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神鹰

✍ dations ◷ 2025-05-20 02:14:00 #IUCN近危物种,美洲鹫科,卡尔·林奈命名的生物分类,国鸟,阿根廷国家象征,玻利维亚国家象征,智利国家象征,哥伦比亚国家象征,厄瓜多尔国家象征,秘鲁国家象征,活

安第斯神鹰(学名:),又名康多兀鹫、安第斯秃鹰、南美神鹰、安第斯神鹫,是南美洲的一种新大陆秃鹫。它们分布在安第斯山脉及南美洲西部邻近的太平洋海岸,是西半球最大的飞行鸟类。

安第斯神鹰是黑色的秃鹰,颈部底环绕有一圈白色羽毛,两翼上有很大的白斑,雄鹰则更为显眼。头部及颈部接近没有羽毛,呈暗红色,会因应情绪而变色。雄鹰头上有一个暗红色的肉冠。不像其他猛禽,安第斯神鹰的雄鹰体型较雌鹰大。

安第斯神鹰主要吃腐肉,喜欢如鹿或欧洲牛等大型动物的尸体。它们5-6岁就达至性成熟,栖息在海拔3000-5000米的岩壁。每次会生1到2枚蛋。它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可以活到100岁。

安第斯神鹰是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及秘鲁的国家象征,且经常出现在南美洲的传说及神话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它们列为近危。它们受到失去栖息地及二次中毒所威胁。在几个国家已经有保育及饲养的计划。

安第斯神鹰是由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所描述,其最初的学名一直缘用至今。其属名是直接取自秃鹰的拉丁文。种小名则是来自古希腊文的“γρυπός”,意思是“钩鼻”。

安第斯神鹰及其他六种新大陆秃鹫的准确分类仍然不明。虽然新大陆秃鹫与旧大陆秃鹫有着相似的外表及接近的生态位,但它们却是源自于不同地方及互不相关的祖先。两者之间的分野仍在争论中,早期有指新大陆秃鹫较接近鹳,较近期的说法则指它们应与旧大陆秃鹫一同分类在隼形目或自成一目的美洲鹫目中。美国鸟类学者协会(American Ornithologists' Union)就将新大陆秃鹫从鹳形目改为地位未定,并注有分类在隼形目或美洲鹫目的可能性。

安第斯神鹰是属内唯一现存物种。它们不像加州神鹫般有大量的化石,只有不充分的化石纪录。一些于上新世或更新世的南美洲物种与安第斯神鹰并没有分别,而在玻利维亚塔里哈省发现的细小骨头,则属于安第斯神鹰的古亚种所有。

虽然安第斯神鹰平均较加州神鹫短5厘米,但它们的翼长较阔,可以达2.7-3.1米。它们也较为重,雄鹰达11-15公斤,雌鹰重7.5-11公斤。整体长度介乎117-135厘米。大部分的数据都是来自饲养的安第斯神鹰。

安第斯神鹰的羽毛是黑色的,有白色羽毛围绕颈部底。它们在翼上有白色斑纹,在雄鹰上尤为显眼,但要第一次换羽后才会出现。头部及颈部都是红色至暗红色的,只有很少羽毛。它们会很小心地保持头部及颈部的清洁,而秃头也是一种卫生的适应性,可以让紫外线及脱水来帮助皮肤消毒。它们的头顶扁平,雄鹰有一个暗红色的肉冠。它们头部及颈部的肤色会随着情绪而有所变化,可以作为沟通的工具。雏鹰一般呈灰褐色,头及颈都是黑色的,有褐色的环状领。

安第斯神鹰的中趾很长,后趾则发育不全,所有趾上的爪都相对较直及钝。所以它们的脚很适合行走,很少会用爪来作为武器或抓住东西。它们的喙弯曲,可以撕开腐肉。雄鹰的瞳孔是褐色的,而雌鹰的则是深红色的。眼皮没有眼睫毛。与一般猛禽不同,雌鹰是较雄鹰细小的。

安第斯神鹰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北至委内瑞拉及哥伦比亚,但数量十分稀少沿安第斯山脉南至厄瓜多尔、秘鲁及智利,经玻利维亚及阿根廷西部至火地群岛。于19世纪初,它们分布在委内瑞拉沿整个安第斯山脉至火地群岛,但其分布地已因人类活动而大大减少。它们主要栖息在辽阔的草原及高达海拔5000米的山区,喜欢开扬及没有森林的地区,如岩石区或山区等,方便在空中寻找尸体。它们有时也会在玻利维亚东部及巴西西南部的低地、智利及秘鲁的沙漠地区及巴塔哥尼亚的假山毛榉属森林出没。

安第斯神鹰飞行时会在空中盘旋,姿势优美。它们会水平张开双翼,初级飞羽末端会向上。它们没有支撑大型肌肉的胸骨,由此可以看出它们主要是以滑翔的方式飞行。它们会在地上拍动双翼,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拍动的次数变得很少,只依赖气流来保持高度。达尔文(Charles Darwin)指观察了它们飞行1.5小时,仍不见它们拍动一次双翼。它们喜欢栖息在高处,可以减少大力拍动双翼的次数。它们有时也会在岩壁滑翔,借助气流之力上升。

安第斯神鹰就像其他的新大陆秃鹫般,会排便到脚上来帮助降温。故此,它们的脚上很多时都留有一层白色的尿酸。

安第斯神鹰是食腐动物,主要吃腐肉。野生的安第斯神鹰栖息在大片土地,一日会飞行超过200公里来觅食。在内陆地区,它们喜欢吃大型的尸体;而在近岸地区,它们则喜欢吃水生哺乳动物的尸体。它们也会袭击细小鸟类的巢穴,偷鸟蛋吃。缘岸地区的食物供应较为充足,有时安第斯神鹰甚至自我限制其觅食地区在岸边几公里内。它们是靠视觉或跟踪其他食腐动物来寻找尸体的。它们有可能会跟踪美洲鹫属的红头美洲鹫、小黄头美洲鹫及大黄头美洲鹫觅食,因为这些美洲鹫属可以靠嗅觉来侦测尸体腐化初期发出的乙硫醇。细小的美洲鹫属有时在撕开大型动物尸体时感到困难,需要靠较大型的安第斯神鹰来协助,这也是一种共生的例子。安第斯神鹰只会间歇性觅食,甚至几日也不进食;一旦进食就会一次吃几磅腐肉,有时甚至飞不起来。由于它们的脚爪并不适合抓住东西,它们只能在地上才可以进食。它们在生态系统上可以帮助清除腐肉,防止疾病的爆发。

安第斯神鹰到了5-6岁就达至性成熟。它们的寿命可以达50岁或更长,终生也会交配。在求爱时,雄鹰的颈部会由暗红色变为鲜黄色,并且会张开。它们会伸出颈来接近雌鹰,显示它们的颈部及胸部,并且发出嘶嘶声,接着会张开双翼,直立及摆动其舌头。它们也会一边跳一边叫,或跳舞来示爱。它们喜欢在海拔3000-5000米的地方筑巢及繁殖。它们的巢是由树枝组成,放置在岩壁上。在如秘鲁这些较少岩壁的地方,它们会石缝间筑巢。它们于每两年的2月及3月间会生1-2枚蛋,蛋呈蓝白色,重280克,长75-100毫米。孵化期为54-58日,雄鹰及雌鹰会一同孵化。若雏鹰或蛋失踪,它们会再生一只蛋来取代原有的。故此,一些研究人员尝试以此来增加它们的繁殖率。

雏鹰是灰色的,差不多与父母一样大小。它们出生后6个月就可以飞行,但仍会与父母同住及觅食直至2岁。健康的成年安第斯神鹰并没有天敌,但大型猛禽及哺乳类掠食者可能会掠食鸟蛋或雏鹰。安第斯神鹰群族有很完好的社会结构,会以身体语言、竞争行为及发声来决定啄食腐肉的次序。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安第斯神鹰列为近危。它们于1970年第一次被列在美国的濒危物种中,指它们处于接近灭绝的状况。失去栖息地及次级中毒都是威胁它们的原因。它们受威胁的地区是在其北方的分布地,在委内瑞拉及哥伦比亚尤为稀少。由于它们被认为是会攻击家畜而受到农民的迫害,加上它们行动迟缓及低繁殖率,其数量因而大幅受到影响。透过教育已经改正了这种错误观念。将饲养的安第斯神鹰放生到阿根廷、委内瑞拉及哥伦比亚的野外令它们的数量有所增加。最先是于1989年将饲养的安第斯神鹰放生到野外。当饲养安第斯神鹰时,要尽量避免与人类接触。喂饲雏鹰时会用模仿成鹰的手套,避免雏鹰铭印了人类,危害放生后的生存机会。它们会被留在鸟舍三个月,鸟舍的设计会模仿其生存环境,以适应放生。放生的安第斯神鹰会有人造卫星追踪,以观察其移动及是否仍生存。

为了捕捉所有野生的加州神鹫,于1988年,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署展开了一个重新引入的实验,涉及在加利福尼亚州放生饲养的安第斯神鹰。为防止这些南美洲物种意外地入侵美国,所有放生的都是雌鹰。这个实验很成功,所有放生的安第斯神鹰都已被捉回及在南美洲再次放生。

安第斯神鹰是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及秘鲁的国家象征。它们是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及厄瓜多尔的国鸟。它们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的传说及神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如白头海雕在北美洲的地位一般。自前2500年就有工艺品有安第斯神鹰的图象,它们也是安第斯山脉一带宗教的一部分。在安第斯神话中,它们与太阳神有关,更是上界的统治者。安第斯神鹰就象征了权力及健康,而其骨头及器官更被认为有医药功效。有指秘鲁一些斗牛中,会将安第斯神鹰系于公牛的背上,它们会啄公牛的背来刺激打斗。在打斗后它们一般都会存活,并会被放生。在秘鲁有一项仪式,会将活的安第斯神鹰挂起,让途人挥拳打至死亡为止。

安第斯神鹰在很多国家都是邮票的图象,例如于1960年在阿根廷、于1985年在玻利维亚、2001年在智利、1992年在哥伦比亚、1958年在厄瓜多尔、1973年在秘鲁及2004年在委内瑞拉都有出版印有安第斯神鹰的邮票。它们也在哥伦比亚及智利的钱币及纸币上都印有安第斯神鹰。在几个国家的纹章中都有安第斯神鹰,用以代表安第斯山脉。

玻利维亚国徽

智利国徽

哥伦比亚国徽

厄瓜多尔国徽

相关

  • 小村寿太郎小村寿太郎(1855年10月26日-1911年11月26日)是日本明治时代的外交官。曾任外务大臣。安政2年(1855年)9月16日,日向国饫肥藩(宫崎县日南市)出生。明治3年(1870年),大学南校(东京大学前身)
  • 对称性破缺对称性破缺(symmetry breaking)系指物理学里,在具有某种对称性的物理系统之临界点附近发生的微小振荡,通过选择所有可能分岔中的一个分岔,打破了这物理系统的对称性,并且决定了这
  • 咸丰咸丰(满语:ᡤᡠᠪᠴᡳ ᡝᠯᡤᡳᠶᡝᠩᡤᡝ,穆麟德:gubci elgiyengge,太清:gubqi elgiyengge;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
  • 非洲史非洲的历史悠久,是人类的发源地,在公元前4000年的埃及有非洲最早的文字记载。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中,有一些是在尼罗河以外流域。但反过来说非洲很多地方一直缺乏文字记载和信史
  • 苯酮尿症苯丙酮尿症,又称苯酮尿症(英语:Phenylketonuria,缩写为PKU),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肇因于苯丙氨酸这种氨基酸的代谢能力下降。如果不接受治疗,苯丙酮尿症可能引起智能障碍、癫痫发作
  • 铁道警察学院铁道警察学院,是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一所公安高等院校,中国唯一一所铁路警察高等院校,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48年11月,东北铁路公安学校(接收国民党东北警校资源)。19
  • 圣胡安地铁圣胡安市区列车(西班牙语:Tren Urbano,英语:Urban Train),又称圣胡安地铁,是美国属地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的地铁系统,目前只有一条线,长17.2公里,有16个站,绝大部分都是高架或在地面上,只
  • 元文宗天历:1328年九月-1329年三月 天历:1329年八月-1330年五月 元文宗图帖睦尔(蒙古语:ᠲᠥᠪᠲᠡᠮᠦᠷ 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西里尔字母:Төвтөмөр хаан;1304年2月16日-1332
  • 芬斯特拉峰芬斯特拉峰(Finsteraarhorn,4274米),属瑞士阿尔卑斯山脉部分伯尔尼阿尔卑斯山脉中的最高峰。芬斯特拉峰首次登顶者长期存在一些争议。Johann Rudolf Meyer声称与登山导游 Arnold
  • 巴拉马打路巴拉马打路(英语:),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东西走向,具历史意义,连接悉尼中心商业区与巴拉马打的道路。它是大西部公路(英语:Great Western Highway)的最东路段,东面始于维多利亚公园(近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