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德·维特

✍ dations ◷ 2025-04-05 00:22:29 #Articles with Dutch-language external links,1625年出生,1672年逝世,南荷兰省人,17世纪数学家,荷兰数学家,

约翰·德维特(荷兰语:Johan de Witt,1625年9月24日-1672年8月20日) ,荷兰政治家,是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当时正值荷兰黄金时代高峰,尼德兰七省共和国(中文也译作“荷兰共和国”)得益于繁盛的海上贸易和全球化,是欧洲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德·维特在1650到1672年之间作为大议长控制了荷兰的政治,与多个主要城市的分政府紧密合作,尤其是他的家乡多德雷赫特以及他妻子的出生地阿姆斯特丹。 

约翰·德维特出生于显赫之家,父亲雅各布德·维特曾多次出任多德雷赫特的市长。维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跟随哥哥的壮游走遍了大半个欧洲。1647年,22岁的维特在大学毕业后,于海牙开始律师事业。到了1650年,荷兰执政威廉二世在逮捕了敌对的反执政派议员(包含维特的父亲雅各布)后,突然得病死去,他的遗腹子威廉三世在父亲死后一周才出生,荷兰国会(由反执政的议会派控制)因此趁机取消执政一职,扩大议会的寡头政治及大议长(国会领袖)的权力。

1650年12月,年仅25岁的维特,以自己的才华当选为多德雷赫特市的首席法官,同时也成为该市在国会的代表,而他的政治才华也很快就展现出来。到了1653年,他上位就任荷兰伯国大议长,在第一次无执政时期(英语:First Stadtholderless Period)再一次将大议长这一省级官职变为了实际上的荷兰共和国领袖。他上台后立刻结束第一次英荷战争,甚至在1658年亲赴英国,与克伦威尔谈判,成功化解两国的矛盾;虽然荷兰仍承认战败并接受英国克伦威尔提出的航海法,但总算让荷兰的持续的损失止血回复。同时他与英吉利共和国协议,接受秘密允诺的《除名条款》〔Act of Seclusion〕),保证荷兰永远不把奥兰治亲王选为执政和最高统帅,因为为威廉斯三世亲王之母是前英王查理一世之女,而克伦威尔正是推翻查理并处死他的敌人,自然不希望查理的外孙威廉坐上执政之位。。

随着和平的恢复,德维特因完成国会交付的任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政治威望,他成为共和国内政和外交决策的卓越领导人。此时他又娶了富有的芬德拉·皮克为妻,借助妻子的关系,维特结识了许多阿姆斯特丹的商业大亨。有了这些富商的支持,维特更加坐稳大议长的位子,并替自己的父亲雅各布、哥哥康勒斯·德·维特及亲友们都安插上了重要官职,成为自己的执政团队,如此联省共和国的大权彻底掌握在他手中。

维特的政府有朝气,也有执政能力。他制止荷兰人铺张浪费的风气,对大商人降低政府贷款的利息;整修和购买军舰,并进一步改良军舰上的武器、加强对海军的训练。磨刀霍霍以向英国报复第一次英荷战争惨败的仇。他重用“海神”鲁伊特、降低债务、改善总议会和荷兰省议会两者的财政状况,并且恢复共和国在欧洲的威信。靠着这些出色表现,让他在1663年再次当选大议长。除了政绩突出外,他为人谦逊、态度和蔼,有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他热爱文化,结交各行各业的知名人物,就连一向很少与他人接触的大哲人史宾诺沙,也在他的盛情邀请下移居海牙。

维特治下的荷兰缔造了黄金时代最高峰的20年,并打赢了1665-1667年的第二次英荷战争,1667年尼德兰舰队溯泰晤士河和梅德威河上达查塔姆(Chatham),摧毁英国造船厂并在系泊处焚毁英国战船。为了应战,维特孜孜不倦地处理军事上的各种问题,从大的战略到小的细节都一一过问,甚至多次与舰队一起出海,置身于危险之中,让海军官兵都深刻地被大议长折服,奋勇杀敌以表达他们对维特的敬意。当荷兰越占上风并计划提出报复性的条约时,却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在1667年法王路易十四表面要支援盟友荷兰时,他没有派出海军和地面部队去援助尼德兰,却率领大军开始侵入西属尼德兰,展开遗产战争。由于法国迅速征服低地国南部对荷兰共和国和不列颠都构成威胁,两方面于1667年7月31日达成协议签订《布雷达和约》,接着德·维特利用外交手段,促成了反法1668年三国同盟(英语:Triple Alliance(1668))(荷、英、瑞)的成立,在关键时刻使得战争局势逆转,发动侵略战争的法王路易十四也不得不作出让步,归还所有弗朗什-孔泰和西属尼德兰的占地。1668年1月,瑞典-英国-尼德兰联盟成功强迫法国与西班牙媾和。

路易十四因为战争准备不足,被迫接受荷兰的要求而答允和议,但却种下路易十四对德·维特与荷兰的强烈怨恨。正巧当时英王查理二世在第二次英荷战争输给荷兰之后,虽然被迫在1668年与荷兰缔结同盟去向法国施压,但查理二世一直愤恨不平,渴望复仇。因此一拍即合的英法两方,于1670年签署多佛秘密条约(Secret Treaty of Dover),英王查理二世与法王路易十四结盟,计划在两年后联合攻打荷兰。

于是1672年最终法荷战争爆发了,英法联军于5月大举入侵荷兰,阿姆斯特丹危在旦夕,史称灾难年。德·维特民心丧尽,被迫下台,最终也被愤怒的海牙暴民动私刑被判有罪而处死。

2004年票选最伟大的荷兰人当中,他排名第32。

相关

  • 手舟骨手舟骨(英语:Scaphoid bone),又称舟状骨。Bones of the left hand. Volar surface.
  • 逻辑逻辑(古希腊语:λογική;德语:Logik;法语:logique;英语:logic;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logica),又称理则、论理、推理、推论,是对有效推论的哲学研究。逻辑被使用在大部分的
  • 咒可以指:
  • 卡氏座标笛卡尔坐标系(英语: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也称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是一种正交坐标系,由法国数学家勒内·笛卡尔引入而有此名。二维的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相互垂直、相交于
  • 扁率数学上,扁率定义为椭球体的角离心率(英语:Angular eccentricity) o ε = arccos ⁡ (
  • A05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A05(肝、胆疾病治疗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
  • 藩府曾蔡二姬墓藩府曾蔡二姬墓位于台南市南区的桶盘浅墓园内,过去是台湾府城大南门外的竹溪东岸师爷冢前新坪,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公告为中华民国三级古迹。藩府二字指的是“延平郡
  • 邺城邺城遗址或称邺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由南北两座相连的城池组成(即邺北城、邺南城)。邺北城自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由曹操在旧城基础上开始营造。是为曹魏五都之一。后
  • 氙酸氙酸(化学式:H2XeO4)由三氧化氙溶于水得到,是很强的氧化剂,用在有机合成中,易爆炸性分解为氙、氧气和臭氧。鲍林在1933年预测了氙酸的存在。
  • 短面熊短面熊(学名:),又称为熊齿兽,是一种生活于更新世北美洲已灭绝的熊,生活于大约1千8百万年前至1万1千年前。它们是北美洲早期最常见的熊,尤其在加州,外观可能类似现生的棕熊,但有较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