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的喀喀湖

✍ dations ◷ 2025-02-24 01:52:54 #南美洲跨国湖泊,秘鲁湖泊,玻利维亚湖泊,美洲地标,玻利维亚-秘鲁边界,南美洲内流湖

的的喀喀湖(西班牙语:Titicaca Lago,艾玛拉语:Titiqaqa,奇楚瓦语:Titiqaqa Qucha)是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的安地斯山脉,湖面海拔高3812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且大船可通航的高山湖泊。面积829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湖中有51个岛屿,大部分有人居住,最大的岛屿的的喀喀岛上有印加时代的神庙遗址,也是印第安人的圣湖。的的喀喀湖的名称来源也许与当地的印地安语言有关,可能是“美洲豹的山崖”或者是“酋长的山崖”的意思。

有25条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只有一条德萨瓜德罗河从湖中南侧出口流出,注入到南面的另一内陆咸水湖波波湖(海拔3686米),只带走入湖水量的5%,其余水分主要由大量蒸发消耗,但的的喀喀湖仍然保持是一个低含盐度的淡水湖,主要盐分被德萨瓜德罗河带走。

湖盆由西北向东南延伸达193公里,湖面最宽达80公里,东南部有一伸入湖面的半岛,将湖水分为两部分,通过蒂其纳峡口连接,西北部较大的部分玻利维亚人称为丘奎托湖,秘鲁人称为大湖;东南部较小的部分玻利维亚人称为维尼亚马卡湖,秘鲁人称为毕克诺湖,湖水从小湖流入德萨瓜德罗河流出。从西岸秘鲁的普诺到南岸玻利维亚的瓜基之间有定期的班轮航运来往。瓜基到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之间有铁路,普诺到太平洋沿岸之间也有铁路,是玻利维亚出海的重要通路。

有数十座浮岛位于的的喀喀湖,是为芦苇草铺成的人工岛屿。相传1000年前,住在当地的原住民乌鲁族(英语:Uros)为躲避印加人的侵略,而建造浮岛使之与外界隔离。浮岛约1.5米厚,面积多在60-100平方米不等,过去浮岛随水漂流,现今已改用锚使其固定于湖床。较大的浮岛甚至可以盖教堂、学校、商店等。

尽管受到艾玛拉语和奇楚瓦语的重重包围,的的喀喀湖畔却有乌鲁-奇巴亚语系(英语:Uru–Chipaya languages)以及布基那语系两个几乎仅存在该湖附近的语系,以及可能不属于乌鲁-奇巴亚语系的孤立语离戈语(英语:Leco language)记录至今。其中,奇巴亚语(奇楚瓦语:Chipaya simi)(Chipay taqu)因远离的的喀喀湖而仍在广泛使用中,在奇巴亚市(奇楚瓦语:Chipaya munisipyu)(乡级市(西班牙语:Municipios de Bolivia))有超过90%的居民会讲,但湖畔的乌鲁语、离戈语、布基那语以及迦亚瓦亚语均已严重濒危或灭亡。

湖水来自安地斯山脉融化的雪水,天气转暖后,冰雪融化,成为湖泊。

的的喀喀湖位于安地斯山脉上,属于高地气候。

湖上用芦苇船与新式小型渔船(大约为一般在港口看到的小渔船的1/2大小)湖边则为安地斯山脉的主要交通工具骆马。

的的喀喀湖区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马铃薯的原产地。湖中盛产鳟鱼和体长达30厘米的巨蛙,由于滥捕过度,目前秘鲁和玻利维亚政府都已经制订禁止滥捕鳟鱼的法令。湖边盛产高大的芦苇,当地印第安人用芦苇编制一种芦苇船叫“淘淘拉”,只能使用一年左右时间就逐渐被水浸透而放弃。湖面上还有由乌鲁族用芦苇编织的一种浮岛,他们在浮岛上常年生活,打渔,甚至可以在上面种植蔬菜。目前这种芦苇船和浮岛都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好观光景点。

创造之神维拉科查让太阳在的的喀喀湖降下,然后创造了最初的人类。

的的喀喀湖

湖上的浮岛

的的喀喀湖的卫星照片

相关

  • 系统发育树系统发生树(英语:phylogenetic tree)又称演化树或进化树(evolutionary tree),是表明被认为具有共同祖先的各物种间演化关系的树状图。是一种亲缘分支分类方法(cladogram)。在图中,每
  • 烧是烹调方法之一。是先将主料用煮、炒、煎、炸等方法烹熟后,加调味品和清汤,煮沸后用中到小火烧入味至酥烂,再旺火收汤。有的时候勾芡,不勾芡者称为干烧。烧的分类有:红烧、白烧
  • 加利福尼亚大学坐标:37°48′08″N 122°16′17″W / 37.802168°N 122.271281°W / 37.802168; -122.271281加利福尼亚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简称加州大学(UC),建立于1868年,是美国
  • 集韵《集韵》和《礼部韵略》都是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由丁度等人奉命编写的官方韵书。据李焘《说文解字五音谱叙》记载,宋仁宗景祐四年,即《广韵》颁行后29年,宋祁、郑戬给仁宗
  • 黄体瘤黄体瘤(英语:Luteoma),是一类罕见的卵巢肿瘤。它与女性假两性畸形有关。黄体瘤产生于卵泡瘤和泡膜细胞瘤中出现黄体化发展并产生激素。这类卵巢肿瘤产生黄体酮并最终形成疾病。
  • 乌拉喜崇阿乌拉喜崇阿(1829年-1894年),字月溪,号达峯,满洲镶黄旗人,为清朝政治人物。道光己酉科举人,咸丰丙辰科进士。由刑部主事迁右庶子,官至兵部尚书。女一,嫁奉恩镇国公载信为嫡妻;女二,嫁文华
  • 周氏节孝坊周氏节孝坊为一座建于台湾清治时期牌坊,位于台北市北投区。牌坊的设立是为了表彰早年丧夫守节抚孤的周氏绢,由闽浙总督刘珂在1850年题准建坊,牌坊建成于1861年。周氏绢的生卒年
  • 何容何容(1903年6月1日-1990年7月5日),原名何兆熊,字子祥,号谈易,笔名老谈,以何容之笔名行世。籍贯河北省深泽县。《国语日报》创办人之一,知名语言学家、文法学家。曾任国语推行委员会副
  •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为中国贵州省贵阳市的一所公立高校。贵州财经大学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4月经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经过五十余年
  • 生天目仁美生天目仁美(日语:生天目 仁美,1976年8月4日-),日本女性配音员、演员、歌手。神奈川县横滨市出身(在新泻县佐渡市出生)。身高163cm。B型血。贤Production所属,剧团东京干电池(日语:劇団