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南太平洋热带气旋季

✍ dations ◷ 2025-11-20 00:18:17 #南太平洋气旋季,2014年气象

2014-15年南太平洋热带气旋季,泛指在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内的任何时间,于南太平洋所产生的热带气旋。大部分于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11月至4月期间形成。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南,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水域。在南太平洋产生的热带气旋是由斐济和新西兰命名,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会把在该地区的热带低气压的编号以P字母作结。

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2015年1月19日18: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南纬13度,西经152度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6F。

1月20日12:3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直接给予“MEDIUM”的评级。15:3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12: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并命名为Niko(妮可)。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07P。

1月22日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

1月23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18:00UTC,妮可离开斐济气象局监控区域,进入新西兰气象局监控区域。

1月24日00:00UTC,新西兰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1月25日12:00UTC,新西兰气象局认为妮可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并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1月29日12:00UTC,热带扰动99P越过东经160度线,进入由斐济气象局负责的南太平洋海域。当时斐济气象局将其定性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09F。

1月30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将其中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10P。21: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并命名为Ola(奥拉)。

1月31日12: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2月1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12: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2月2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二级热带气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2月3日00:00UTC,奥拉离开斐济气象局监控区域,进入新西兰气象局监控区域。06:00UTC,新西兰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18:00UTC,新西兰气象局认为奥拉已经转化为温带气旋,并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3月6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楠迪西北约1140公里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11F。

3月8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3月9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并命名为Pam(帕姆)。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17P。

3月10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12: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

3月11日00: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热带气旋。12: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四级强烈热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热带气旋。

3月12日12:00UTC,斐济气象部将其升格为五级强烈热带气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五级热带气旋。

3月13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评定帕姆的10分钟中心风力为125kt,中心最低气压为910hPa,是自2005年气旋珀西(英语:Cyclone Percy)以来最强的南太平洋热带气旋。12:00UTC,斐济气象局评定帕姆的10分钟中心风力为135kt,中心最低气压为899hPa,使帕姆的最高风力超越气旋佐伊(英语:Cyclone Zoe),成为南太平洋有记录以来最高风力最强之热带气旋,不过气压仍略高于佐伊9hPa(其后为6hPa)。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四级热带气旋。

3月14日18:00UTC,帕姆离开斐济气象局监控区域,进入新西兰气象局监控区域。

3月15日00:00UTC,新西兰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四级强烈热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热带气旋。06:00UTC,新西兰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12:00UTC,新西兰气象局认为帕姆已经转化为温带气旋,并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直接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并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3月19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阿皮亚西南约375公里的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12F。

3月21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12: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20P。

3月22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并命名为Reuben(鲁本)。12:00UTC,鲁本离开斐济气象局监控区域,进入新西兰气象局监控区域。

3月23日00:00UTC,新西兰气象局将其定性为副热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18:00UTC,新西兰气象局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4月9日18: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霍尼亚拉以南约465公里的低压区直接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15F。

4月10日00: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23P。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并命名为Solo(索洛)。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

4月11日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4月12日00: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02:00UTC,索洛在新喀里多尼亚洛亚蒂群岛乌韦阿(英语:Ouvéa)海岸登陆。03:00UTC,索洛在新喀里多尼亚洛亚蒂群岛利富(英语:Lifou)海岸登陆。06:00UTC,斐济气象局直接将其降格为热带扰动。09:00UTC,斐济气象局对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除了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气压和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是热带风暴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2014年11月21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马塔乌图西北约375公里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1F。

11月22日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11月23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11月26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4年12月16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纽埃东北约360公里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2F。

12月17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认为02F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并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4年12月20日21: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南纬13度,西经167度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3F。

12月22日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12月23日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12: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评级提升为“MEDIUM”。17: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并将其评级提升为“HIGH”。

12月26日05:3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撤销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并对其评级降为“LOW”。21:00UTC,斐济气象局对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4年12月21日,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爱图塔基(英语:Aitutaki)东北约275公里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4F。

12月22日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12月24日,斐济气象局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4年12月23日18: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纽阿福欧岛西北约290公里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5F。20: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MEDIUM”的评级。

12月25日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评级降级为“LOW”。

12月26日15: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12月29日21:00UTC,斐济气象局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1月27日21: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阿皮亚东南约275公里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8F。

1月30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2月2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苏瓦东北约680公里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10F。

2月4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3月19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南纬15度,西经150度左右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13F。

3月21日21:00UTC,斐济气象局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3月28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南纬19度,西经167度左右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14F。

3月30日12: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18:00UTC,14F离开斐济气象局监控区域,进入新西兰气象局监控区域。

3月31日12:00UTC,新西兰气象局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4月15日09: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维拉港西北约450公里的低压区直接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16F。

4月16日03:00UTC,斐济气象局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6月28日,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南纬5度,东经163度附近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17F。

2015年6月30日,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12: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25P。19:00UTC,17F越过东经160度线,离开南太平洋海域,进入澳洲海域。

本年未用名称以灰色表示,黑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粗体名称表示该风暴活跃中,橙色表示下一个即将使用的热带气旋名称。

相关

  • 盘尾丝虫病蟠尾丝虫症或蟠尾丝虫病(拉丁语:Onchocerciasis),又名河川盲、河盲症(river blindness),是一种因感染蟠尾丝虫引起的疾病。病状包括严重搔痒、皮下肿块,以及失明。是全球仅次于沙眼
  • 单孔目动物单孔目(学名:Monotremata)是哺乳纲动物中原兽亚纲的仅有的一目。只分布在大洋洲地区,主要在澳大利亚东部及塔斯曼尼亚生活,是一群卵生哺乳类。历史上曾存在另外两个科,但都已灭绝
  • 巴拉那河巴拉那河(西班牙语:Río Paraná;葡萄牙语:Rio Paraná)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全长4880千米,流域面积260万平方千米。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东南缘的曼蒂凯拉山脉北坡,主源为格兰德河,汇
  • 墨西哥市墨西哥城(西班牙语:Ciudad de México 西班牙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
  • 长鼻獴(H. naso)长鼻獴是蒙的一种,现在多分布于非洲,是较没有受到人类开垦威胁的物种之一。
  • 望海观音望海观音是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莲花山风景区里的的箔金观音立像,于1994年10月23日建成开光。为莲花山风景区与番禺区的标志性坐标。
  • 高儒高儒(?-?),字子醇,涿州人(今河北涿县),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藏书家。生卒年不详,仅知其在嘉靖年间曾任职于兵部,与李开先同为当时北方的著名藏书家。著有《百川书志》,写于明嘉靖十九年(15
  • 张泊泉张泊泉(1915年-2009年10月11日),原名张庆云,男,直隶(今河北)高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 韩辰韩辰(?-?),战国时期人物,韩国的相国。据《战国策》记载,韩珉死后,韩辰继任。魏国使者让韩辰惩罚出使秦国的韩侈。韩辰不同意,魏使说秦国接纳韩侈是尊重韩珉,现在韩珉死了,秦国不会为了韩
  • 堂真理子堂真理子(1981年9月21日-)是日本朝日电视台播报员。东京都出身。血型A型。*完売劇場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