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布塞尔(德语:Martin Butzer,英语:Martin Bucer,又译马丁·比塞、马丁·布策,1491年-1551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教神学家和改革家。
马丁·布塞尔出生于阿尔萨斯的塞勒斯塔,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帝国自由城市。他曾是道明会修士,因受马丁·路德影响欲改革维桑堡教会而被天主教会处以绝罚,被迫逃往斯特拉斯堡。1549年他被辗转英国,执教于剑桥大学讲授神学之前,参加过若干次宗教会议,试图调解慈运理与路德之间的争执,来促进德国与瑞士改革派教会的联合,几次在哈根诺、沃木斯和拉提斯本参加与罗马天主教和解的会议,可惜未成功。他死后,女王玛丽一世命令破坏其墓地,焚毁了他的尸体,然而,伊丽莎白一世后来又重修了他的坟墓。
布塞尔1491年生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阿尔萨斯(当时德南,今法国),1508年正式加入道明会成为修士。曾在海德堡、美因茨 等地修读神学, 1518年布塞尔进入海德堡大学,受到同属道明会的阿奎那经院主义及当时人文主义的影响非常深。
在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风起云涌的世代,开始没多久各方意见就不是如此相同。就其中两位领袖,路德与慈运理(Huldrych Zwingli,1484-1531)年纪相仿,1520年代40岁上下的两人,已分别成为德国及瑞士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却因着神学教义上的不同意见,产生几多的争辩。生于1491年的布塞尔,比两位前辈年轻7岁,却扮演和平之子得角色,致力调解路德与慈运理两人的歧见与纷争。1520年代中后期,路德与慈运理对于圣餐论各执一词,且两人渐趋极端。布塞尔自1529年开始居中协调,既要取得路德这位对手方领袖的首肯,更需要承担被己方同路人不信任的风险。虽然布塞尔一再奔走,但是努力却难有明显果效。然而,让人感到敬佩的是,即便是遇到了重重阻碍,布塞尔仍持续的尽其所能地使人和睦,虽然有时被批评过于妥协,没有确定的立论;但是,布塞尔寻求和睦的决心和努力却值得让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