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哲学是解释爱的本质,属于社会哲学和伦理学领域。
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试图解释什么是爱和爱的功能。向一个没有经历过或从未被爱过的人解释爱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对这样的人来说,即使不是完全感性的行为,爱情也很奇怪。试图解释爱的主要理论类型有:心理学理论,其中大多数人认为爱是促进健康的行为。演化思想史认为爱是自然选择过程的一部分,还有一些宗教理论,例如:认为爱是上帝的恩赐。也有一些理论认为爱情是无法解释,就如神秘主义 。
埃里希·弗罗姆在著作《爱的艺术》中,提出了一些爱的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其中积极的关心最为重要,如果我们说爱种花,却整天都忘记浇水,这种爱是说不过去。而关心这行为应该是出于自觉的行为,并且是对对方对自己的期望的一种行动,这就是责任心。如果爱情没有尊重,责任就会成为控制和奴役,因此我们应尊重对方的独特性。何时怎样才能得知对方的独特性?就是需要了解对方。若爱情没有经过了解,一切的关心、责任心和尊重都会是盲目。
而在克尔罗斯基所著、唐君毅所翻译的《爱情之福音》当中曾论及恋爱专一的问题。书中提及,爱情需要专一是因为涉及人所心灵之活动,爱情中重要的不是你爱他,也不是他爱你,也不是这个事实之和。而是你爱他,他知道你爱他;他爱你,而你知道他爱你,着眼点在于“知”。
恩培多克勒认为爱是厄洛斯,祂是世界束缚在一起的力量,古典爱情哲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会饮篇。柏拉图的会饮篇就深入地探讨了爱的概念,并引入了不同的解释和观点来定义爱。 从其丰富的思想中,我们也许可以挑出三个主要理论,这些理论影响了随后的几个世纪中。
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则更强调友谊(友爱,感情)而不是爱欲(爱)。而文艺复兴和之后的友谊和爱情辩证法仍然继续发挥作用, 西塞罗指出,“爱(amor)和'友谊'(amicitia )一词是来自 卢克莱修和伊壁鸠鲁的工作基础上,他既赞扬维纳斯是“宇宙的指导力量”,又批评那些“相思病...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的人一直在懒惰和放荡。
在伊斯兰黄金时代影响下,出现了宫廷爱情的概念。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由此认为这是现代世界浪漫爱情的哲学基础。
除了浪漫的热爱外,从司汤达起也可以追溯到一种怀疑性的法国传统。司汤达的结晶理论表达了对爱情的想象力,只需要一个触发即可将对方想像成完美的境界。 马塞尔·普鲁斯特更为进取,把无法接近或嫉妒视为爱情的必要诱因。 雅各·拉冈几乎用他的话嘲讽了这个想法:“爱就是把你没有得到的东西带给不存在的人”。 路思·伊瑞葛来的拉康学说则努力在这个世界中寻找爱情的空间,她发表了:“这个世界将在性解放的掩护下,强调色情为损害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