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05-15 12:24:32 #≡
↔⇔≡当且仅当的逻辑符号当且仅当(英语:if and only if,iff),在数字逻辑中,逻辑算符反异或闸(exclusive or)是对两个运算元的一种逻辑分析类型,符号为XNOR或ENOR或 ⇔ {displaystyle Leftrightarrow } 。与一般的逻辑或非NOR不同,当两两数值相同为是,而数值不同时为否。在数学、哲学、逻辑学以及其他一些技术性领域中被用来表示“在这个条件成立,并且仅在这个条件成立时”之意。当命题 p , q {displaystyle p,q} 满足“当 p {displaystyle p} 则 q {displaystyle q} ”且“仅当 p {displaystyle p} 则 q {displaystyle q} ”时,称为“当且仅当 p {displaystyle p} 则 q {displaystyle q} ”,其他等价的说法有“ q {displaystyle q} 当且仅当 p {displaystyle p} ”;“ p {displaystyle p} 是 q {displaystyle q} 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p {displaystyle p} 等价于 q {displaystyle q} ”。一般而言,当我们看到“当且仅当 p {displaystyle p} 则 q {displaystyle q} ”,我们可以知道“如果 p {displaystyle p} 成立时,则 q {displaystyle q} 一定成立;如果 q {displaystyle q} 成立时,则 p {displaystyle p} 也一定成立”;“如果 p {displaystyle p} 不成立时,则 q {displaystyle q} 一定不成立;如果 q {displaystyle q} 不成立时,则 p {displaystyle p} 也一定不成立”。与此相对应的逻辑符号是 ↔ {displaystyle leftrightarrow } 和 ⇔ {displaystyle Leftrightarrow } 。这两个通常被当作是相等的。但是,一些数学教科书,特别是那些关于一阶逻辑而非命题逻辑对此有所区别,在那里前者被用来表示逻辑公式,后者表示那些公式的推理(譬如说在元逻辑中)。设 p {displaystyle p} 与 q {displaystyle q} 为两命题,在证明“当且仅当 p {displaystyle p} 则 q {displaystyle q} ”时,这相当于去同时证明陈述“如果 p {displaystyle p} 成立,则 q {displaystyle q} 成立”和“如果 q {displaystyle q} 成立,则 p {displaystyle p} 成立”。另外,也可以证明“如果 p {displaystyle p} 成立,则 q {displaystyle q} 成立”和“如果 p {displaystyle p} 不成立,则 q {displaystyle q} 不成立”,后者作为对偶,等价于“如果 q {displaystyle q} 成立,则 p {displaystyle p} 成立”。在出版物中,英语iff的表示标记最早出现在约翰·L·凯利的《一般拓扑学》中。它的发明通常被认为是归于数学家保罗·哈尔莫斯,但在哈尔莫斯的自传中却声明该标记另有出处,他只是首先在数学领域使用。简单地,如下的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两者的不同:第1句指小王一定会吃香草口味的冰淇淋,但没有排除他会吃香草口味以外冰淇淋的可能性,能肯定的是他不会拒绝香草口味的冰淇淋。第2句指小王一定吃且只吃香草口味的冰淇淋,他不会吃其它口味的冰淇淋。用“当且仅当”连接两个句子造成的句子被称为是“双条件句”。“当且仅当”把两个句子结合成新的句子。它不应该跟描述两个句子之间关系的“逻辑等价”混淆。双条件句“当且仅当 p {displaystyle p} 则 q {displaystyle q} ”,是用 p {displaystyle p} 和 q {displaystyle q} 来陈述 p {displaystyle p} 和 q {displaystyle q} 所描述的事件状况之间的关系。相对照的,“ p {displaystyle p} 逻辑等价于 q {displaystyle q} ”则注重两个句子:它只是陈述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它们所介绍的什么事情。这里的区别非常容易混淆,已经使得很多哲学家迷惑。当然,在“ p {displaystyle p} 逻辑等价于 q {displaystyle q} ”时,“当且仅当 p {displaystyle p} 则 q {displaystyle q} ”为真,但是它的逆并不成立。让我们重新考虑上面的句子:很清楚,对于这个特定的双条件句,两个半句之间并没有逻辑等价。如想了解更多的差异,请参照W. V. Quine的《数理逻辑,第5节》。在哲学和逻辑学中,“当且仅当”通常用作定义,因为定义被认为是全称量化的双条件句。但在数学中,相比起“当且仅当”,如果通常被用于定义。这里给出一些使用到“当且仅当的”真陈述,也是真双条件句(第一句是一个定义的例子):“当且仅当”在逻辑领域以外,在数学出版物或者普通的谈话中也会用到。如同上面所说,它指的是某个陈述是另外一个的充分必要条件。这是一个数学术语的例子。

相关

  • 雪橇雪橇(sled、sledge或sleigh)是一种陆上的交通工具,其下侧有光滑的表面,或者雪橇下方有可分离的支架,支架下方有二个或多个光滑的纵向窄滑行板,可以在地表滑行。大部分的雪橇是用在
  • 空气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它主要由78%的氮气、21%氧气、还有1%的稀有气体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
  • 氨基青霉素氨基青霉素(Aminopenicillin)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的衍生物。氨基青霉素因为在青霉素侧链的α位碳原子上加上了一个氨基(-NH2)而得名,第一种合成的氨基青霉素是氨苄西林
  • 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里,微观粒子有时会显示出波动性(这时粒子性较不显著),有时又会显示出粒子性(这时波动性较不显著),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波动或粒子的性质。这种称为波粒二象性(wave-par
  • 沸点沸点是指物质沸腾时的温度,更严格的定义是液体成为气体的温度。液体在未达到沸点温度时也会通过挥发变成气体。然而,挥发是一种液体表面的现象,也就是说只有液体表面的分子才会
  •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英语:Atomic Number)是一个原子核内质子的数量,因此也称质子数,也等于原子电中性时的核外电子数。拥有同一原子序的原子属于同一化学元素。原子序数的符号是Z。通常原子
  • 法拉比阿布·纳斯尔·穆罕默德·伊本·穆罕默德·塔尔汗·法拉比·伊本·乌扎克·阿勒-法拉比·阿特 突鲁克(波斯语:ابو نصر محمد بن محمد فارابي‎ Abū Na
  • 罗曼语族罗马语族(又称罗曼语族、拉丁语族),属于印欧语系,是从意大利语族衍生出来的现代语族,主要包括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现代诸语言。操罗马语族语言的人主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欧洲拉丁
  • 抑郁性障碍抑郁症,亦称忧郁症,是一类以抑郁心境为主要特点的情感障碍。它主要包括:重度抑郁症、持续性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它们的共同表现为:长时间持续的抑郁情绪,并且这种情绪明显超过
  • 快速链球菌检查法链球菌快速检测(英文:Rapid strep test,简称RST)是临床上广泛用于辅助诊断链球菌性咽炎的快速抗原侦测检验(英语:rapid antigen test)(RADT),该病的致病原为A群链球菌(英语:group A s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