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

✍ dations ◷ 2025-11-03 21:32:58 #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

格哈德·约翰·大卫·冯·沙恩霍斯特(德语:Gerhard Johann David von Scharnhorst,1755年11月12日-1813年6月28日)是普鲁士的军事改革家及将军。他在1755年出生于汉诺威一农民家庭。1777年从桑堡-利珀军校毕业后在汉诺威军队服役。 1786年起在军校讲授炮兵学。1793年任炮兵连长,赴比利时参与镇压法国革命。1800年被授予贵族头衔。1801年转入普鲁士军队。次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1807年参加对抗法国的耶拿-奥尔施塔特之战,兵败被俘。获释后任军事局长兼军队改革委员会主席,与奥古斯特·冯·格奈森瑙一起进行军事改革,组建正在成形中的总参谋部,实行征兵制,更新武器装备,加强部队训练。1813年普鲁士参加反法联盟后出任布吕歇尔的参谋长,1808-1813年间任普鲁士军队总监,并在1810年于柏林创建了普鲁士军事学院。直至沙恩霍斯特死亡的一段时期里,普鲁士军官的职位再次向中产阶级开放,高级军官的晋升变得以学历为准,并且军队逐渐有了民主化的趋势,但是在沙恩霍斯特死亡后,惧怕革命思想影响军队的贵族停止了这种趋势。

沙恩霍斯特提倡法国的“全民皆兵”式征兵,将普鲁士的兵役制度改为短期的轮役制度。因为1807年的提尔西特条约将普鲁士军队的数量限制为42000人,沙恩霍斯特引进了平民在军中训练数月然后回归的制度,他指导每个连队每月轮换掉3-5名士兵,如此每年就会有60个受过训练的可动员士兵。直至战争时,在轮役制度下受到训练的士兵动员成立了12个火枪手团和39个后备步兵团。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一起被认为是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奠基人,但两人均未任普军总参谋长之职。

相关

  • 解离性障碍分离性障碍(英文:dissociative disorder),是一种身份、记忆或意识的整体性扰乱。患有解离性障碍的患者缺乏对自我感(selfhood)的辨别和控制,其在时间和地点上缺乏自我在各个方面的
  • 454生物科学454生物科学是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生物技术公司。他们的主要产品是高通量DNA测序技术。454使用的是一种类似焦磷酸测序法的创新的DNA测序方法。他们于2003年向GenBank提交
  • 北地郡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由于羌族作乱,
  • 卡西迪威廉·摩根·“比尔”·卡西迪(英语:William Morgan "Bill" Cassidy;1957年9月8日-),是一位美国共和党政治人物,2015年起担任路易斯安那州美国参议院议员,此前,他曾是美国众议院路易
  • 加拿大饮食加拿大饮食有着很大的地域差异。加拿大的饮食的源头是原住民饮食、英格兰饮食、苏格兰饮食和法国饮食。20世纪之后,随着中欧、南欧、南亚、东亚和加勒比地区移民的增加,加拿大
  • 潘絜兹潘絜兹(1915年9月-2002年8月10日),原名昌邦,斋号春蚕画室,浙江武义人,中国画家、学者。擅长工笔人物画,亦对敦煌壁画、服饰等有较深的研究。曾做过动画《九色鹿》的动画脚本编创工作
  • 艾萨克·牛顿奖章艾萨克·牛顿奖章(英语:Issac Newton Medal)是由英国物理学会颁发的年度奖项,它包含一枚奖章和1,000英镑的奖金。 奖项颁发给对物理学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无论其研究领域、
  • hitomihitomi(1976年1月26日-),是出身于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的创作型女歌手。旧姓本名及旧艺名古谷仁美婚后改名为。
  • 徐凌霄徐凌霄(1888年-1961年1月19日),原名仁锦,字云甫,号简斋,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江苏宜兴人。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著名记者与近代戏剧评论作家、掌故家。1954年担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 印度崛起由于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以及其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军事领域,使印度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新兴的力量,是潜在超级大国。随着印度军事实力的成长,印度已经拥有核武器、洲际弹道导弹、两艘航空母舰,而且还成为全球第四个成功开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印度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国家。在太空领域上印度也有着不少成就,例如它的月船1号和火星轨道探测器两个太空探测器项目,都显示印度正一步一步努力迈向世界大国之列。根据一些学者、媒体和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在他所著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说,从公元一至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