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07-16 23:10:09 #目
目(英语:order, 拉丁语:ordo)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个分类级别,是位于纲和科之间的级别:物种属于和不属于每个目是由生物分类学家决定的,和是否应该认可一个特定的目。 通常没有确切的协议,不同的生物分类学家各自采取不同的立场。 在描述或识别目时,生物分类学家不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则。 一些分类群几乎普遍被接受,而另一些分类群则很少被认可。对于某些生物群,使用一致的后缀来表示其级别是一个目。拉丁语后缀-(i)formes表示“具有形式”的意思,用于鸟类和鱼类的科学名称,但不用于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命名。后缀-ales用于植物、真菌和藻类的目的名称。对于《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所涵盖的某些演化支,有时会使用一些其他分类,但并非所有这些分类都得到官方认可。在他们1997年的哺乳动物分类中,McKenna 和 Bell 在总目和目之间使用了两个额外的级别:"大目(grandorder)"和"上目(mirorder)"。 Michael Novacek(1986)将它们插入同一位置。 迈克尔·本顿(英语:Michael Benton)(Michael Benton,2005)将它们插入"总目(superorder)"和"高目(magnorder)"之间。 这个位置被 Systema Naturae 2000 和其他人采用。在植物学中,"亚纲"(subclass)和"亚目"(suborder)的级别是预定义为分别在"目"级别之上和之下的次一级的级别。 只要被清晰的定义,就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更进一步的级别。"总目"级别是被常用的,其中 -anae 结尾是由植物学家亚美因·塔赫塔江(Armen Takhtajan)的出版物从1966年开始发起的。德国植物学家奥古斯都·奎里努斯·里维努斯(英语:Augustus Quirinus Rivinus)(Augustus Quirinus Rivinus)在他的1690年代一系列论文中出现的植物分类中首次引入了作为具有其独特名称的生物分类的独特级别(并且不是仅仅称为更高一级的属(genus summum))的“目”。 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是第一个将其应用于他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1735年,第1版)中所有三个自然界(矿物,植物和动物)的划分。对于植物,林奈在《自然系统》和《植物种志》中的目是被严格限制的,被用于将人为的细分为纲到更易于理解的更小的组。 当"ordo"一词首次被用于植物的自然单位时,在19世纪的著作中,例如德堪多的《植物学基本理论》的"德堪多分类系统"(De Candolle system),和边沁和胡克的《Genera Plantarum》的"边沁-胡克系统(英语:Bentham & Hooker system)"(Bentham and Hooker's system),它表明了现在所称的“科”被赋予目的分类单元(参见自然目)。在法国植物学出版物中,从Michel Adanson的《Familles naturelles des plantes》(1763年)到19世纪末,"科"(famille,复数:familles)一词被用作拉丁语ordo的法语等价物。 这种等同性在阿方斯·比拉姆·德康多尔(Alphonse De Candolle)的《植物命名法则》(Lois de la nomenclature botanique)(1868)中明确说明,这是目前使用的《国际藻类、真菌、植物命名法规》的前身。在1905年国际植物学大会的第一个国际植物命名(英语:Botanical nomenclature)规则中,“科”(familia)一词被分配到法语的“famille”所表示的级别,而目(ordo)一词被保留给了更高的级别,给予19世纪经常被命名为“群”(cohors) (复数群体)的级别 。一些植物分类的“科”仍保留林奈“自然目”的名称,甚至林奈认可的前林奈时期的自然目的名称,作为其自然分类中的目(例如棕榈科(Palmae)或唇形科(Labiatae))。 这些名称称为‘描述性的科名字(descriptive family names)’。在动物学中,林奈分类中目的使用更加一致。 也就是说,《自然系统》的动物学部分中的目是指自然群体。 他的一些目名称仍在使用中(例如鳞翅目是为蛾和蝴蝶所属的目,或双翅目是为苍蝇,蚊子,摇蚊(midge)和蠓所属的目)。在病毒学方面,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生物病毒分类表包括十五个分类群:域(realm),亚域(subrealm),界,亚界,门,亚门,类,子类,目,亚目,科,亚科,属,亚属和物种,将被应用 病毒,类病毒和卫星核酸。 有9个病毒目,每个都以后缀 -virales 结尾。

相关

  • 药品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药品指一切用作诊断、治疗、预防疾病
  • 退伍军人菌嗜肺军团菌是一种有鞭毛,革兰氏阴性,军团菌属多形态性的短小球杆菌。嗜肺军团菌是一种原发的人类病原体,会引发军团病。嗜肺军团菌不抗酸,无孢子,无荚膜,类似于杆菌。不能分解明胶
  • 肠杆菌等肠杆菌属(学名:Enterobacter)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生物及呈棒状的细菌,属于肠杆菌目肠杆菌科。这个属下的七个种都是病原及使宿主免疫受损的机会性感染的细菌。泌尿道
  • 病症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症状(英语:symptom)又称病状,医学术语,在疾
  • 牛奶牛乳,俗称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顾名思义,牛乳是牛的乳汁。在不同国家,牛乳也分有不同的等级,目前最普遍的是全脂、高钙低脂及脱脂牛乳。美国将牛乳按照脂肪含量分为五类
  • 叶绿体叶绿体(英语:chloroplast)是绿色植物和藻类等真核自养生物细胞中专业化亚单元的细胞器。其主要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含有的光合色素叶绿素从太阳光捕获能量,并将其存储在能量
  • 内共生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型态学是技术分析中重要的一环,最早可追溯至道氏理论。主要记录价格的变动,并将其转换成图表显示。由于目标测量的关系,使技术分析的支持者喜欢采用。根据所在位置,分成两大类:根据形状
  • 变异突变(英语:Mutation,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
  • wikiWiki(i/ˈwɪkiː/)是在万维网上开放,且可供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由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首先开发。沃德·坎宁安将wiki定义为“一种允许一群用户用简单的描述来创建和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