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

✍ dations ◷ 2024-12-22 20:48:33 #大毗婆沙论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梵语:Abhidharma Mahāvibhāṣā Śāstra),又称《阿毘达磨发智大毘婆沙论》、《大毗婆沙论》、《鞞婆沙论》,佛教论书。佛教学者认为它约在公元150年前后,在迦湿弥罗国(今喀什米尔)编著而成。迦湿弥罗的论师,尊奉《大毘婆沙论》,被称为毘婆沙宗,在他们的努力下,《大毘婆沙论》也因此成为说一切有部的最高论书。毘婆沙(梵语:vibhāṣā),是一种佛教注释书名称,主要用于对阿毘达摩论书的注解。《大毘婆沙论》主要是《发智论》的注解书,故称毘婆沙。《大毘婆沙论》的正确集成时间不详,汉传佛教最早的传说,是由尸陀槃尼尊者、达悉尊者和鞞罗尼尊者三人造《毘婆沙论》。印顺法师认为,其中的鞞罗尼,又作韦罗或比罗(Vīla),可能是马鸣弟子,与马鸣年代相近。真谛传说,《大毘婆沙论》是由迦多衍尼子解释,众人共同集结,再由马鸣负责主要撰文。《大毘婆沙论》,是由公元2世纪时的犍陀罗国迦腻色迦王资助,说一切有部五百阿罗汉广释《发智身论》的最高论书。还有说是佛陀驮娑论师制《大毗婆沙论》。藏传佛教认为,这本论书是由喀什米尔(唐译迦湿弥罗)地区的阿毘达摩论师所集体编著。《大毘婆沙论》的编成时间,现今有许多不同看法,木村泰贤与印顺法师认为,《大毘婆沙论》应在迦腻色迦王之后,龙树之前编成,约在公元150年前后。而且其编写曾有多个不同版本。汉传中,有三个版本的毘婆沙论:唐玄奘于公元656年译,二百卷。1940年代,法尊法师将其译成藏文。异译本有公元427年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阿毘昙毘婆沙论》(共100卷存60卷),玄奘所译版本比二百年前的版本有所增改,比如说一切有部的“实有法我”,在北凉版本中为“计假名我”。日本学者西义雄、桝田善夫主张,玄奘译《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与北凉浮陀跋摩译《阿毘昙毘婆沙论》,两书来自不同传承。玄奘译本属于迦湿弥罗正统传承,而北凉译本则来自于非迦湿弥罗正统派的传承。周含柔在比较三个译本之后,认为14卷本《鞞婆沙论》是《大毘婆沙论》的注释书,注解其论母的四十二章十门,其根据的是一更古老版本的失传《大毘婆沙论》。世亲著《俱舍论》对大毗婆沙论进行了总结,并以经量部的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关

  • 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是由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前359年-前336年),所创的军队方阵阵型,以16乘16共256名手持长矛及盾牌的步兵所构成的正方形阵形。马其顿密集方阵由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所创,其
  • 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英语: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现时为不少欧美大学图书馆所采用,它用了26个英文字母其中的21个(I、O、W、X、Y未被使用)作分类代码,比0-9的
  • 香豆素香豆素(Coumarin),学名苯并   α {\displaystyle {\rm {\ \alpha }}}
  • 希腊正教希腊正教会(希腊语:Ελληνορθόδοξη Εκκλησία,英语:Greek Orthodox Church)是罗马帝国国家教会分裂后,罗马正教会的几个教会统称,其神学根植于早期教父以及拜占
  • 自然公园保护区(自然文化保护区),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IUCN)的定义,指通过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土地或海洋;保护区是一
  • 貉(学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又称貉子、狸,犬科动物,棕灰色毛,耳朵短小,嘴尖,两颊长有长毛。生活在山林中,昼伏夜出,以鱼虾和鼠兔为食。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兽,现在已开始大规模圈养
  • 抬头显示器平视显示器(英语:Head Up Display,缩写HUD)是一种目前普遍运用在航空器上的飞行辅助仪器。平视的意思是飞行员不需要低头就能够看到他需要的重要资讯。平视显示器最早出现在军用
  • 杨玉良杨玉良(1952年-),浙江海盐人,中国化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复旦大学校长。1952年,杨玉良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1977年,获得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 玉山南峰玉山南峰标高3,844米,日治时期名为南山、新高南山,行政区属于高雄市桃源区梅山里。自主峰远眺,山棱蜿蜒,状似游龙,台湾登山家刑天正称其为天龙峰,在某些地图上会注记为玉山三叉峰
  • 毛毛虫毛虫也叫毛毛虫,是鳞翅目昆虫(蝴蝶或蛾)的幼虫。虽然它们称为“毛虫”,但不是每个种的毛虫都有毛。有些表面光滑,也有些长有肉角,还有些长有臭角。毛虫有三对前足,腹部和尾部大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