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音系

✍ dations ◷ 2025-02-11 20:15:46 #各语言音系,汉语音韵学

明清音系指行用于明朝和清朝的汉语官话音系,是现代普通话的前身。

和之前历朝一样,明朝和清朝都编有官方的韵书,如《洪武正韵》、《佩文诗韵》等。但这些韵书都承袭平水韵的音系,不能作为分析当时口语的依据。所幸的是,有一些私修的描述声韵的册子,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如明兰茂作《韵略易通》,清无名氏作《圆音正考》。从明季开始,陆续有西方人到中国,他们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的读音,为语音的实际音值留下了宝贵的材料。如明朝有利玛窦作《西字奇迹》,金尼阁作《西儒耳目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对音材料作为补充。

《韵略易通》的创作约当十五世纪,上有一首早梅诗,归纳了当时的声母系统,一共四句二十字,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原诗为: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由此得到明初声母如下表:

一百多年后,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留下的手稿和书籍用拉丁字母记录了当时的官话语音,他们记录的声母系统比早梅诗多了ŋ和ȵ,但这套语音系统对中古汉语的疑母的划分十分混乱,部分疑母字的确有声母脱落的现象,但同时有大量影母的字被派分了疑母的声母。

《西字奇迹》是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写的几篇文章,《西儒耳目资》是用拉丁字母注汉字音的汇集,两者之间有传承关系,使用了统一体系的拉丁拼音方案。从这套拉丁拼音系统可以归纳出明朝的韵母系统。

继塞音韵尾消失之后,鼻音韵尾-m至此也消失了,因此只剩下元音韵尾-i、-u和鼻音韵尾-n、-ŋ。同时发展出卷舌元音ɚ。

《西字奇迹》等书用元音字母上的标号表示声调,一共有5种标号,分表代表阴平、阳平、上、去、入5调。

早梅诗的音系中古汉语见、溪、群、晓、匣等母的字仍然保持舌根音k、kʰ、x,精、清、从、心、邪等母的字也仍然是平舌音ʦ、ʦʰ、s。但到了清朝,这种局面改变了。清朝后期的《圆音正考》针对当时尖团混淆的现象,要求严格区别尖团音。其序言说:“试取三十六母字审之,隶见溪郡晓匣五母者属团,隶精清从心邪五母者属尖,判若泾渭。”可见原作k、kʰ、x的细音字,在这之前已经变为舌面音(团音)ʨ、ʨʰ、ɕ了。而且该书写作的当时,ʦ、ʦʰ、s的细音也有混入舌面音的迹象。至此,现代普通话的声母格局就完全形成了。

相关

  • 麦迪霉素麦迪霉素又称为“米地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抗生素由生米卡链霉菌(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合成。麦迪霉素的抗菌谱及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似,抗菌作用稍低于红霉
  • 苗瑶语族苗瑶语是苗、瑶、畲等族群所使用的有共同来源的一些语言的总称。学术界对于苗瑶语的语言系属分类有不同看法:华人和中国学者多认为苗瑶语是属于汉藏语系的语族,即苗瑶语族;欧美
  • 放射性碘碘(I,原子量:126.90447(3))有37种已知同位素,其中只有碘-127是稳定同位素,其他都具有放射性,因此碘是一种单一同位素元素。天然存在的碘元素中含有两种同位素,主要为127I,以及痕量的1
  • 水玻璃硅酸钠(化学式:Na2SiO3),俗称泡花碱、玻璃胶,是无色、透明的粘稠状固体。硅酸钠由石英砂与碳酸钠熔合而成;溶于水呈碱性,其透明的浆状溶液称为水玻璃。硅酸钠遇酸分解,析出硅酸的胶
  • 皮安希皮耶(Piye,曾音译作皮安希、庇安喜(Py(ankh)i),?—约公元前721年),库施国王,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创立人。皮耶在苏丹努比亚的纳帕塔统治埃及。而其前任库施国王卡施塔(Kashta)在皮耶继任前
  • 急性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英语:poliomyelitis,简称polio),俗称小儿麻痹症(中文名称译自日语“小児麻痺”;后者则译自英语infantile paralysis),又译急性灰白髓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可感染人
  • 入侵苏联 英国英苏入侵伊朗是1941年8月25日至9月17日英国和苏联为了确保对伊朗的油田和援苏物资通道安全,联合出兵干涉伊朗的军事行动。入侵的结果是伊朗国王礼萨汗退位,纳粹德国
  • 2010年人口普查阿根廷国家统计与普查研究所(西班牙语:Instituto Nacional de Estadística y Censos, INDEC),阿根廷政府组成中负责收集汇总统计数据的部门。阿根廷最早成立的国家级统计机构为
  • BBC World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频道(英语:BBC World News),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条二十四小时新闻频道,于1995年1月正式启播。它在全球的主要竞争对手为CNN、天空新闻台和半岛电视台英语
  • 明尼阿波利斯轻轨明尼阿波利斯轻轨(英语:Metro),是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都会区由当地的都会运输局(Metro Transit)运营的一个轻轨系统。该系统有两条轻轨线路,分别是蓝线及绿线,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