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貂熊

✍ dations ◷ 2025-10-21 15:41:41 #上新世哺乳类,中新世哺乳类,鼬科,1924年描述的分类群

近貂熊(学名:),又称近狼獾,是一属已经灭绝的大型鼬科哺乳动物,广泛分布在新近纪的亚欧、非洲和北美大陆,与现代貂熊()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

近貂熊的化石材料在古北界甚为丰富,是三趾马动物群的重要组成物种,化石最初发现于中国华北。其模式种为短颚近貂熊(),于1903年由德国古生物学家舒罗塞(德语:Max Schlosser (Paläontologe))(Max Schlosser)率先描述并发表,但在当时被错误地认为是一种水獭。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德语:Otto Zdansky)(Otto Zdansky)研究后认为其与貂熊关系较近但也存在差异,建立了近貂熊属,其特征为:前几枚前臼齿较大,裂齿短于貂熊,上臼齿大、向前后扩展,内叶具后根突;下裂齿较长,基部较弱,下后尖或有或缺如。此后,在中国甘肃、陕西、山西、法国、印度、西伯利亚等地均有化石发现,并命名了多个新种,其中在山西保德县的一个地点出土了近30个头骨和20个颚骨,世所罕见。新北界亦有近貂熊化石出土,但不如古北界丰富,可见分布密度较低。一般认为近貂熊起源于中国,并在6百50万年前至7百万年前过渡到北美。:63—64

目前通用的近貂熊属的分类系统是在师丹斯基的基础上补充而来的,共8种,其中古北界6种,新北界2种。

近貂熊是目前已知与貂熊最接近的哺乳动物,一般认为由貂属()演化而来。近貂熊有多个演化分支,包括生活在干草原和森林草原上的不同类型,不同种之间的体型大小差距也很大。目前,学术界对于现代貂熊的起源有不同意见。师丹斯基在建立近貂熊属时对近貂熊是貂熊的直系祖先就持反对观点。芬兰学者比约恩·库尔滕(英语:Björn Kurtén)(Björn Kurtén)明确提出了近貂熊向貂熊的演化路线(→→→)。但中国学者徐晓风等认为在食肉目中貂熊的吻部较短且头骨的整体形态向猫科的极向发展,而近貂熊的吻部较长且头骨的整体形态向犬科的极向发展,因此两者仅为姐妹群。

相关

  • 抗体酶抗体酶(Abzyme)也称催化性抗体,是具有催化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它是抗体的高度特异性与酶的高效催化性的结合产物,其实质是一类在可变区赋予了酶活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酶的历史可
  • 孟乔森综合征孟乔森综合征(Munchausen syndrome)是指一种通过描述、幻想疾病症状,假装有病乃至主动伤残自己或他人,以取得同情的心理疾病。它还有求医癖、住院癖、佯病症等俗名。此疾病得名
  • Suillus bovinusBoletus bovinus L. (1753) Agaricus bovinus (L.) Lam. (1783) Ixocomus bovinus (L.) Quél. (1888) Mariaella bovina (L.) Sutara (1987)蕈伞平坦子实层连生可食用乳牛
  • 麻油麻油可以指:
  • 贾特拉帕蒂·希瓦吉·摩诃罗阇终点站坐标:27°10′30″N 78°02′32″E / 27.17500°N 78.04222°E / 27.17500; 78.04222贾特拉帕蒂·希瓦吉·摩诃罗阇终点站(马拉提语:छत्रपती शिवाजी महाराज
  • 日中友好议员联盟日中友好议员联盟,日本跨党派国会议员联盟。成立于1974年,旨在促进日中友好合作。主要由来自自民党,公明党,民主党,日本维新会,日本共产党等五个政党的国会议员组成。
  • 王府井小吃街坐标:39°54′40″N 116°24′38″E / 39.9112239°N 116.4106618°E / 39.9112239; 116.4106618王府井小吃街(Wangfujing Snack Street)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西侧,荟
  • 树堆树堆(英语:Treap),是有一个随机附加域满足堆的性质的二叉搜索树,其结构相当于以随机数据插入的二叉搜索树。其基本操作的期望时间复杂度为 O (
  • 侧花荚蒾侧花荚蒾(学名:)是五福花科荚蒾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福建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明初十才子明初十才子之称,是指明朝洪武年间的十位大文人。明初十才子最早见于明初吕敏的《题徐幼文惠山图》:“徐幼文居姑苏北郭,时称‘十才子’,幼文其一也。”十才子有:张羽、杨基、高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