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党

✍ dations ◷ 2025-11-11 15:51:15 #民意党

民意党(俄语:Наро́дная во́ля,直译:人民意志)是沙俄时期的一个左翼恐怖组织,以其成功刺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而知名。该派于1879年由民粹派秘密组织“土地与自由社”分裂出来的激进派所组成,他们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主张推翻帝制并透过社会主义的旗号建立农村公社,当时获得大众支持。民意党依靠其执行委员会运作,委员会包括:亚历山大·米哈伊洛夫、索菲娅·彼得罗夫斯卡娅、安德烈·热里雅鲍夫、亚历山大·克维亚科夫斯基、维拉·菲格纳、尼古拉·莫洛佐夫、米哈伊尔·弗罗连科、列夫·季霍米罗夫、亚历山大·巴拉尼科夫、安娜·雅基莫娃、玛利亚·奥莎尼娜等。弗拉基米尔·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也是成员,并领导企图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但未遂)的小组。

党的执行委员会控制着一个由工人、学生和军人组成的小组网络。在1879-83年间,民意党渗透进了近50个城市,特别是在乌克兰和伏尔加河地区。尽管成员数从未超过500,但民意党拥有相当的支持者和同情者。

民意党的纲领包括:召开立宪会议、普选制、终身人民代表、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村镇自治、以志愿民兵代替常备军、将土地分配给农民、逐渐将工厂交给工人、民族自决。

民意党的纲领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产物,这一点与其前身、民粹派的“土地与自由社”不同,后者认为在当时俄国的条件下爆发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可能的;只要政府仍然采用专制农民就不可能获得土地。由于土地与自由社在1870年代“到人民中去”的宣传运动的失败,民意党将其目标转向了中央政府。与马克思主义者不同的是,他们仍然认为俄国可以借由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跳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到达社会主义。

民意党的成员没有就其目标中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关系达成完全的一致意见:一些人认为二者应该同时完成,依靠在农民在传统村社中表现出的社会主义本能。一些人认为应该首先完成政治革命,在专制统治被推翻、社会民主建立之后人民才可能准备进行社会革命。民意党中的自由主义派别(他们的影响力甚微)则认为要求应该仅限于让沙皇召开立宪会议。

民意党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宣传自己的纲领。民意党出版的报纸《人民意志》和《工人公报》力图宣传反对专制的思想。他们呼吁推翻专制的口号是“现在动手或永无机会!”民意党始终没能把农民吸引到自己一边,因而后世的苏联历史学家定义这一组织是布朗基主义的;这些历史学家谴责民意党把实现社会革命的实施方法全都寄托在政治密谋上,而布尔什维克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靠这种方式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革命的——历史本身也证实了布尔什维克的观点。

随着时间推移,民意党的恐怖主义活动也越发频繁,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一个恐怖组织,其成员被称为“三月一日党人”,在这其中还包括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民意党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七次暗杀并最终成功将其炸死,之后对亚历山大三世也进行了多次暗杀。此外,民意党小组暗杀了大量的沙俄将军、部长、省长等官员。民意党的恐怖活动震慑了沙俄政府,多次逼迫其做出政治让步,但沙俄政府很快发现人民并没有起来进行革命,于是加紧了对民意党党员的迫害,在1879-83年间进行了超过70次针对民意党党员的审判,共审判两千余人,民意党成员几乎全部被判处死刑、徒刑或流放,组织随之解体。1880年沙俄政府还成立公共安全与秩序保卫部(即“暗探局”)有组织的监控处理革命者的活动。最终,民意党人的恐怖行动没能唤起人民觉醒和推翻沙皇制度的愿望,相反却带来沙皇政府更加残酷的增压。

民意党的活动是1879-1880年间的革命风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意党的政治密谋和恐怖活动运行方式没能起到效果。在亚历山大三世执政期间民意党销声匿迹。然而,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随着前民意党成员纷纷被释放或获准从流放地返回,这些老成员成为了新组成的社会革命党的重要骨干,而社会革命党也继承了民意党的很多特征,包括土地纲领和恐怖手段。社会革命党战斗组(所谓阿泽夫派)从实质上采用了和民意党一样的恐怖暗杀方式。在同时期活动的一些无政府主义革命者也采用了类似的恐怖活动方式。

相关

  • 太空探索太空探索是指以物理手段探索地球以外物体以及探索太空,涉及到的连续演化和成长的航天技术。虽然太空研究主要是由天文学家用望远镜实施的,但是太空的物理勘探是由无人驾驶的机
  • 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它是把一般不同时出现的DNA序列组合到一起而产生的。从遗传工程的观点来看重组DNA是把相关的DNA添加到已有生物的基因组中,比如细菌的
  • 狂怒沙暴《狂怒沙暴》(英语:Project X-traction)是一部2020年中美合拍动作惊悚片,由斯科特·沃夫执导,艾瑞许·阿梅尔(英语:Arash Amel)撰写剧本,成龙与约翰·希南主演。故事叙述中国退役特种
  • 洛德韦克·沃尔彻洛德韦克·沃尔彻(荷兰语:Lodewijk Woltjer,1930年4月26日-2019年8月25日),荷兰天文学家,他是天文学家扬·沃尔彻的儿子。沃尔彻就读于莱顿大学,1957年获得了天文学博士学位,导师是扬
  • 青邱青丘,东夷人的一支部落于今天的大连地区建立的一个部落王国,图腾是九尾狐。远古时代,大连位于海底。大约于7万年前,海平面下降50多米,大连、朝鲜半岛、山东半岛露出海面,形成新大
  • 喻友信喻友信(1909年-?),字鸿先。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安徽芜湖人,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毕业生,1937年任东吴大学法学院图书馆主任,妻子为刘凤英。1948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图书
  • 阿妮塔·崔New Hollywood International (1998)Real Records (2003)阿妮塔·谢尔盖耶芙娜·崔 (俄语:Анита "Анна" Серге́евна Цой; 罗马拼音:Anita "Anna" Sergey
  • 巴黎最后的探戈《巴黎最后的探戈》(意大利语:;法语:)是1972年的情色剧情片,由贝纳多·贝托鲁奇导演,剧情是描述丧偶美国男子和年轻巴黎女子由匿名性关系引发的互动。由马龙·白兰度、玛丽亚·施耐德(英语:Maria Schneider (actress))和让-皮埃尔·里奥主演。此片是于1972年10月14日在纽约影展首映,1973年在美国电影院上映的票房有3600万美元。由于此片中非常直接的描述性暴力以及情绪的变化,当时引发国际的争议,在许多国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审查。此片在美国上映时,美国电影协会的分级是X级(英语:X
  • 巴沙通巴沙·通(泰语:ปราสาททอง,1599年-1656年8月8日)是暹罗(泰国)阿瑜陀耶王国国王,1629年至1656年在位。他也是该王国巴沙通王朝的开创者。巴沙通早年生平不详,按照泰国传统的说法认为他是厄伽陀沙律的私生子,但耶雷米亚斯·范弗利特(荷兰语:Jeremias van Vliet)留下的文献指出他是颂昙王舅舅握雅西探玛提拉(ออกญาศรีธรรมาธิราช )的儿子。他出生于纳黎萱在位期间,是颂昙的侍从。18岁的时候,他在御耕节的仪式上喧哗,被投入监狱,后来纳黎萱的王后Chao Khru
  • 陈诗庭清光绪《练川名人画像续编》之陈诗庭像陈诗庭(1760年-1806年),字令华、一字莲夫,号妙士、又号画生。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清代画家、学者。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即授知县,不就。主讲西泠。陈诗庭性格沈挚,每治必钩深诣征。中年以后,研究经义,探六书之旨。工山水画,以白描闻名于时。著作有《读书札记》、《深柳居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