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活动带

✍ dations ◷ 2025-08-10 21:00:31 #菲律宾活动带
菲律宾移动板块是一块处在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复杂地质构造区域。它包括了菲律宾的大部分区域。除了菲律宾断层系统,它还包含两个板块:西部的马尼拉海沟和东部的菲律宾海沟。在这个板块内,许多对相邻的主要板块进行剪力作用的地壳岩块和微板块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形。菲律宾大部分的区域,包括北部的吕宋,都处在菲律宾移动板块。菲律宾移动板块东至菲律宾海板块,南至马鲁古海碰撞带,西南部与巽他板块连接,西部和西北部与南中国海盆地相邻。它的最北端靠近台湾东部。在那里,吕宋火山弧的北吕宋海槽和南中国海常发生地质活动。菲律宾移动板块也被称作菲律宾微板块和台湾-吕宋-民都洛带。尽管是菲律宾的一部分,巴拉望和卡拉棉群岛、苏禄群岛、棉兰老岛西部的三宝颜半岛都处在巽他板块向东北伸出的两个海湾上。它们并不属于菲律宾移动板块。但是上述的位置都与菲律宾移动板块发生碰撞。苏禄海沟处在苏禄海盆地苏禄微板块和巴拉望微板块的边界处。巴拉望海沟处于巴拉望微板块和南海盆地南沙群岛高地的交界处。 在1981年,巴拉望/卡拉棉海湾又被称作:巴拉望板块和巴拉望岩块。1989年,巴拉望/卡拉棉海湾还被称作巴拉望微岩块。菲律宾移动板块西至马尼拉海沟。它还和内格罗斯海沟和哥打巴托海沟相邻。这些海沟吸收了菲律宾移动板块与巽他板块之间的摩擦。菲律宾移动板块东部的边界是菲律宾海沟和东吕宋海沟。这两个海沟吸收了菲律宾海板块的地壳摩擦。 菲律宾海沟和东吕宋海沟被位处菲律宾海板块的本哈姆高地截断。本哈姆高地从历史上至今一直与东吕宋的马德雷山脉产生着碰撞。菲律宾移动板北部连接着台湾。在那里,吕宋岛弧和吕宋前弧的前端分别形成了海岸山脉东部和台湾的花东纵谷。菲律宾移动板块南部连接着马鲁古海碰撞带。马鲁古海碰撞带本身向北延伸贯穿菲律宾一直到达台湾。在马鲁古海碰撞带,由于东印度尼西亚的哈尔玛赫拉弧(Halmahera Arc)和桑吉和弧(Sangihe Arc)的碰撞作用,马鲁古海板块被两个板块所吞没。吕宋岛被南北走向的菲律宾断层系分为东西两部分。但是南北方向仍然连在一起。Pinet和Stephan在1989年的详细研究表明,北吕宋岛是菲律宾移动板块的一部分。菲律宾移动板块一般被认为是由一些由不同原因产生的大型岩块所组成。 7个主要的岩块在吕宋被确定: 东马德雷、 昂阿特、三描礼士、中吕宋岛、比科尔和卡坦端内斯岛。菲律宾中部有4个主要岩块: 班乃、民都洛、宿务和保和。 棉兰老岛有6个主要岩块:太平洋、苏里高、普哈达半岛、棉兰老岛中部山脉、Daguma区和三宝颜。

相关

  • 顶点在几何学中,顶点是2条或以上的边、超边、线、线段或曲线等数学对象的交会点。在这个定义之下,多面体或多边形中由2条边或棱所交出的角或顶角其端点称为一个顶点。在抽象几何学
  • 摩西·迈蒙尼德迈蒙尼德为摩西·本·迈蒙(希伯来语:משה בן מימון;阿拉伯语:أبو عمران موسى بن ميمون بن عبد الله القرطبي الإسرائيل
  • 命题公式在数理逻辑中,公式是表达命题的形式语法对象,除了这个命题可能依赖于这个公式的自由变量的值之外。公式精确定义依赖于涉及到的特定的形式逻辑,但有如下一个非常典型的定义(特定
  • 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历史悠久,同时又是南京大学的新兴学院之一。前身是原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医学院并于三年后分出。1987年南京大学医学院复建,是全国综合性大学
  • 点突变点突变(英语:point mutation)是突变的一种类型,在遗传材料DNA或RNA中,会使单一个碱基核苷酸替换成另一种核苷酸。通常这个术语也包括只有作用于单一碱基对的插入或删除。点突变可
  • 基因靶向基因标的(英语:gene targeting,又称为基因标靶)是一种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改变生物体某一内源基因的遗传学技术。这一技术可以用于删除某一基因、去除外显子或导入点突变,从而可以对
  • 潜水潜水泛指所有的水面下活动。包含使用压缩机由水面供气的潜水;由潜水员自行携带呼吸系统的水肺潜水;以及不携带呼吸系统,仅使用轻装备的自由潜水。根据潜水的方式和各自使用的不
  • 氯化锂氯化锂(化学式:LiCl)是一个碱金属卤化物,室温下为白色易潮解的固体。受锂较小的离子半径和较高的水合能的影响,氯化锂的溶解度比其他同族氯化物都要大得多(83g/100mL,20 °C)。 它
  • 狗攻击狗属于掠食者,纵使被人类饲养驯服,它们仍有狡猾的天性、灵敏的身手、强壮的体型以及自我防卫机制。尖锐牙齿、爪子、双颚与四肢都有强壮肌肉,无意间造成的抓伤也很容易造成感染
  • See text.See text.根瘤菌主要指与豆类作物根部共生形成根瘤并能固氮的细菌,一般指根瘤菌属和慢生根瘤菌属;两属都属于根瘤菌目。根瘤菌侵入寄主根内,刺激根部皮层和中柱鞘的某些细胞,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