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处理
✍ dations ◷ 2025-04-25 00:05:20 #化学处理
化制处理是是将动物尸体或废弃屠体、内脏、皮、骨或蹄等经由加工处理,分解成油脂及蛋白质等可再利用之资源。在动物传染病防治条例细则定义以动物尸体、废弃屠体及其内脏、皮、血液、骨与蹄等为原料,经加工化制为肥料、饲料、皮革、胶及工业用油脂等之场所为化制场经过称重,纪录动物尸体重量,然后卸至原料区集中,此后原料再进行切绞碎处理,减小物料粒径,切绞碎粒径在100mm以下,以利后续加工处理,于切绞碎后经高温蒸煮制成肉骨粉半成品,蒸煮作业为批次处理,一批最大处理量为15吨,蒸煮作业温度为140-180℃,压力7kg/cm2以下,连续蒸煮13~15小时,主要为杀菌及去除水分,国外化制场之灭菌处理,如丹麦德卡公司化制厂之化制原料灭菌处理,其作业温度133℃以上,压力3bar(3.059kg/cm2),且至少灭菌20分钟以上,且肉骨粉颗粒尺寸不能超过50mm(苏,2007)。在蒸煮后之粗料再经过翻炒搅拌,其作业温度为95-105℃,将粗料中的油脂软化为液态,然后进行油骨分离,蒸煮后之粗料温度约为100℃,可直接进行油骨分离,但因蒸煮批次作业最大量为15吨,油骨分离无法快速处理完15吨之粗料,因而在等待油骨分离作业时,粗料温度下降,所以在油骨分离前需再进行加热翻炒搅拌,将粗料中的油脂软化。在油骨分离后产出油与油渣及肉骨粉半成品,油与油渣再经过过滤,过滤后之油送至贮油槽贮存,最后装桶出厂,贩售给下游业者作为饲料用油或肥皂用油。过滤后之油渣则再回到油骨分离进行分离。肉骨粉半成品(肉骨饼)则经过粉碎细碎,然后装袋包装再出厂,贩售给下游业者作为饲料原料或肥料原料。将动物尸体或废弃屠体、内脏、皮、骨或蹄等未利用之资源经过加工处理变为可利用之资源,可达到农业永续经营之目标,较掩埋及焚化法之处理方式为佳
相关
- 结节病结节病(英文:Sarcoidosis,来自单词sarc,“肉体”的意思,并加上后缀-oid表示“像..似的”或“有质量的”,与后缀-osis,“疾病或非正常情况”的意思)英文中有时也被叫做sarcoid(简称),贝
- NSK萨格勒布国家和大学图书馆(克罗地亚语:Nacionalna i sveučilišna knjižnica u Zagrebu,原称Nacionalna i sveučilišna biblioteka u Zagrebu)是克罗地亚的国家图书馆,也是萨
-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语: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缩写为COPD),常简称为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阻塞性肺疾病(英语:Obstructive lung disease)。其
-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英语: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缩写为SEM),简称扫描电镜,是一种电子显微镜,其通过用聚焦电子束扫描样品的表面来产生样品表面的图像。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相互
- 菌毛线毛(拉丁语:fimbria,复数:fimbriae)是很多革兰氏阴性菌表面的附属物,比鞭毛细。通常直径3~10奈米,长度可达几微米。线毛可被细菌用于附着在物体表面上。一个细菌可以有上千条线毛
- 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Atomic mass unit,amu),现称统一原子质量单位(Unified atomic mass unit,u)或道尔顿(dalton,Da),是用来衡量原子质量的单位,定义为静止未键结且处于基态碳12原子质量的1/12
- 拟病毒拟病毒(Virusoid)也称为类病毒,它是一种环状单链RNA。它的侵染对象是植物病毒。被侵染的植物病毒被称为辅助病毒,拟病毒必须通过辅助病毒才能复制。单独的辅助病毒或拟病毒都不
- 病史病史,为自然人个人或家族以往所患疾病的历史。在医学上,可从病史可以推测及研究出某些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交叉影响。例如儿童病历史、家庭遗传、生活习惯、饮食偏好、性行为
- 时间时间是一种尺度,在物理定义是标量,借着时间,事件发生之先后可以按过去-现在-未来之序列得以确定(时间点),也可以衡量事件持续的期间以及事件之间和间隔长短(时间段) 。时间是除了空
- 扫墓扫墓,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闽南人称扫墓(sàu-bōng)、挂纸(kuì-tsuá)、探墓厝(thàm-bōng-tshù),如有携带三牲等供品,才称作“培墓”(puē-bōng)。客家人则呼为挂纸(koa-ch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