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摇滚

✍ dations ◷ 2025-07-11 17:53:06 #另类摇滚,英国音乐风格,哥德次文化

哥德摇滚(gothic rock或goth rock,或称为哥特音乐)是自1970年代晚期开始出现的摇滚乐类型。原本是指少数朋克摇滚或后朋克乐团的标签,而后在1980年代早期哥德一词(goth)开始成为某中分隔运动的定义。和朋克乐团精力旺盛的音乐风格相反,早期哥德乐团的音乐感觉较为自省,并与美学、黑暗主题文学或哲学相关,如哥特式恐怖、浪漫主义、存在主义、虚无主义等。著名哥德摇滚乐团包括包豪斯乐团、苏克西与女妖(英语:Siouxsie & the Banshees)、仁慈姐妹(英语:The Sisters of Mercy)和Fields of the Nephilim(英语:Fields of the Nephilim)等。

哥德摇滚的主要特色就是幽暗、低调,并运用电子节奏及键盘合成器,以营造出一种黑暗深沈的美感。往后的哥德摇滚则逐渐朝向电子乐发展,进而成为Darkwave乐派。而哥德文化的素材也在90年代初期开始受到金属乐团的采用。英国知名的毁灭金属乐团失乐园乐团(Paradise Lost)可说是哥德金属的先驱,其于1991年所发表的专辑《Gothic》中,便尝试将少许女音主唱和弦乐衬底加入作品当中,93年的专辑《Icon》,其在美编设计上更进一步采用了哥特式图像做为意象表征。随后,挪威的悲怆剧场(Theatre of Tragedy)则是将哥德元素与毁灭/死亡金属彻底融合,正式确立了新一派的哥德死亡金属,而TOT也可说是为金属乐带起歌德风的首要功臣之一,悲怆剧场的成功使得这股哥德金属风潮开始迅速于欧陆蔓延。

然而对比于前面所谈及的哥德摇滚,对于欧陆的哥德金属乐派而言,大多仅是汲取哥德文化的黑暗、唯美氛围,将之纳入于音乐的表现或是视觉美学上,其所着重的仍是在音乐的本质上,不同于所谓的哥德音乐乃是哥德精神的延伸与实践,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哥德金属发展的历史尚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已累积出丰富的面貌,就风格特色上来谈,大致可以粗分成以下几类,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分类,因为不同类别之间的界线有时并不明显,而且有些乐团作品也可能会同时跨越不同类别。

与1980年代其他另类摇滚不同,哥德摇滚提升了哥德次文化的范围,包含哥德俱乐部、哥德时尚和哥德杂志。

相关

  • 松软土松软土,又称黑沃土,常分布于中纬度的半干旱到半湿润的地区,特别是草原地带。形成松软土的主要机制是分解及腐殖化等。因此其拥有富含有机质的身后的A层,深度可到60~80厘米(24~31英
  • 鱼素者鱼素主义(Pescetarianism)是指戒食红肉、禽类肉食,但仍进食海鲜(以鱼为主)的饮食习惯。鱼素者对各类型病菌、禽流感等疾病、肥胖、过敏等健康方面的担忧,因而放弃红白肉,改以鱼类来
  • 尼泊尔共产党 (2018年)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已消亡 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尼泊尔共产党(尼泊尔语:नेप
  • 四民四民是古代中国对平民职业的基本分工,指士(学者)、农、工、商,但其次序历代有所不同。《春秋穀梁传·成公元年》按“士商工农”划分:“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夫甲
  • 古斯塔夫·费希纳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语: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年4月19日-1887年11月18日),是一位德国哲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一位实验心理学的早期先驱以及心理物理学的创建者。
  • 伊万·伊万诺维奇·帕纳耶夫伊万·伊万诺维奇·帕纳耶夫(俄语: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Пана́ев,1812年3月27日-1862年3月2日),俄国作家,文学批评家,新闻人及出版商。帕纳耶夫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
  • 维西小檗维西小檗(学名:)为小檗科小檗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河边以及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驮隆口岸驮隆口岸(越南语:Cửa khẩu Tà Lùng),是位于越南高平省复和县的一个边境口岸。该口岸地处越南国道3号的终点,与中国广西省龙州县水口口岸隔河相望。广西·龙州中越水口—驮隆
  • 清代朱卷集成清代朱卷集成,顾廷龙主编,1992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出版,共420册。此书收录清代从康熙到光绪年间的乡试、会试、五贡等朱卷8235份。其中会试卷1635份,涉及的进士共近12000人,另有武会
  • 藓帽这些种类中有些已经被分类为Calpe,这些种类里头包含着多于一种的水蛭。然而,飞蛾并没有被认为会对人导致任何威胁。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有些(Calyptra thalictri)甚至能够透过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