就是以个案判例的形式表现出的法律规范,以遵循先例的法律原则作为其建立的基础。简单而言,作为判例的先例对其后的案件具有法律约束力,可以成为日后法官审判
  • 郭味蕖郭味蕖(1908年2月15日-1971年12月21日),原名忻,后改慰劬、味蘧、味蕖,号汾阳王孙、浮翁,晚号散翁,斋号知鱼堂、二湘堂、疏园等。山东潍坊人,中国画家、美术史家、美术理论研究者。被
  • 钱楩钱楩,字世材,号立斋,浙江山阴县(今属绍兴市)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科浙江乡试第一名。嘉靖五年(1526年)联捷丙戌科进士,任福建晋江县知县,为官用法治理当地有
  • 呼啸山庄 (1939年电影)呼啸山庄,1939年美国黑白电影,威廉·惠勒执导,制片塞缪尔·高尔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