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布策

✍ dations ◷ 2025-04-28 21:16:28 #Articles having different image on Wikidata and Wikipedia,1491年出生,1551年逝世,神学家,墓穴

马丁·布塞尔(德语:Martin Butzer,英语:Martin Bucer,又译马丁·比塞、马丁·布策,1491年-1551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教神学家和改革家。

马丁·布塞尔出生于阿尔萨斯的塞勒斯塔,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帝国自由城市。他曾是道明会修士,因受马丁·路德影响欲改革维桑堡教会而被天主教会处以绝罚,被迫逃往斯特拉斯堡。1549年他被辗转英国,执教于剑桥大学讲授神学之前,参加过若干次宗教会议,试图调解慈运理与路德之间的争执,来促进德国与瑞士改革派教会的联合,几次在哈根诺、沃木斯和拉提斯本参加与罗马天主教和解的会议,可惜未成功。他死后,女王玛丽一世命令破坏其墓地,焚毁了他的尸体,然而,伊丽莎白一世后来又重修了他的坟墓。

布塞尔1491年生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阿尔萨斯(当时德南,今法国),1508年正式加入道明会成为修士。曾在海德堡、美因茨 等地修读神学, 1518年布塞尔进入海德堡大学,受到同属道明会的阿奎那经院主义及当时人文主义的影响非常深。

在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风起云涌的世代,开始没多久各方意见就不是如此相同。就其中两位领袖,路德与慈运理(Huldrych Zwingli,1484-1531)年纪相仿,1520年代40岁上下的两人,已分别成为德国及瑞士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却因着神学教义上的不同意见,产生几多的争辩。生于1491年的布塞尔,比两位前辈年轻7岁,却扮演和平之子得角色,致力调解路德与慈运理两人的歧见与纷争。1520年代中后期,路德与慈运理对于圣餐论各执一词,且两人渐趋极端。布塞尔自1529年开始居中协调,既要取得路德这位对手方领袖的首肯,更需要承担被己方同路人不信任的风险。虽然布塞尔一再奔走,但是努力却难有明显果效。然而,让人感到敬佩的是,即便是遇到了重重阻碍,布塞尔仍持续的尽其所能地使人和睦,虽然有时被批评过于妥协,没有确定的立论;但是,布塞尔寻求和睦的决心和努力却值得让人尊敬。

相关

  • 男性生殖器官男性生殖系统是由男性许多生殖器官或组织组成,和人类繁殖有关的系统。有些在体外,有些则在骨盆腔内。男性主要的性器官是制造精子的睾丸,以及分泌精液的阴茎,在和女性性交,精子可
  • 大氧化事件大氧化事件(Great Oxygenation Event ),也有氧化灾变(Oxygen Catastrophe or Oxygen Crisis)等不同称呼,是指约26亿年前,大气中的游离氧含量突然增加的事件。这一事件的具体原因尚
  • 龙萨比埃尔·德·龙沙(Pierre de Ronsard,又译作龙萨,1524年9月11日-1585年),法国诗人。十九岁时成为了一名神职人员。在这位本来一心侍奉神的少年情窦初开的时候,出于对美丽的卡桑德
  • 性甾体性类固醇(英语:Sex steroid,亦称为性甾体)是指一类与脊椎动物雄激素或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类固醇激素。他们的效应是由两种方式进行的:第一种是经核受体进行的慢性染色体组机制,
  • 服用口腔黏膜吸收(Buccal absorption 或 Oral absorption),是一种透过口腔内扩散作用的吸收方式。药物或是营养物质可透过口腔黏膜渗透到微血管,再将其带入体内循环,如此一来,可避免肝
  • 毒杀芬毒杀芬(英语:Toxaphene)是属于环境荷尔蒙的一种化合物,也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联合国环境署提出了十二种可能会对生态系或人体影响的物质,而毒杀芬也被列为其中的一种,其致癌性分
  • 唯英语运动唯英语运动(英语:English-only movement)又名英语官方化运动(英语:Official English movement)、独尊英语运动,是指美国政府以官方操作通过英语作为唯一官方语言的政治运动。1847年
  • 雪山 (台湾)雪山,位处苗栗县泰安乡梅园村与台中市和平区平等里之间,属于雪山山脉,为全台湾第二高峰,标高 3,886 米,仅次于玉山山脉的玉山主峰(3,952 米)。雪山在日治时代被称做次高山,是两座超
  • 卜洲村卜洲村是闽侯县祥谦镇辖下的一个行政村,含有洋里、富沙、中厝三个自然村。全村共有郑、叶、林、杨、陈、洪、孙等姓氏乡亲,多为先辈迁居于此。毗邻辅翼、山前、洋下、宏屿、南
  • 东陂河东陂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连州市境内,是湟川(连江)右岸支流,发源于连州市西北部与湖南省交界处的都庞岭,蜿蜒东南流,经三水瑶族乡、东陂镇和西岸镇,于市区连州镇的鸬鹚嘴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