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读不回

✍ dations ◷ 2024-12-23 15:11:09 #2013年日本,网络文化,互联网用语,社会问题,欺凌

已读不回(日语:既読スルー/きどくスルー  ?)是一个流行于日本的俚语,意为通过即时通讯软件LINE聊天时,“自己通过信息功能(聊天功能)发送的信息,对方读了却不回复”或者“自己读了别人发来的信息后不进行回复”。

已读不回又称为既读无视(日语:既読無視/きどくむし  ?)、已读逃避(日语:既読ブッチ/きどくブッチ  ?)、“KS”(日语“既読スルー”的罗马字首字母缩写)等。

通过LINE的信息功能(聊天功能)发送的信息在接收方阅读(信息在对方的设备上显示)后,发送方的界面会自动显示有“已读”(既読)字样。已显示已读字样(即对方已经阅读信息),却没有(马上)收到回复的状态在LINE用户文化中即以“已读不回”“既读无视”等词语描述。该说法在多数情况下是从信息发送方的角度定义,即表示“对方没有回复的状态”,但也有从接收方立场出发,用于表示“不回复对方”的情况。

在对“已读”的理解方面,不同人存在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词语的使用依发送方状况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应该能收到回复”的信息未能在对方读后收到回复时用“已读不回”表示,“很明显想要得到回复”的信息未收到回复时则使用语气更强的“既读无视”。此外,也有见解认为“只要显示成了已读,就算没收到回复,也可判断对方已经知道信息内容了(即相当于‘了解’)”。

有用户不将“已读”显示功能用于判断“是否实际读了信息”,而是借其确认人际关系中“关心”程度、也有用户把“已读功能”本身作为沟通的一部分使用,例如“收到不好回复的内容或者不爽的信息时会故意设成‘已读’而不回复”。LINE用户之间也因此出现了“设成已读”“不设成已读”等说法。

另外,不阅读信息(不设成“已读”状态)也不回复的行为称为“未读放置”(未読放置/みどくほうち  ?)、“未读无视”(未読無視/みどくむし  ?)、“未读不回”(未読スルー/みどくスルー  ?)或“MH”(日语“未読放置”的罗马字首字母缩写)。除LINE外,普通的邮件(信件)“读了却不写回信”时也有表示成“已读不回”的情况。

LINE的“已读功能”最先是在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震灾发生后开发并应用,目的是为方便在灾害等不能立刻回复信息时确认对方的安否。LINE的宣传部门在一次采访中则称“LINE服务不是陌生交友工具,而是作为家人、朋友间的通讯工具推出的。为使通讯与实际交谈的状态更为相近,我们加上了用于提示信息已经传达给对方的已读功能”。尽管根据Mynavi News(日语:マイナビニュース)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最多人希望LINE取消的功能便是“已读功能”,但LINE仍没有在未来取消这项功能的计划。阅读LINE信息而不设成已读的方法包括使用专门应用程序(Android的“ちらみ”、iOS的“Unread”),阅读前开启设备的“飞行模式”等。

LINE的功能手机版本不支持“已读”显示。因此,若使用在日本有“加拉帕戈斯手机”之称的传统手机(日语:日本における携帯電話),用户便不能判断对方是否已阅读自己发送的信息。

LINE还发布了应用“已读功能”等系统的商业客户服务(LINE Business Connect),设想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活用“已读功能”。另有赞扬称在视觉、听觉障碍者方面,以前的传真、电子邮件等联络手段需要向对方发送“已读回执”,利用LINE的“已读功能”后便可省去这一步工作。

“已读不回”“既读无视”的明确起源时间尚未能考证,但一般认为“既读无视”一词出现较早,时期大约在2012至2013年。

上文提到“已读不回”的缩写是“KS”,该缩写曾在Inforest(日语:インフォレスト)发行的时尚杂志(日语:ファッション雑誌)《小恶魔ageha》出现,该杂志2013年8月刊的《age娘设计的“新·辣妹语(日语:ギャル語)”》一文对其进行了介绍,因此可能起源于称为“辣妹”的女性群体。LINE用户中使用此词语的亦主要是年轻人。

根据日本山形大学准教授(日语:准教授)加纳宽子(日语:加納寛子)的说法,在中学生间,“已读”状态显示后约15至30分钟没有回复即属于“已读不回”;亦有报导称有不成文规则要求在1-2秒内回复,也就是所谓的“即回”(即レス)。另一份问卷调查结果则显示,大约30分钟至6小时内不回复即可判断为“已读不回”。MMD研究所抽取了部分拥有智能手机的15-49岁男女进行调查,其中对“已读不回”感到“在意”和“有些在意”的人共计44.3%,“不在意”“不怎么在意”的人共计49.2%。

如下文所述,一般而言会认为“比起社会人(成年人),中学生(青年)对‘已读不回’显得更加敏感”,但其他民间调查大多显示,对“已读不回”的看法并不一定和性别或年龄挂钩。一份针对20-39岁LINE用户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问到了“已读不回多久后会着急”的问题,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不会着急”,另一项调查则称超过8成社会人男性对“已读不回”不会在意。除这些调查结果以外,也有报导称许多中学女生对“已读不回”不是很在意,反而40多岁的男性更不喜欢“已读不回”的行为。

“已读功能”具有可让信息发送方一眼看出对方是否已收到信息的优点,可以消除“对方是否收到了信息”的担心。但这个功能也是引发一些孤独感和不安的原因之一,例如信息发出却未显示“已读”时的“为什么不看信息”,以及显示“已读”但没有回复时的“是不是被无视了”一类的感觉。信息接收方也会因此产生“必须尽快回复”的压力,因此有报导称该功能实际上成为了双方交流时的负担。

根据JustSystems(日语:ジャストシステム)对大学生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约7成受访者认为“在对方知道自己已读的情况下,不回复的话会感觉不好”,这些心理负担带来的疲惫感通常称为“LINE疲”(LINE疲れ)。上文中提到的阅读信息但不设成“已读”的应用程序和秘技也因此得到设计和开发。

“已读不回”有时会被视为“大问题”或“禁忌”,尤其是在中学生中间。为避免自己“已读不回”,有人甚至在睡觉、洗澡时手上也离不开智能手机,亦有众多报导指出“已读不回”引发了人际关系恶化、欺凌、事件等问题。

日本总务省情报通信政策研究所(日语:情報通信政策研究所)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高中生平均每日的手机使用时间为161.9分,大大长于其他设备(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社交媒体中LINE的使用率最高,占到了85.5%。因智能手机使用而减少的时间方面,“学习时间”(40.7%)和“睡眠时间”(34.1%)占到了较高比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则是“有空就拿智能机上网”(42.6%)、“感觉自己有网络依赖”(25%)等回答较多。

“已读不回”引发的欺凌和事件主要为在对方无法使用LINE时故意开始聊天,然后以对方“已读不回”为由提出绝交(日语:共同絶交),亦或是绑架拘禁“已读不回”的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并施加暴行,也有“已读不回”的当事人在现实世界中遭他人无视,或是在LINE上受到人身攻击等先例。

关于“已读不回”引发的欺凌和事件多发的原因,IT记者高桥晓子认为走上社会的人即使遇上“已读不回”,通常也会认为对方“工作等太忙而不能回复”;与之相对的是,中学生们自己“太忙而不能回复”的情况本身就少,他们会倾向于把“已读却不回复”的行为理解为“故意不回复,不想回复”的明确“拒绝”行为,信息发送方和接收方便会在意识上产生“偏差”。社会学者土井隆义(日语:土井隆義)指出,“成年人觉得‘对方方便的时候回复就好’,而年轻人觉得经常联系才重要”。记者乌贺阳弘道(日语:烏賀陽弘道)则称原因在于LINE用户间完全没有关于“已读不回怎么办”的共识。他认为该问题与上文提到的年龄差引起的问题不同,它是由“是否在使用LINE”的差别带来的,Twitter的“转推”功能也有同样的问题。也有观点认为这属于同侪压力的一种。

与学校地下网站(日语:学校裏サイト)等不同,加入LINE的群组前必须得到成员的许可,LINE上进行的聊天属于日本电气通信事业法(日语:電気通信事業法)规定的“通信秘密(日语:通信の秘密)”,第三方不能进行监视。针对这些问题,有学校、教育委员会(日语:教育委員会)、地方自治体(日语:地方公共団体)安排了讲授LINE使用方法的课程和讲习,也有人提议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或禁止使用LINE本身。爱知县刈谷市便曾发布通告,从2014年4月起禁止市内中小学生在晚上9时后使用手机,设备在夜间须交由家长保管。该规定以防止使用LINE为目标,目的也包括防止集结在夜间游荡,避免打乱生活习惯等。此规定在监护人和儿童、学生方面收到了“学习、睡眠时间增加了”“可以防止出问题”等正面回应,但也有观点认为LINE上的欺凌不只是在线欺凌,其在多数情况下与发生于现实世界的欺凌也有联系,禁止使用手机不是根本解决办法。

日本国外也有使用LINE,但没有将LINE用作欺凌工具的报告。

考虑到上述的问题,有的公司开发聊天应用时便以“已读显示会给用户带来负担”为由不提供已读功能,Apple的iOS用消息应用iMessage则可在设置中将已读功能关闭。

这种“已读文化”有时也在日本邦乐(J-POP)中提及。

以Sonar Pocket(日语:ソナーポケット)于2013年发售的单曲《单恋。~Linaria~/Start Line!》(片想い。〜リナリア〜/スタートライン!)为例,其导曲中大意为“已读的信息却没有回复,感到不安”的歌词引发了关注。此外,在HKT48于2014年发售的单曲《樱花,大家一起来品尝》(Type-A)中,B面收录了一首名为《已读无视》(既読スルー)的歌曲,歌词中也出现了“LINE”字眼。

传统音乐方面,1993年发售的国武万里(日语:国武万里)《寻呼机不响(日语:ポケベルが鳴らなくて (曲))》等作品以歌词表现了当时的象征性通讯方式,有报导认为上方提到的Sonar Pocket的歌曲也属于这一类作品。

相关

  • 菲涅耳衍射在光学里,菲涅耳衍射(Fresnel diffraction)指的是光波在近场区域的衍射。菲涅耳衍射积分式可以用来计算光波在近场区域的传播,因法国物理学者奥古斯丁·菲涅耳而命名,是基尔霍夫
  • 地方性克汀病先天性碘缺乏症候群(又称矮呆病、克汀病、呆小病)是指因产妇对碘的摄取不足,使得婴儿先天性缺乏甲状腺激素(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而导致严重阻碍身心发展的一种症状。一般通过
  • 曲颈龟亚目并参见本文。Cryptodiramorpha Lee, 1995曲颈龟亚目(学名:Cryptodira)是龟鳖目下的一个亚目,又称潜颈龟亚目、隐颈龟亚目,分布广泛,陆地、淡水和海洋均有分布,包含了大多数龟鳖类,其
  • 长沙晚报长沙晚报,1956年7月1日由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创办,为湖南省长沙市市级报刊之一。长沙晚报创刊于1956年7月1日,最初叫做《长沙日报》。1961年1月,《长沙日报》改为《长沙晚报》。文
  • 西滕卡河西滕卡河(乌克兰语:Ситенька),是乌克兰的河流,位于该国西部,流经罗夫诺州和利沃夫州,属于斯洛尼夫卡河的支流,河道全长26公里,流域面积162平方公里,发源自盖基-西滕西基北部。
  • 2007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2007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下面是2007年11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
  • 马学良马学良(1913年6月22日-1999年4月4日),字蜀原,男,山东荣成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学者,尤其是彝语文研究。1934年始在北京大学就读,1938年毕业。1939年进入北大文科研究所研读语言学,1
  • 泰·布利尔泰勒·杰拉德·“泰”·布利尔(英语:Tyler Gerald "Ty" Burrell,1967年8月22日-)是美国的一位演员和喜剧演员。他最著名的角色是ABC情景喜剧摩登家庭中的Phil Dunphy角色,这个角色
  • 金刚亥母金刚亥母(梵语:वज्रवारारी,转写: Vajravārārī),是佛教金刚乘(密宗)本尊之一,属于空行母之体系,胜乐金刚与大悲红观音之明妃,起源于8至12世纪印度;为四大教派共同尊崇的母续
  • 具质量粒子具质量粒子(massive particle)是指其静止质量为非零实数的粒子。依照狭义相对论,这些粒子的速度都会比光速要慢。同义词慢子(bradyon,源自from 希腊语:βραδύς,tardyon或itt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